【財智頭條】七八百元的集采心髒支架能放心用嗎?370萬患者告訴你

小康雜志社 2024-03-14 12:43:24

圖源:北京日報

2023年6月,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最新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報告指出,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從2009年到2019年,中國冠心病(PCI)年手術量從23萬例發展到超過100萬例,年增長速度10%-20%。

心髒支架是用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PCI)的耗材,是最有效減少患者死亡的一個手段。但“支架手術”這一動辄耗資數萬元的昂貴治療頻繁進入百姓視野,造成了群衆就醫的經濟負擔。

數據顯示,心髒支架平均價格高達1.3萬元,進口支架價格更是接近2萬元左右,部分患者需要植入多個支架,部分患者需要植入多個支架,常有人用“心髒裏有輛小汽車”來形容支架貴。

2020年11月,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首單”即納入心髒支架,中選産品價格降至700-800元。一個産品從上萬元的“天價”到700元的“地板價”,針對價格上的大幅下降後心髒支架質量是否過關、廠家是否能保證供應、醫生開展心髒支架植入術的積極性是否受影響等等疑問,3月12日,國家醫保局一一進行了回應。

臨床用的都是中選支架嗎?

俗話說“一分價格一分貨”。爲什麽集采心髒支架能夠同時實現價格降低和産品升級呢?國家醫保局指出,95%醫生患者選擇了集采中選支架。降價的心髒支架是在保持原品牌原型號原工藝參數基礎上,通過以量換價、擠出中間環節費用水分惠及群衆。

有人擔心患者用不上降價支架,也有人質疑稱“你敢用嗎?”實際情況是,中選支架占所有心髒支架使用量的95%以上,絕大多數心髒支架植入患者用的是中選支架。臨床專家表示,主流品牌的心髒支架均中選,醫療機構原使用的品牌基本不需要更換,使用過程中的臨床性能也沒有變化。集采中選支架得到醫生和患者信任,成爲絕對主流選擇。

集采支架是使用老産品替代新産品嗎?

“集采心髒支架是經臨床長期驗證性能良好的鉻合金載藥支架,能夠更好地減少術後血管再狹窄的發生率,是裸支架和不鏽鋼支架的升級産品,也是當前主流使用的品種。從使用數據看,鉻合金載藥支架使用量占比從集采前的60%上升到95%以上,患者使用心髒支架實現叠代升級,累計370萬余名患者植入了中選心髒支架。”相關負責人表示。

降價後廠家供應能否保證?

對于降價後廠家供應能否保證的疑問,國家醫保局明確表示:“能保證。”

2021年至2023年,降價後的中選心髒支架供應量分別是當年協議量的149%、123%和123%,中選廠家總體上積極履行中選後的責任和義務,足量供應降價後的心髒支架,大家擔心的“只降價不供貨”等現象沒有出現。

此外,企業也積極參與心髒支架集采,2022年協議期滿後的接續采購中,中選企業從8家擴大到10家,覆蓋國內外主流企業産品。

支架降價導致醫生不做手術了?錯!

支架等醫用耗材的大幅降價擠掉了一些行業的“灰色收入”,有人據此認爲,醫生“掙不到錢了”,不願做手術。大幅降價是否會影響醫生開展心髒支架植入術的積極性呢?

對此,國家醫保局表示,醫生開展心髒支架植入術的積極性沒有受到影響,支架植入量逐年增長。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中選心髒支架使用量分別爲160萬條、183萬條和218萬條,年均增長17%,與各類口徑統計的心髒介入手術增長率(10%-25%)吻合,累計370萬余患者植入了中選心髒支架。

有人“帶節奏”稱,支架降價導致醫生“掙不到錢了”,都不做手術了。事實是支架使用數量、支架植入手術量每年都在增長,廣大醫務人員一直都在兢兢業業救治患者,我們對這種通過汙名化醫務人員來吸引眼球的行爲堅決反對。

同時,多家知名醫療機構的醫生表示,做同樣一台支架植入手術,現在可以獲得更多陽光收入。原來心髒支架手術項目價格偏低的地區及時上調了相關術式的手術價格,更好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各地落實集采結余留用政策,將心髒支架集采節約的醫保資金按一定比例由醫療機構留用,讓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共享改革紅利。

開展支架植入手術的醫療機構有減少嗎?

開展支架植入手術的醫療機構有減少嗎?國家醫保局表示,開展心髒支架植入手術的醫療機構從2020年的2400余家增加至2023年的3600余家,其中二級醫療機構從1200家增加到近1700家。

這與近年來衛生健康部門加強縣級胸痛中心能力建設的努力分不開。急性心梗患者在更多縣級醫院就能做支架植入手術,在挽救生命的賽跑中搶回更多寶貴的搶救時間。

集采支架質量怎麽樣?

藥監部門監督檢查結果顯示,集采中選支架質量安全狀況良好。藥監部門將所有中選産品列入監管重點,按照“四個最嚴”要求開展全周期、全覆蓋監管,做到企業監督檢查、産品抽檢、不良事件監測“三個全覆蓋”。監督檢查結果顯示,集采中選支架質量安全狀況良好,醫生和患者可放心使用。

(微信公衆號“財智頭條”綜合自: 人民網、北京青年報、南方網、北京日報等)

編輯:白靜

校對:風華

審核:龔紫陌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