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員工的急難愁盼變成“心頭事”

中工網 2024-05-15 03:10:18

原標題:傾聽群衆的“七嘴八舌”,關心員工的“家長裏短”(引題)

把員工的急難愁盼變成“心頭事”(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張翀 通訊員 汪睿 胡春林

對24個基層食堂實施“氣改電”,爲46個一線站點配備自動除顫儀AED,對“兩所一站”辦公環境優化修繕……一件件實事落地見效,一樁樁難事迎刃而解,湖北江漢采油廠各級黨組織、黨員幹部下沉一線、真抓實幹,把員工的急難愁盼變成“心頭事”“手中事”。

“身入”一線聽民聲

“每天多少人值班?巡一趟井要多長時間?要填的資料多不多?”3月9日,江漢采油廠領導趕到王東二站實地調研指導工作,當聽到崗位員工反映人員緊缺、設備老化等問題時,立即掏出筆記本仔細記錄下來。

今年以來,該廠黨委把察民情訪民意作爲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金鑰匙”,“身入”一線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傾聽群衆的“七嘴八舌”,關心群衆的“家長裏短”。

爲了摸准一線員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廠黨委還安排專班奔赴新疆塔河采油服務部、黃岡LNG經理部等外部工區單位,采取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號准員工思想脈絡,把組織關懷送過去,將員工所思所盼帶回來。

爲進一步暢通員工發聲渠道,該廠黨委抓實員工思想動態分析,全面掌握員工思想狀況,形成員工思想動態快報,能辦的馬上就辦,難辦的限時辦結;廠裏解決不了的報送給油田,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截至目前,全廠各級黨員幹部下沉一線調研100余次,累計收集員工群衆意見建議60余條,形成員工思想動態快報6期,爲廠黨委解決難題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心系”群衆解難題

3月13日,廣華采油管理區廣華站廣平3計量點女工蔣玲背著工具包,大步跨過修繕好的吊橋。“這座橋年久失修,以前過橋時心裏總有些不踏實,如今橋面重新加固,太好啦!”5天前,廠黨委領導來到廣華站實地調研時得知巡檢途經的吊橋橋面破損,立即到現場勘察實情,第一時間安排相關部門落實修繕工作。

該廠黨委將“民之所盼”與“企之所能”緊密結合,從40多項職工提案中認真梳理出“改善一線員工巡檢交通工具”“改善邊遠站點生活條件”等7條作爲廠職代會提案。廠領導班子成員按照職責分工分別認領提案,實行項目化、台賬化管理,讓“立項目”與“馬上辦”同向發力。

呂盼盼是新溝采油管理區馬36站馬56拉油站的一名員工。拉油站很小,只有她和同事兩個人駐守,每天忙完巡檢保養工作,還要自己做飯。過去用液化氣炒菜,油煙重、悶熱,排風設備噪音大。“如今,更換電竈後,再也不用忍受煙熏火燎了。”呂盼盼感慨道。這一切都得益于今年該廠大力推行的員工食堂“氣改電”工作。2月底,包括馬56拉油站在內的24個10人以下生活站點全部完成“氣改電”工作。

提供營養豐富的心靈大餐

面對員工年齡結構偏大、亞健康狀況普遍存在的實際,該廠黨委高度關注員工健康管理工作,全面排查員工健康狀況,切實加強健康異常人員管理,嚴格落實健康風險管控。廠工會積極構建“廠區站”三級健康管理網絡,層層壓實健康管理責任;加強健康教育,推進“三減一鍵”專項行動,幫助員工樹牢“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爲全廠14個外部工區和邊遠班站點配置電子血壓儀、體脂秤等健康器械,讓員工在業余時間監測健康、鍛煉身體;設計制作“就近醫療點聯系卡”,爲一線站點“送醫送藥送健康”,加大對患病員工幫扶力度,用心守護員工健康。

建立集心理品質優化、心靈自我成長、心理困擾疏解、情緒壓力宣泄等功能于一體的“EAP服務中心”,爲員工提供心理健康輔導、壓力管理、心理評估診斷等服務。針對女工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何做好心理調適等內容,邀請專家前來授課,爲女工提供營養豐富的心靈大餐。

女工小李曾因爲孩子的教育問題壓力較大,經過老師“一對一”的輔導後,小李將學到的心理學知識和減壓方法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現在和孩子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融洽,自己的精氣神也越來越好。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