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級AI,迎來破局者

鋅財經 2024-05-17 10:29:11

文/路世明

編輯/大風

從ChatGPT開始,再到國內大模型相互搶占用戶,在這個AI時代,似乎更多的感知都給了C端。

但實際上,企業級AI技術也一直在被嘗試和應用。從數字化,到智能化,AI也在成爲企業的新質生産力。

能夠看到,繼雲計算熱潮之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擁抱AI,加速自身發展。坦白來講,AI的B端商業應用仍處在一種摸索的行進過程中,目前企業級AI技術的應用還遠談不上成熟。

因此,行業急需真正把AI用在B端的玩家,找到合適的場景落地,賦能企業、助力企業加速構建新質生産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昨天,企服市場頭部玩家金蝶在北京舉辦了一年一度的“金蝶雲蒼穹峰會”。發布會上金蝶發布了自家的新産品超級智能的AI管理助手——Cosmic。

和市場面上其它AI産品有些許不同,金蝶AI助手是基于大量數據及實踐經驗下的新産物,它的核心邏輯是從企業的專業管理需求入手,去更加貼合企業發展的基本場景。

金蝶這樣的新嘗試,或許會給企業級AI市場帶來新的可能。

企業級AI市場仍有空間

企業智能變革,已勢在必行。但從整體來看,企業想真正地擁抱人工智能技術,還面臨著各種瓶頸。

首先,企業自己開發AI成本巨大,沒有雄厚的資金或者深厚的技術支持很難落地。當然企業不需要重新開發輪子,完全可以通過第三方AI技術支持來強化自身。

可惜的是,針對B端的企業級AI還處于早期階段,尚未迎來大規模爆發。使用門檻高、准確性低、數據安全等一系列問題,都是阻礙企業級AI大規模應用必須解決的問題。

比如說,企業級AI産品涉及企業發展的多個環節,企業在應用人工智能時,還要懂業務、懂大數據和物聯網等知識,但這些又是大多數企業比較缺乏的。

再比如,數據如今已經成爲企業重要的資産,在利用任何數字技術的時候,企業都會優先考慮安全問題。

這一系列的原因,導致極大多數企業對于AI應用的選擇面很窄,也導致企業級AI發展相對消費側AI緩慢不少。

痛點即機遇,機遇即未來。

不管是從社會還是商業角度,AI未來的價值都將在B端得到更多展現。軟件廠商已經達成了這一共識,因而開始了有針對性地發力。

就過去一年來說,不少AI廠商相繼發布了自家的B端AI、大模型平台。

拿金蝶來說,去年正式發布了企業級大模型能力平台“金蝶雲·蒼穹GPT”,並基于此平台,相繼推出了中國首個財務大模型等應用。

還有IBM,也于去年發布了自己的企業級AI平台watsonx,並在7月開始陸續上市相關産品。

此外,包括阿裏、百度這些更聚焦C端AI的大廠們,也紛紛開始注重B端AI市場,相繼發布了旗下企業AI産品。

雖然接連有玩家下場、産品發布,但不同C端,企業對于AI應用的要求更高,不僅要生成式AI,更需要決策式AI。不同的行業都有不同的需求,各自行業數據都有差異,玩家要做好AI基座很不容易。

所以能看到,大多數企業級AI玩家,他們的企業級AI應用,要麽缺乏行業深度,要麽有數據安全隱患,效果並不理想。

穩步前進,數據經驗或成未來關鍵

盡管還存在諸多困難,技術端欠缺較多,但依然能夠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企業級AI市場會迎來蓬勃發展。

好的一面是,相比去年,中國企業級AI市場今年取得了一些進步。

首先來看市場風向,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的報告,到2026年,預計將有超過80%的企業將在其生産環境中采用生成式AI應用程序接口(API)或模型。

再是産品層面,今年企業級AI市場應用得到了大幅擴展,尤其是AI助手,成爲了各大廠商的重點産品。比如釘釘,就在今年4月18日正式上線了AI助理市場。

與傳統的辦公軟件相比,AI助手的優勢明顯,它可以幫助員工快速完成很多流程化、重複性、流程繁瑣的工作。

但與釘釘AI助手更關注員工側的邏輯有所不同,金蝶這次發布的AI管理助手“Cosmic”,更多的是深入到企業側,根據企業不同的細分場景,有針對性的進行賦能。

衆所周知,數據是AI發展和應用的核心基礎,數據的數量、質量和多樣性都會直接影響到模型的准確性和性能。

自1993年成立至今,金蝶憑借技術和産品的優勢,在企服軟件行業一直保持著領頭羊的姿態,被衆多企業和機構采用。

30年的時間,金蝶積累下來了大量行業客戶和實踐經驗、能力,這爲其銷量穩定性和增長性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也爲其在開發“Cosmic”的過程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這是金蝶無法被替代的“護城河”,也是金蝶“Cosmic”能夠確保更關注企業真實需求,並通過曆史數據、實時數據和洞察力幫助企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從而提升業務發展的核心原因。

重要的是,相比其他傳統AI助手産品,金蝶“Cosmic”還提供具備“大模型+財務”等垂直領域的真實落地實踐。

以海信集團爲例,其與金蝶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共創AI應用,打造了員工活水平台及將近20個業務場景,實現員工全旅程和人才供應鏈全鏈路的智能化體驗,內部招聘比例提升了120%,幹部考察過程效率提升了70%。

當然,相比眼下産品所展現出的能力,金蝶所積累的數據經驗,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決定了金蝶AI産品擁有了更高的上限。

和企業共同成長

除了發布“Cosmic”,本次金蝶蒼穹大會同時宣告,金蝶雲·蒼穹平台從可組裝企業級PaaS平台重構爲新一代企業級AI平台。

據悉,該平台具備大模型、AI工具、AI可信、Agent Builder等能力,結合原有的雲原生、低代碼等基礎優勢,可助力企業快速開發多種AI管理助手。

全新的技術底座、開發模式、交互方式,這讓金蝶能夠通過可組裝可演進、更開放易融合、高性能更安全的技術優勢,來加速解決企業使用AI産品成本高、叠代慢、應用封閉、數據安全等凸顯痛點。

同時在應用層面,金蝶也從企業的財務、人力、采購、銷售等七大基本領域入手,針對每一個領域開發了AI助手,以此來解決企業的基本需求。並且,在更加細分的領域,金蝶還提供100+AI應用,更全面的滿足企業細分需求。

有數據優勢、有技術優勢、有應用優勢,但這並不代表僅憑金蝶一家就能推動中國企業級AI市場的快速進步。

不管是資本、技術,還是落地、優化,中國企業級AI需要的是所有玩家凝聚起來,根據目前的核心痛點,把勁往一處使,才能實現質的提升。

如果從這一點出發,金蝶在峰會上提出的“AI優先”戰略,值得探討。

金蝶的AI戰略,即客戶需求優先支持,功能優先開發,資源優先投入,人員優先招聘,用AI賦能全線産品,進行持續性創新,用AI原生技術進行顛覆式産品創新,目標是讓每一個用戶都有一個AI助手。

簡而言之:圍繞客戶需求加速技術升級、不斷開發相應功能開發,加之持續性的投入。

這或許是一個正確的“廢話”,但不可否認,它理應成爲現階段所有企業級AI玩家們,時刻提醒自己的一條“宗旨”。

更重要的是,眼下距離真正成熟的企業級AI應用爆發式湧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之前,需要更多像金蝶這樣積極探索布局的玩家。

能夠肯定,這個階段像金蝶這樣的積極嘗試者,會給行業帶來寶貴的經驗和前進的動力。

0 阅读:15

鋅財經

簡介:新商業的記錄者,新經濟的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