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之戰後,孫膑爲何銷聲匿迹?是隱居還是兔死狗烹

文诩曆史 2024-04-04 10:59:57

戰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大時代,他們在那個時代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華,但是絕大多數人難以有一個很好的結局,如吳起、商鞅等人都不得善終。

在那個時候,有這樣一個人,他雖然不善武藝,後來更是失去雙腿,但是一國軍隊都要聽其指揮,並讓當時最強大的魏國損失慘重。這個人就是孫膑,然而曆史對于孫膑的記載基本就只到馬陵之戰。按理來說,此時的孫膑已經名揚天下,卻在這一戰後銷聲匿迹,不知所蹤,後來有一個說法就是稱其成爲新一代鬼谷子,隱居了下來。

但是我認爲更大的可能還是被齊國君臣暗中謀害了。

這樣的觀點在曆史上早已存在。在《戰國策》中,其作者劉向就這樣描述:

“卒至蘇秦、商鞅、孫膑、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其國。”

這句話中的蘇秦、商鞅、吳起和李斯的結局都是在史書上明確描述的,都是沒有得到善終,而孫膑被劉向也寫入其中,很明顯就是認爲他後來銷聲匿迹就是與其他人一樣,是被齊國君臣所謀害。

到了東漢時期,史學家班固也將孫膑與吳起、商鞅等人並列,同樣認爲他結局不好。

至于孫膑隱居的觀點,只要是因爲他曾有兵法流傳後世,但是這部兵法真的是在孫膑功成身退後所寫嗎?這也不見得。

另外還有一點,曾經與孫膑合作親密的大將田忌曾在馬陵之戰後流亡到楚國,一直到齊宣王繼位以後才得以回到齊國。因此這件事就非常值得推敲。

那個時候,田忌與大臣鄒忌不和,而田忌因爲在孫膑的幫助下,多次立下大功,這更加引起鄒忌的忌憚。

在馬陵之戰後,孫膑就曾幫助田忌出謀劃策,讓其率軍回去,逼迫鄒忌,憑借此掌控齊國大權。可惜田忌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後來鄒忌發難,在齊威王面前誣陷田忌,逼得田忌只能流亡楚國。

既然田忌被迫出逃,那麽與田忌親密無間的孫膑,怎麽可能會有好下場。要知道孫膑給田忌出謀的事情是被史書記錄下來的,因此當時的齊王和鄒忌不可能不清楚。如此情況下,怎麽能夠容忍孫膑?

此外,還有一個方面可以判斷孫膑在馬陵之戰後被謀害。

按理來說,在馬陵之戰後,齊國已經是當時最強的諸侯。但是沒有幾年,齊國就連續被越國和楚國打敗,如果當時孫膑真的是隱居,爲何不去請他出山相助?

最後,孫膑作爲當時最爲出色的軍事人才,難道真的甘心在最好的年華隱居?如果真的甘心,他當初也不會去魏國找自己的同學龐涓。

當然,孫膑在馬陵之戰後徹底銷聲匿迹,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英年早逝了。要知道當初孫膑在魏國遭受到龐涓很長時間的折磨,可能早就命不久矣。在完成對龐涓的報複後,也在不久後就離開人世。

不管孫膑真正的結局到底如何,他也會後人留下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兩大經典戰事,以及《孫膑兵法》這樣的著作。

0 阅读:195
评论列表
  • 2024-04-20 15:10

    孫膑不走?跟田忌的下場差不了多少[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