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文化又一匠心力作——江蘇衛視打造《啓航!大運河》解碼運河十年嬗變

我的廣電視界 2024-04-26 22:47:04

王禹

2024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這條流動的曆史文脈,在千余公裏內滋養著沿河兩岸的繁花錦繡,並串聯起沿岸人民的文化民俗和風土人情,由此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

秀水泱泱,以水爲脈;千年運河,潤澤衆生。如何提升公衆對大運河曆史和價值的認識?如何以視聽精品加力賦能大運河文化“活”起來,是當代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機構的重要課題。

在此背景下,江蘇衛視重磅打造的沉浸式文化探索節目《啓航!大運河》應運而生。

(一)

4月25日,在《啓航!大運河》啓動儀式上,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黨委書記、台長、集團董事長葛萊和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霁翔共同爲《啓航!大運河》啓動。

與此同時,大運河沿線六省兩市廣電新媒體共同發起“千年運河·十年蛻變”大運河六省兩市媒體聯動新聞行動,更好地講好運河故事,傳承大運河深厚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

江蘇是大運河的生長原點,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唯一重點建設區,也是運河遺産資源最爲密集的省份。江蘇60%的人口沿運河而居,大運河記錄著千年歲月裏漕運的輝煌,也見證著江蘇這個運河大省的發展變遷。

此次,江蘇衛視重磅推出《啓航!大運河》,有力彰顯出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江蘇擔當”。

正如江蘇衛視總監王希所談到的,“希望借由《啓航!大運河》節目作爲傳播載體,深入闡釋傳承、保護、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的現實意義,爲一脈相承的‘運河精神’寫下生動注解,同時也代表了江蘇衛視在做優‘人文綜藝節目帶’上的主動破題。”

《啓航!大運河》將通過“國運命脈”“漕通九州”“工業搖籃”“文脈彙流”“拓展文明”等十個主題,圍繞曆史、政治、文化、經濟等多重視角,清晰勾勒大運河從起源到發展的脈絡,挖掘這個世界文化遺産蘊藏的精神價值和人文內涵,展現其在中華民族曆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與突出貢獻,助力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二)

如何用大衆喜聞樂見的方式,诠釋好“大運河”博大精深的文化主題?對此,《啓航!大運河》將從嘉賓甄選、敘事結構、技術運用等方面展開創新。

啓動儀式上,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黨委委員、副台長任桐向兩位兩位特邀文化嘉賓代表——著名詩人、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西川,國家文物局專家庫專家、大運河申遺文本負責人張謹頒發了聘書。據悉,《啓航!大運河》特別邀請到多位文化學者、文化遺産保護者、曆史專家和建築專家,他們將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以曆史、文學、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等多元視角解讀大運河,幫助觀衆以更有趣、親切、快速的方式走近大運河。

北京烤鴨竟是通過大運河從南京“流”到北京城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瓜洲原是大運河著名古渡,大運河在四大名著裏都有“名場面”……一場別開生面的“運河圓桌對談”,讓嘉賓提前領略了《啓航!大運河》濃濃的“文化含金量”。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啓航!大運河》節目顧問冷凇的主持下,節目嘉賓單霁翔、西川、張謹用一番趣味分享,讓嘉賓們真切感受到:大運河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不僅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互通,也在我們的文學、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打下了深刻烙印,時至今日,我們仍受到大運河的滋養與惠澤,大運河也在傳承與發展中精彩叠變。

現場播放的視頻短片,令嘉賓們身臨其境于大運河的“前世今生”,也一睹了《啓航!大運河》匠心獨運的視聽創新。借助AI和現實增強等現代技術,創作團隊對自然風光、曆史文物、非遺文化等進行了數字化的複原及呈現,使靜態意象成爲了可親可感、可遊可賞的活態景觀。

(三)

近年來,以“廣電+文旅”爲主題的廣播電視節目,成爲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文化交流的鮮活載體。作爲創新的生力軍,江蘇衛視積極深耕文旅賽道,接連推出《野挺有趣》《非來不可》《你所不知道的水韻江蘇》等多檔文旅綜藝,有效賦能文旅品牌推廣和文旅産業發展。

大運河地跨六省兩市,使其更好地流向未來,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爲用系統性思維引領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江蘇衛視、荔枝新聞聯動運河沿線六省兩市廣電新媒體共同發起“千年運河·十年蛻變”大運河六省兩市媒體聯動新聞行動,旨在更好地講好大運河故事,弘揚大運河文化。

現場,北京時間、津雲、冀時、閃電新聞、大象新聞、荔枝新聞、安徽衛視·ATV,中國藍新聞等大運河沿岸六省兩市廣電新聞客戶端代表登台,共同啓動了這場凝心聚力擦亮大運河“金名片”的融合傳播行動。

穿越古今,暢想未來,將大運河千年曆史和人文魅力傳達給觀衆,正是《啓航!大運河》這檔節目的初心。5月24日起每周五晚20:30,伴隨節目,走進大運河的景色之美、風物之美、底蘊之美,也見證“運河文化”這張名片更加靓麗、更加璀璨。

0 阅读:0

我的廣電視界

簡介:以獨特視角解讀廣播影視行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