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死”:老齡化社會的悲劇

中工網 2024-05-17 05:41:02

原標題:世界衛生組織此前表示,孤獨已成爲一個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引題)

“孤獨死”:老齡化社會的悲劇(主題)

梁凡

近年來,在越來越多的國家老齡化持續加深、傳統家庭與社會結構出現松動等背景下,“孤獨死”的悲慘案例,日益頻繁地出現在世人眼前。如何解決“孤獨死”問題,及其背後更加普遍的老年人孤獨現象,是很多國家政府與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

當地時間5月14日,日本警視廳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3月,日本全國共有約21716名獨居者被確認死于家中,其中17034人爲65歲以上老人,占比近80%。日本政府推測,日本全年65歲以上的“孤獨死”人數或高達6.8萬人。

按照日本政府目前的定義,“孤獨死”指死亡時沒有他人在場,遺體經過一段時間才被發現。

統計數據顯示,年齡越大的老人孤獨死去的案例越多。今年1月至3月的“孤獨死”老人中,85歲及以上者人數最多,爲4922人;其次是75歲至79歲老人,爲3480人;65歲至69歲老人最少,爲2080人。

此前有報道提及,日本每4個高齡男性之中,就有一個因無人在身邊照顧和陪伴而“默默離世”。而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推算,到2040年,日本65歲以上的獨居者將占日本老齡人口的四成以上。

“孤獨死”最容易發生在同社會隔離、沒有家人或友人經常保持聯系的人身上,以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年人居多。在很多老齡化較爲嚴重的國家,“孤獨死”並非罕見的現象。

韓國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1年期間,韓國共發生超過1.5萬起“孤獨死”案例,近5年呈現出8.8%的平均增長率。

數據顯示,韓國的“孤獨死”案例中,男性占絕大多數,是女性的5倍以上;其中50歲至69歲的男性,占“孤獨死”總人數的一半以上。

“孤獨死”悲劇的一再上演,其背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認爲,老齡化的持續加深,傳統家庭與社會結構的轉型松動,以及孤獨感所造成的健康損害,是比較主要的三個推手。

近幾十年來,日本社會老齡化、少子化日益嚴重。日本政府有關部門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日本75歲以上人口增加71.3萬,超過2007萬,首次突破2000萬,占總人口的16.1%,比例爲曆年來最高。與此相對,14歲以下人口占比爲11.4%,創最低紀錄。另外,日本家庭人口持續減少,預計2033年家庭平均人口跌至不足2人,2050年獨居人口比例從2020年的38%增至44.3%。

在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生活狀態下的疏離感,以及人口流動加劇等原因造成的親緣、地域關系的分離,使得很多老年人事實上生活在孤獨當中。

日本政府內閣府專門就老年人生活狀況進行過多項調查,結果顯示,很多老人平時不大與人說話、不與鄰居來往,導致有困難的時候也無法尋求幫助,每5人中就有1人認爲“困難時沒有可以依靠的人”。

在英國,“孤獨老”同樣是普遍現象。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此前的一項研究顯示,每10位英國老人中,就有1位處于長期孤獨狀態;75歲以上英國老人中,超半數獨自生活;其中,20多萬名老人每個月最多與1位親朋好友交談1次。

2023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孤獨已成爲一個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發布的《宣傳簡報:老人的社會孤立與孤獨》,25個歐洲國家的老人中有20%~34%感到孤獨,美國有25%~29%。

一項發表在美國《心理科學展望》期刊的研究表明,孤獨感會降低壽命和生活質量,常感到孤獨的老人,死亡率增加26%。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60歲時開始感到孤獨,其預期壽命會比同齡人短5.4年,健康預期壽命短5.9年,且自評健康狀況可能更差。

在一些老齡化較爲嚴重的國家,近年來從政府到社會各界,都在積極探索如何盡可能減少“孤獨死”悲劇的發生,並爲獨居人士、尤其是獨居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存與生活環境。

2021年,韓國政府頒布《孤獨死亡預防與管理法》,該法案每5年更新一次,通過系統摸底調查、統計報告以及制定預算,來建立“防止‘孤獨死’的政策”。

2023年5月,韓國政府相關部門制定了一項預防“孤獨死”基本計劃《第一次“孤獨死”預防基本計劃(2023 ~ 2027年)》,該計劃提出,到2027年將“孤獨死”現象減少20%。

同時,韓國的一些地方政府和社會機構,也開展了相關行動。2018年,首爾市政府宣布了一項“鄰裏守望者”計劃。該計劃規定,由社區成員定時聯絡探訪獨居家庭。此外,包括首爾、蔚山和全州在內的幾個韓國城市爲獨居者推出了手機軟件。如果他們的手機在一段時間內處于非活動狀態,該軟件就會自動向緊急聯系人發送消息。

爲緩解老人孤獨,英國慈善機構發起了“銀線”服務。“銀線”一年365天全天候有人在線,他們會與老人商定時間,每周進行一次“友情通話”;爲來電老人尋找老友、獲取信息、提供建議,或者僅僅是耐心傾聽、表達理解和給予安慰……自2013年正式成立以來,“銀線”已接聽英國各地老年人撥打的超過250萬個來電,每周大約1萬次通話。

在德國,互助養老近年來日漸成爲老年人的養老潮流。根據德國聯邦家庭部的調查,超過半數的德國老年人希望與人合租。邀上老友合租老年公寓,既能保證私人空間,也方便一起聚餐出行,還可以平攤護工定期上門服務的費用,並對彼此的健康狀況守望相助。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