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辦”紀念館45周年推出紅色展覽,新入藏80多件抗戰文物

長江日報 2024-03-07 20:20:54

“不忘初心憶峥嵘”,3月5日,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建館45周年之際,該館推出多項活動帶我們回顧艱苦卓絕的武漢抗戰史。

紅色展覽讓更多國際友人進入人們視野

武漢觀衆觀展。

1937年,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經董必武同志籌備建立,是中共在國統區公開辦事機構,中共中央長江局也秘設于此,周恩來、董必武等人在這裏領導工作,爲團結國內外各界人士參加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1944年原建築被炸毀,1978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並設爲紀念館。

在3月5日舉辦的《爲了正義與和平——武漢抗戰中的國際友人特展》撷取了抗戰期間在武漢有過重要活動、産生過重要影響的國際友人代表,通過近兩百張珍貴曆史照片及視頻資料、40余件實物展品,真實反映了他們爲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

“1938年,白求恩和他的醫療隊在武漢‘八辦’的警衛員護送下,奔赴延安……”除了諾爾曼·白求恩、埃德加·斯諾、史沫特萊、路易·艾黎等這些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名字,還有如詹姆斯·貝特蘭、喬治·何克、陳瑞钿等這些鮮爲人知的國際友人也因此次展覽進入人們視野。

多件民間捐贈抗戰文物入藏紀念館

展覽期間,陳懷民烈士侄子陳德、武漢旅英收藏家範榕、老通城創始人曾厚誠之孫曾憲德等8位捐贈人向“八辦”紀念館捐贈了包括抗戰時期冼星海用過的桌子、陳懷民烈士在笕橋中央航校用過的皮箱、抗戰時期舊報紙及各式武器裝備等80余件文物。

抗戰文物捐贈。

來自省市黨史研究室、武漢大學、湖北大學、革命紀念館的多位專家學者則圍繞抗戰資源的挖掘利用等主題進行了交流。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宋儉認爲,“推動以統一戰線爲基礎的全民抗戰局面是‘八辦’在曆史上的鮮明特色”,1938年中共中央長江局國際宣傳組的成立是中國共産黨發展國際統一戰線的策源地,本次展覽正是“八辦”紀念館充分挖掘本館曆史資源的極佳體現。

尋訪武漢抗戰遺址,徒步見證曆史

同日啓動的武漢抗戰遺址尋訪活動,還吸引了大量學生和文史愛好者。他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從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出發,途經郝夢齡路、張自忠路、陳懷民路、蘆溝橋路等一條條以抗戰英烈和曆史事件命名的大街小巷,最後到達漢口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在此期間,大家一起銘記曆史、緬懷英烈,共同見證武漢抗戰史。

學生們組成方隊尋訪抗戰遺迹。

紀念館館長周靜表示,武漢1938年的曆史需要挖掘、英雄武漢的精神需要傳承,用展覽講好武漢抗戰故事,讓文物印證曆史,讓孩子們不僅能從教科書中學習曆史,更能從文博場館中代入曆史,這就是紀念館的意義和使命所在。

(長江日報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淩麗)

【編輯:丁翾】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kin0207@126.com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