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我軍撤軍,越南欲組織兩個軍追擊,黎筍卻緊急叫停:追不得

陶陶讀曆史 2024-05-12 13:54:05

1979年2月,中國動員數十萬兵力,向越南發動了懲戒性的自衛反擊戰。截至3月,我軍深入越南境內數十公裏,一直打到越南的門戶——諒山,距離河內不過135公裏之遙。

然而鄧公、葉劍英、陳雲等領導人很清楚,這只是一次懲戒性作戰。若把時間拖久了,可能引發蘇聯的幹涉。加之越南雨季即將到來,道路泥濘,後勤辎重運送不便,坦克和火炮的機動性也會受限,因此“快打快走”是個明智的選擇。

上山容易下山難。相比于進軍,撤軍的難度更高,需要穩紮穩退、循序漸進、相互掩護。一旦撤軍失序,很容易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例如我軍在第五次戰役的第二階段,就曾遭美軍猛烈反擊,導致60軍第180師遭到重大損失。

那麽問題來了,我軍撤退時,自诩“第三世界軍事強國”的越南爲何不組織大規模的反擊?我軍撤退時,無疑是撈取好處的最好機會。

事實上,越軍確實准備反擊了。我軍攻克諒山、河內動搖之時,越南進行了全國總動員,同時還將駐紮在柬埔寨的主力師調往越北。

3月3日,越南國防部決定動用戰略機動部隊——第一軍。隨後第一軍奉命派遣步兵第302B師,並配屬步兵312師第209團、炮兵第45旅加農炮營,火速北上馳援諒山。加上原有的越南第五軍,諒山守軍已經達到2個軍6個師的兵力,其中包括325B師、諒山第3師、第338師、316師、345師和346師,同時還配屬了大量地方部隊以及民兵。

我軍撤退時,越南國防部制定計劃,以2個軍的兵力進行反擊,其中320B師、304師、325師先行反擊,反擊得手後,其他師繼續跟上。與此同時,越南還決定派遣空軍第372師執行反擊任務。

就在越軍躊躇滿志,准備對我軍進行大規模的反擊、追擊之時。坐鎮河內的黎筍卻發來急電,緊急叫停了已經預定執行的反擊計劃,他說:

“中國人已經撤退了,我們爲什麽還要犧牲士兵的鮮血呢?”

對于這一決定,越南軍方也感到很納悶、很懊喪,越軍主力部隊明明已經趕到,爲何不放及?就如越南少將阮德輝所說:

“當我們的主力准備好,對方又處于撤軍狀態,我們爲什麽不組織追擊呢?我們連續打了幾十年的仗,幹部戰士擁有在不同戰場的豐富作戰經驗;其次,我們的武器裝備也毫不遜色于中國軍隊。我們原本可以派主力部隊追擊並消滅對手,但我們沒有……”

雖然飽受自己的下屬質疑,但不得不說,長期與中國打交道的黎筍確實是個老謀深算的“老江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說實話,28天的對越反擊戰,暴露了我軍非常多的問題,承受了不小的損失。但即使是這樣,也不是小小的越南可以碰瓷的。所謂“第三世界軍事強國”,也不過只是吹牛而已。

黎筍非常清楚,越軍雖然打了幾十年仗,接受了蘇援,還繳獲了大量美制武器。但是越軍依然有個短板,那便是大兵團作戰能力。

曾幾何時,越軍完全是我軍手把手教出來的學生。當第一批援越顧問團到達越南時,越軍不過只是一支戰鬥不強、紀律不嚴的遊擊隊,甚至連一場連級戰役的勝利都沒有取得過。

陳赓在越期間,幫助武元甲指揮了邊界戰役,結果越軍表現之拙劣,讓一向好脾氣的陳赓也發了好幾次火。

東溪戰役時,越軍人數達到7000,且有大炮襄助,卻始終拿不下東溪的400法軍。陳赓怒道:

“東溪之敵不到400,我軍攻擊人員將近一萬,經兩日三夜的戰鬥,中途幾乎被迫撤退。我傷亡500余人,敵尚逃掉20多人。我方兵力、火力均居絕對優勢,以如此之戰鬥力,望攻擊二千人據守之七溪,則不啻緣木求魚。因此我以爲越軍仍須求得打小據點,以逐漸鍛煉戰鬥力,特別是改正領導作風,改良組織,加緊幹部訓練。不然,作戰計劃都是空的,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其後陳赓又在自己的日記中無奈地寫道:

“越南和法帝真是一對絕妙的對手,兩方面的戰鬥都不相上下。法軍從未主動沖過鋒,每次都擺著挨打的架子。越南部隊行動之遲緩,動作之不積極,均出我意料之外。因此每次戰鬥,幾乎都形成相持……”

不過好在陳赓實在給力,最終幫助如此孱弱的越軍擊潰了越北法軍,解放了高平、諒山等幾十座中小城市。

越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中越領導人都意識到,加強越南軍隊的戰鬥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爲此,我國專門讓越南第308師進入我國,換上最新裝備,並且接受我軍王牌——第13軍的訓練。

越軍初來乍到,周希漢和吳效闵並不了解他們的戰鬥力,于是決定先開個交流會,著重介紹本部隊打得較好的一個戰例。而這一交流,果然發現了大問題。

首先進行交流的,是越軍第88團團長泰勇,他是一位在戰鬥中右臂傷殘的戰將。他利用圖標和照片,向中國的軍官們介紹了不久前越軍攻打法軍據點的一場戰鬥。在那裏法軍以一個連據守,越軍聚集了足足一個團的兵力進行了圍攻。打了三天,最後終于將法軍驅逐出據點。這已經是越軍近期來組織的一次較大戰役了。

聽泰勇大體說完,脾氣不太好的吳效闵竟然跳了起來。他把原先坐著的一條長凳踢倒在地,四腳朝天。然後雙臂一彎,枕著後腦躺在凳腿中間。他問泰勇:

“戰鬥發起時,你們營、團指揮所設在哪裏?”

對方回答:“在營指揮所設在距離敵軍800米處,團指揮所距離敵2000米,重機槍陣地設在營指揮所前面一點。”

吳效闵聽完,竟氣不打一處來,脫口而出:“什麽戰術!完全是資産階級軍事思想。”

這句話說完,越南幹部們滿是默然。原來越軍的軍事幹部多爲知識分子,不少人都去法國喝過洋墨水,與越軍基層戰士無法打成一片,沒法同甘共苦,更沒有身先士卒、靠前指揮的習慣。

在後來的交流中,吳效閩發現越南軍人對于大兵團作戰實在無法理解。畢竟越南是小國,不像中國動辄數十萬大軍。畢竟人類永遠想不出從未見過的事物。

吳效閩曾爲越軍軍官講解了13軍在淮海戰役中沈莊戰鬥的案例。吳效闵是此次戰役的親曆者,因此講得繪聲繪色。聽完吳效闵的講解,越南軍官都大驚失色:

“殲敵55萬,這不可能吧!”

因此對于越南人來說,殲敵55萬就像是天文數字,根本無法相信。

在我軍的訓練之下,越南軍隊初步掌握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並將之運用在抗法戰場,並且終于在奠邊府戰役中大敗法軍,俘敵1.5萬人。而攻克奠邊府的主力部隊,正是13軍手把手教出的越軍。

到了越南戰爭時,越南軍隊雖然讓美國人吃足了苦頭,甚至直接引發了美國國內的政治異動。但從戰場上的表現來看,越南軍隊依然以遊擊戰爲主,東打一槍、西打一炮、零敲牛皮糖,從未成建制地殲滅美軍,也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正面打敗美軍,從來都是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狽不堪。越軍只要發動大規模進攻,無不是以慘敗而告終。

而越南之所以不敗,只是因爲美軍聽從了中國的“勸告”,不敢過北緯17度而已。可以說,美軍是自縛雙手與越南作戰。

1968年1月,武元甲領導超過8萬人的越南正規軍和遊擊隊,對南越幾乎所有的中小城市發動進攻,史稱“春節攻勢”。然而可惜的是,在美軍壓倒性的武力面前,越軍如同被聯合收割機收割的稻谷,一茬茬的被撂倒。此次戰役,北越正規軍、越共犧牲總數達到了45000人,被俘的也有近7000人。越南少有的大兵團作戰,也以絕對的失敗而告終。

由此可見,越南之所以能驅逐美軍,並不是因爲他們有多能打,只是在中國和蘇聯的全力援助之下,特別能熬而已。越軍那點本事,對付南越和柬埔寨自然摧枯拉朽,但對中美這樣的大國,簡直如同班門弄斧。

可以說,如果越南組織2個軍的大兵團,向我軍反擊,恐怕敗得將比“春節攻勢”還要慘。

有人說,越南人打了幾十年仗,經驗豐富。而我軍自抗美援朝後就沒打什麽大仗,戰爭經驗相對不足。越軍怎麽就沒勝算了呢?

必須承認的是,越南軍隊的軍事素質確實很高,槍炮皆使用得十分娴熟,作戰英勇頑強,用兵狡猾刁鑽。而我軍在開戰之前,較爲忽視作戰訓練,且補入了大量新兵。從個人軍事素質來看,我軍許多士兵確實略遜越軍一籌。

但我們也必須注意,實戰經驗固然重要,但並非決定戰場勝負強弱的第一要素。相比于個人實戰經驗,戰爭體系反而更重要,例如軍隊編制體制、後勤保障能力、正規化管理等等,其重要性均在實戰經驗之上。

以海灣戰爭爲例,美軍自越南戰爭後幾乎沒打過什麽大規模的戰爭。而伊拉克則經曆了8年兩伊戰爭,軍隊久經沙場、裝備精良,也號稱“第三軍事強國”。但結果如何?經驗豐富的伊拉克軍隊在美軍先進的軍事體系下被完全碾壓,損失10萬人,而美軍損失不過數百人。

越軍確實比較擅長連排級的戰鬥組織和戰術,能夠讓昔日美軍以及我軍吃到苦頭。但是只要戰鬥規模一擴大,越軍的戰鬥能力就不夠看。特別到了師級的戰鬥,越軍就總是昏招叠出、一團漿糊。

武元甲雖然號稱“奠邊府之虎”,但在大兵團作戰方面也不過是矮子裏拔將軍,“春節攻勢”的失敗完全反映了他的水平——一勝難求。

在後來的老山輪戰中,越軍的表現也充分證明,只要戰鬥上升到團級,越軍一場勝利都無法取得。在營以下分隊作戰層面,若幹勝利也影響不了戰局走向,戰場的主動權爲解放軍所掌握。

因此越軍確實是一支強悍的部隊,但絕非一支一流的部隊,充其量就是一支規模很大、很能打的遊擊隊。

除了大兵團作戰能力不足以外,越南的國力也很成問題。首先,越南作爲一個小國、窮國,卻糾集了數以百萬計的軍隊,吞噬了大量國家財富;其次,越南四處擴張,控制老撾、侵占柬埔寨、騷擾泰國,同樣耗費大量軍費;第三,越南長期戰亂,整個國家仍處于一片廢墟的狀態,經濟不振,工業幾乎等于零。

越南的強勢,其實都是蘇聯盧布撐起來的,根本沒有造血能力。即使戰爭中最基礎的炮彈,越南都不能自給,必須通過蘇聯海運,然後用汽車乃至于肩扛手提至前線。

不僅如此,我軍在撤離越北前,將當地的工廠、鐵路、公路、電線等破壞一空,帶走了大部分物資,也無疑會更加加劇越南後勤補給的困難。如果黎筍和越軍貿然反擊,恐怕會在自己的國土遭遇極大的後勤困境。

相比于我軍的炮彈雨,越南那點兒火力少得可憐。越南打一發炮彈,我軍就能還10發;越南前線炮彈不夠用,我軍炮彈卻源源不斷。

到了老山輪戰階段,越南不擅長大兵團作戰的缺點愈發明顯。1984年7月12日松毛嶺,越南集中六個團的兵力,向我軍陣地發動大規模反撲。誰知卻遭到我軍上千門火炮的猛烈還擊,青山被雨點般的炮火炸成了白地。此戰之中,越軍丟了3700具屍體,可謂是字面意義的屍橫遍野。後來葉劍英觀看了此戰的照片,不禁感歎此戰比淮海戰役還要慘烈。

由此可見,黎筍之所以不敢對我軍進行大規模反擊,並非不想,實則不能。越軍窩在家裏防守,是他們的強項。然而跳出叢林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越軍的本身本就是我軍教出的不肖學生。如果說個粗話,就是“你屁股一翹,我就知道你拉什麽屎”。

我軍當時作訓確實處于低谷階段,也絕不是什麽阿貓阿狗就能碰瓷的。我們不怕你反擊,反而擔心你不反擊。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