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淩”頻發,是老師的“責任”嗎?

早起看天 2024-05-19 11:10:56

據央視新聞消息,教育部今天發布通知,針對基礎教育,清理整治12項不規範辦學行爲。其中兩項引發大家強烈關注:

嚴禁教師歧視弱勢群體學生,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辱罵毆打、性騷擾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爲。

嚴禁教師漠視、縱容學生欺淩行爲。

“性騷擾”作爲明確作爲禁止行爲出現在規定中。

此前,曾有上海女教師被丈夫舉報“出軌”16歲學生引發網絡熱議。

這些年關于師生“绯聞”的新聞很多,讓老師這個職業遭受到質疑。

在網絡發酵下,甚至許多人都開始懷疑整體的師德出現了問題。其實這些現象都是極個別現象,但是造成的社會影響卻是極大的損害了教師的形象。

只是因爲這種行爲反差太強烈,才導致現在大家開始擔心孩子在學校是否安全。

網絡時代學生的“性教育”如何開展,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說實話,現在的孩子普遍早熟,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性觀念”真的很重要。

說實話在學生“性教育”這塊,無論是老師,家長,學校,社會等都處于“談性色變”的狀態。“性話題”被默認爲禁忌話題。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明確提出,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

教育部《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2021)指出,有針對性地開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學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識,提高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雖然有這兩部法律的強制規定,但是在實際事實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學校,家長,社會對學生的“性教育”沒有重視起來。

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家長如何在不同的年齡段給自己的孩子談論“性話題”。

估計許多人家長壓根沒想過這個問題。其實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重要。

學生霸淩,老師到底該不該受“牽連”

最近,發生的幾件“學生霸淩事件”震驚了整個社會。誰也不會想到現在的孩子竟然這麽殘忍,有些霸淩行爲甚至超過了大家容忍的底線。

這種嚴重的霸淩事件,老師不可能完全不知道。許多“小惡霸”的形成,可以說就是部分老師不作爲“漠視、縱容”的結果。

現在老師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想管也不敢管學生”。

嚴禁教師歧視弱勢群體學生,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辱罵毆打、性騷擾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爲。

“體罰學生”,“變相體罰”,“侮辱人格尊嚴”這些行爲的“尺度”很難把握。

許多老師都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學生不是太過分出圈,一般都不會去管。

網絡也曾曝光一個“校霸”曾迫使老師換班級遭受到學生家長集體抵制的事情。

說實話在現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如何管理學生真的是個大問題。

現在老師和家長已經形成相互猜忌的惡性循環。

家長不信任老師會出于責任心去管理自己的孩子,所以有些家長孩子只要一在學校受到委屈,就會去學校要說法。這讓許多老師將管理學生的責任推給家長。

老師也擔心管理過嚴導致孩子出現過激行爲。

最近西安科技大學學生成績按“鬧”修改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曾經在大學裏流傳一個“笑話”,如果你的成績挂科,你只要往教學樓頂一站,所有的問題就解決了。

說實話,我們的教育之所以面臨如此的“困境”,就是部分師德敗壞的老師摧毀了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信任。

要向走出這個困境,我們在將“教鞭”還給老師的同時,還應該重新建立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信任。老師曾經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可惜這些年似乎沒人再提這個說法。

我們教育面臨的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利益教育”取代了“無私教育”。

0 阅读:10

早起看天

簡介:一個天天做夢的人,希望每天過的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