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之後,宗教與僞宗教都很活躍,但東正教的影響力更大

真渴望讀懂古今 2022-11-30 16:36:24

1990年-1994年,是俄羅斯新興宗教和僞宗教最爲活躍的階段,例如“統一教會”、“上帝之子”教派、“科學學教會”等都是當時較爲有影響力的教派。

還有美國的“美以美教派”、韓國和英國的傳教團體都較爲活躍,他們的活動方式主要是在娛樂場所、媒體等處成立社團組織,進行傳教活動。活動範圍一般是在東正教力所不及、教堂數目不多的地區,以及蘇聯解體後行政剛剛獨立的地區。

1997年,在俄羅斯注冊的外來宗教組織有300余個。面對這些教派對俄羅斯的滲透,東正教會認爲,他們的目的是爲了拉攏信衆、轉信他教,會起到分裂民衆的負面作用。爲此,俄羅斯東正教會限制或制止這些外來教派的活動,以穩定社會情緒,避免人們陷入思想迷亂。

蘇聯解體之初,宗教的社會地位開始恢複,大範圍的皈依東正教,可以解釋爲社會對國家瓦解的一種反應。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家社會改革後的萎靡狀態,成爲俄羅斯人大規模皈依東正教的負面先決條件。人們重拾宗教信仰,是一種心理減負和對社會現實的回避,將宗教作爲生活支點和現成的道德規範及准則。

俄羅斯著名的“列瓦達分析中心”的首席分析師卓爾卡亞認爲,當今俄羅斯大規模皈依東正教,除了宗教複興和宗教意識發展因素外,也是通過東正教進行自我認定的一種表現,即對整合後的民族宗教和公民社會身份的定位。

2012年6月進行的全俄民意調查顯示,對于居住在俄羅斯的人的界定,僅有38%的人認爲應當定義爲“俄羅斯公民”,有75%-77%的俄羅斯人認爲自己是東正教徒。

可見,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的東正教自我認同,具有明顯的國家所屬特征,已然成爲國籍的替代品。東正教不僅是國家的,而且是公民的、文化的認同化身。

1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