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群雄爭霸,盤踞四川的大夏國,爲何無力對抗朱元璋?

轉瞬繁華萬裏 2024-04-18 17:19:55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我國古代曆史上各個政權的故事,例如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元朝末期的混戰局面。當時,明玉珍控制了四川、重慶和貴州的部分地區,幾乎就是蜀漢的翻版。但是,在元末群雄爭霸的過程中,控制天府之國的明玉珍,爲何無力與陳友諒、朱元璋爭霸天下呢?

首先,我們聊聊元朝末期的複雜局面。1351年,元朝爆發了規模浩大的紅巾軍起義,江南、湖廣、兩淮、河南、山東等地,堪稱是群雄並起,出現了一系列赫赫有名的人物。當時,天下的局勢非常複雜,一方面是元朝鎮壓各地農民軍,另一方面是各地紅巾軍之間的混戰,還有一方面是元朝貴族將領、軍閥之間的混戰。言而總之,與漢朝末期非常接近。

不得不說,作爲這一時代的文人,羅貫中在撰寫《三國演義》的過程中,大量借鑒了元末明初時期的一系列真實故事,例如鄱陽湖大戰、明玉珍入巴蜀等等。在天下混亂的局面下,一部分紅巾軍,一直在農民軍陣營、元朝陣營之間反複橫跳。例如控制蘇杭等富庶地區的張士誠,自稱大元吳王。同一時期的朱元璋,自稱“大宋”吳王。

各地群雄曆經反複爭霸、混戰以後,在南方地區,陸續形成了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明玉珍等4個主要勢力集團。其中,陳友諒集團控制了湖北、湖南、江西的部分地區,勢力最強。張士誠控制了蘇南、浙江、兩淮的部分地區,一直讓朱元璋如鲠在喉。至于朱元璋,控制了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區,以及江蘇的西部地區(南京等地)。

1359年,明玉珍入巴蜀,曆經1年時間的戰爭,基本上控制了整個四川平原地區。隨後,進一步向貴州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1362年,明玉珍稱帝,建立了大夏政權。從勢力範圍來說,明玉珍的大夏政權,幾乎就是當年蜀漢政權的翻版。但是,明玉珍的大夏政權,既沒有向北攻取關中,也沒有向東奪取荊襄之地。那麽,爲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在古代曆史上,誰控制了更多的人口,就意味著足夠的兵員和後勤保障。在從三國魏晉南北朝到唐宋時期,四川一直是天府之國、沃野千裏、人口衆多,也是南方政權重要的後勤保障基地。但是在南宋末期,四川等西南地區人口大規模減少,直到元朝末期,仍然沒有恢複元氣。

我們看一下元朝統治時期,10大行省的人口數量情況,一目了然。其中,中書行省369萬口、遼陽行省63萬口、河南江北行省45萬口、陝西行省76萬口、四川行省61萬口、甘肅行省3.2萬口、江浙行省3095萬口、江西行省1167萬口、湖廣行省941萬口。由此可見,在元朝統治時期,江浙、湖廣、江西在人口數量上,擁有壓倒性的絕對優勢。

以江浙行省爲例,下轄的杭州路、平江路、嘉興路、湖州路、集慶路等很多區域,一個路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北方一個行省的人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時的河南、山東、河北等地,也就是當年的金國控制區,隨著人口大規模“下降”,造成了人煙稀少的悲慘局面。

請注意一個問題,在元朝末期,陳友諒基本上控制了湖廣等地,朱元璋控制了半個江浙,與陳友諒反複爭奪江西。張士誠控制了另外半個江浙,坐看“陳朱決戰。”至于控制四川等地的明玉珍,看上去控制了整個巴蜀之地。其實,從人口、經濟、國力等方面,根本無法與陳友諒、朱元璋等幾個集團相比。1364年,朱元璋徹底消滅了陳友諒的勢力,基本上奪取了整個湖廣之地。

朱元璋平定湖廣地區以後,開始與明玉珍的控制區相鄰。不過,兩大集團的關系非常和睦,朱元璋與明玉珍各有自己的問題需要處理。對于朱元璋來說,雖然消滅了心腹大患陳友諒。但是,張士誠和盤踞福建的陳友定,仍然與朱元璋繼續對抗,朱元璋的壓力仍然不小。同時,明玉珍也有自己的壓力。首先,雲南一直在元朝的控制之下,屢屢反撲襲擾。

明玉珍曾經大規模進攻雲南,最終,以失敗告終。同時,關中地區的李思齊、張良弼等人,一直謀劃南下。換而言之,明玉珍始終面臨關中、雲南兩面夾擊的局面。對于明玉珍集團來說,需要平定雲南、謀取關中之後,才基本具備與朱元璋抗衡的實力。可是,天不假年,1366年,38歲的明玉珍去世。隨後,10歲的明升繼位。

明升繼位以後,大夏政權內部陷入了內鬥之中,更加無力參與天下爭霸。就在大夏政權一步步內耗的同時,朱元璋已經先後消滅了張士誠、陳友定,整個南方地區,已經基本上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同時,朱元璋開始了大規模的北伐,屢屢擊敗元朝名將王保保,最終,成爲了元末爭霸的唯一勝利者。

在這一階段,大夏政權根本無力與明朝抗衡。明朝之所以沒有進攻巴蜀,是因爲主要精力放在打擊北元殘余勢力方面。畢竟,在明朝建立的初期,北元政權屢屢反撲南下,進攻甘肅、山西等地。1371年,在明朝穩住陣腳以後,迅速開始了平定西南的戰事。1371年6月,明朝平定巴蜀,大夏政權滅亡。

我們最後聊聊明玉珍,明玉珍、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都是元朝末期的枭雄。朱元璋成爲了最後的勝利,由于明玉珍的英年早逝,失去了與朱元璋爭霸的機會。從當年的時間軸來看,如果明玉珍在1366年沒有去世,肯定會出現一系列非常精彩的故事。

在明朝曆史文獻上,對于明玉珍、大夏政權的評價,還是非常客觀的,大體上來說“夏主幸致躬行儉約,興文教,辟異端,薄稅斂,一方鹹賴小康焉。曆年雖不永,民至今感歎焉,不能文詞間盡其賢也。”

到了清朝曆史文獻上,徹底翻了定調,稱呼明玉珍、大夏政權爲“明玉珍素無遠略……割據一隅,僭號二世,皆不可謂非幸也”。不得不說,清朝在修撰曆史的過程中,過于“小氣。”

關于曆朝曆代割據政權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1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