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加拿大8線歌手凡希亞,給全是感情的內娛,上了生動一課

馬良說體育 2024-05-16 02:49:15

爲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爲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爲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故事瞬間

文|體娛小密探

編輯|體娛小密探

唉,這次《歌手2024》首期的一個小插曲,倒是給內娛敲響了一記響亮的警鍾。我們總以爲只要唱出了感情,就無所不能,而忽視了基本功的重要性。

誰知一位00後加拿大小歌手凡希亞的出色表現,就狠狠撕開了我們的這層"遮羞布"。從此我們見識到了華夷之間的巨大差距,也看清了內娛之路仍需如履薄冰、戒驕戒躁的基本品質。

"震撼開局"讓人大開眼界

節目組這波"營銷"操作相當高明。作爲一檔看衰已久的歌唱綜藝,他們一上來就請了個出道僅4年、粉絲無過300萬的小歌手凡希亞,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結果誰料這位看似"小學生"般的少女,卻霸氣全開,不僅實力出衆,氣場更是強到令人汗顔——就連內娛的老將那英、楊丞琳在她面前也是頻頻點頭、緊張到手足無措。

而這並非憑空捏造,凡希亞自11歲起就開始系統學習古典音樂,在17歲便已拿下國際大賽冠軍的殊榮,並登上了加拿大音樂節舞台。我們之所以對這種實力大開眼界,不外乎自娛自樂的習慣太久,早已對"內娛"無知無畏。

外籍選手的出色是"技巧流"的典範

不過凡希亞只是開場炮,接下來的外籍陣容更是狠狠刷新了我們的三觀。

"香缇·莫那出色的high音和絲滑轉音,完全是我們這些'感情派'望塵莫及的領域。"

有人或許會說,那是舍棄了情感才換來純技術的流利。不不不,恰恰相反,她正是用紮實的技巧功底,更好地诠釋了歌曲的感情內核。

我們往往混淆了情感與技巧的先後次序——沒有基本功作底座,任何感情也只能是雜牌軍閥;而一旦打好了地基,所有武林秘籍都可以與之並重。

對比之下,內地這邊的幾位"情感大師"如海來阿木、汪蘇泷等雖然動人,卻也止步于小圈子受衆。

這不怪他們,而是我們對"技"與"情"的偏見,讓他們太過執著于煽情路線而已。這就像一味在淡水池中打轉,永遠無法體會大海的洪荒氣概。

感情和技巧並重方能創作極致

這一點,恰好被我們自家的小將黃霄雲诠釋得淋漓盡致。我可一直是她的鐵杆支持者,不過觀衆看重的只是她的專業素養,而沒領會她的真正用意。

爲了達到最高的藝術性,她並非無情感,而是希望先把基本功領會透徹,隨後再去學習各種技巧與武林絕學。可惜內娛的輿論環境實在太過簡單化,總給人"感情大于音樂"的既定印象。

"觀衆老是說她唱歌無感情,但她只是想先把最基本的唱功練好啊!感情這東西,不是立馬就能領會,還需要積累人生閱曆呢!"

就如一個初學書法的學生,也不會指望他開筆就能寫出傳世佳作吧?

黃霄雲所做的,正是先把筆墨紙硯等基礎步驟牢牢掌握,等到哪天感悟人生道理時,再讓情感在作品中自然迸發。

我常自嘲"內娛是老好人",就是嫌棄了這種基本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講情,不講技,終是難以真正引領世界音樂潮流。

畏難情有可原但也要刀刃向內

觀察這一期節目,我們很容易發現,有不少原定嘉賓臨陣退縮,最終也只來了幾位能打能唱的選手。究其原因,是"無修音直播的高難度要求"讓他們望而生怯。

"我們太久沒有受到生存壓力的鍛煉,久而久之習慣在錄播室美顔美聲,一到露這個'鐵'時就怵了。"

不過這也無可厚非。任何事物的進步,都離不開一點點刺激和危機感。太長時間處于舒適圈,終會讓人迷失方向、喪失鬥志。這次的震撼或許正是上天給我們的一記當頭棒喝,告誡我們切記切記,不可貪生怕死、安于現狀。

直視差距正視問題很重要

中央媒體可以說是一針見血了——"菜就多練"。話雖然直白了一些,卻切中了當務之急。只要我們有恒心和決心,即使當下水平離國際一流差了十萬八千裏,終有朝一日也能追上去。

重要的是,我們要從這次事件中認清內心的虛榮和自我感覺良好,知道差距就要勇于改正。有幸在這個時代見證了內娛的現狀被狠狠撕開遮羞布,恰恰是一個極大的機遇。痛定思痛之後,努力整頓提高,方能讓未來的中國音樂真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網友評論說的很有道理:'這次狂風驟雨般的'洗禮',說明我們已經不能再固步自封于自己的小圈子了。面對強手如雲的世界音樂,只有拼盡全力追趕,才不會就此被遠遠甩在身後。'"

這次事件固然只是娛樂圈的一個小插曲,但卻引發了我們對整個內地文化産業發展道路的深思。究其根源,還是我們長期以來對"技術"和"國際化"重視不夠的必然結果。

久處園丁象牙塔之中,我們不知不覺中就滋生出一股自我感覺良好的惰性,並對外界的洗禮視而不見。直到這次狠狠地挨了一記重重的釘子,才如夢初醒般意識到自身的許多陋習和弊端仍需深挖。

追求"有感情"的藝術品位理念過于狹隘

我們長期將"有感情"作爲評判藝術作品的最高標准,這種片面理念自然也就決定了內娛音樂發展的窄路子。

同時我們也因此忽視了技術實力對于藝術創作的基礎性作用。結果就是我們的音樂創作陷入了狹隘的"小確幸"懷抱,很少有作品能真正跨越文化疆界在世界舞台放精神。

而一旦面對具備紮實基本功的外國選手時,這種藝術品位理念的狹隘性就暴露無遺了。他們固然也講究情感體現,但首先要把握好基本的音樂理論、發聲發音等基礎功夫,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诠釋歌曲內在的韻味。

而我們對這種基礎的輕視,自然也就導致了無論是唱功還是創作力,都與國際先鋒差距甚遠。

內卷化思維讓內娛無意識遠離國際

除了藝術理念狹隘外,我們多年來盲目追求"內娛人自娛自樂"的內卷化發展思路,也同樣是禍根所在。

"內娛人做給內娛人看,只要內娛人買賬就行,至于外人怎麽評判無關緊要。"

我們對于國際市場的視野和胃口,其實很早之前就已被這種習慣性思維徹底割裂了。結果就是我們做作品的思路越陷越深,最終創作出來的東西雖然通俗易懂、受到本土歡迎,但要想在全球範圍內取得突破卻是無從下手。

久而久之,我們在內娛這個圍城中過于安逸,已徹底失去了走向國際這個宏大抱負。一旦遇到像是加拿大00後歌手這樣的"外人勁敵"時,內娛音樂的內卷化弊端于是暴露無遺。

內卷化導致創作者缺乏危機感和鬥志

最爲嚴重的,內娛人長期躲在內卷化的小圈子,已經讓我們的創作者徹底喪失了危機感和鬥志。這種環境下造就的藝人,往往習慣于被寵壞,自我感覺良好已成爲通病。

一旦遇到一點點外界競爭壓力,他們就開始手忙腳亂了。就如這次《歌手》無修音直播的要求,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卻足以讓原定的不少嘉賓望而生怯、婉拒參加。

久居溫室的他們已然被同溫層防腐蝕,喪失了血氣方剛的作風,面對一點點困難和挫折就開始退縮。

"有人不是真的怕直播、害怕技術曝光,而只是因爲太久沒有面對危機和競爭了,已經丟失了藝人應有的鬥志和勇氣。"

更爲嚴重的是,連不少觀衆對此也見怪不怪,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不正是內卷文化最大的危害嗎?我們早已習以爲常地認同了這種懶惰和退縮,認爲除了生存壓力和競爭是多余的。

痛下決心整頓革新內娛 讓中國音樂走向世界

幸而這次事件給了我們一次反思的機會。從各路網友的熱評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聰明人其實早已意識到了內娛的諸多問題和陋習。只不過由于輿論場的禁锢和發聲渠道的局限,他們只能在有限的空間發出自己的一些聲音。

現在隨著這件事情的發酵,各方面的倒逼壓力都在聚集,內娛不得不正視自身的諸多痼疾了。

"只要我們有勇氣擁抱變革,認清差距並下定決心追趕,就一定能讓中國音樂重新邁上正軌,最終走向世界。"

第一步,就是要徹底扭轉那種狹隘的"技術不重要,只要有感情就行"的錯誤理念。情感固然重要,但若沒有紮實的基礎功夫,任何情感表現都會顯得空洞無力。我們應該像外國同行那樣,先把基本功打好,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慢慢沉浸情感、貫徹創意。

其次,我們要勇于打破內卷化的發展模式,重拾對國際市場的關注和激情。不要再固步自封于本土小圈子,而是要有志氣勇氣兼具世界視野,努力創作出能在全球範圍流行的音樂佳作。

最後,我們還要給予創作者足夠的壓力和鞭策。不能再讓他們生存在溫室中,喪失鬥志。要讓他們時刻面對危機和競爭,以此增強警惕,砺煉血氣,真正擁有一顆永不服輸的鬥士之心。

只有做到這三點,我們才能真正走出內娛的誤區,讓中國音樂這顆遭世人質疑的"明珠",重新散發出奪目的光芒。

那麽,你是否也有類似的感受?又或是有其他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分享交流!

0 阅读:476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2:43

    國內的歌手都深深的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裏,就如國內所有老中青幼的女性,都深深的陶醉在美顔裏

  • 2024-05-16 04:29

    加拿大00後歌手撕開內娛的遮羞布!讓國內大咖導師無顔以對!自己一句也算是第一丟人現眼!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2024-06-05 08:55

    國內歌手唱的都是人情事故,撈的是絕不手軟!

  • 2024-05-26 08:21

    丁太升對海來阿木的音樂評價,主要集中在音樂審美的低級和藝術層次的不足。他認爲海來阿木的音樂風格顯得過于樸實,缺乏現代音樂的精致與深度。

馬良說體育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