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軍一句話,讓美日韓著了急,三家聯手造船,要和中國比速度

劍道2049 2024-03-11 18:16:47

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于2022年6月下水之後,國際社會就對于中國的第四艘航母,何時完成建造,以及會不會采用核動力非常關注。在遲遲沒有消息傳出的背景下,甚至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稱中方可能是遭遇了一些技術瓶頸。

對此,我國海軍政委袁華智在兩會期間,給出了明確回應,稱中方航母的建造不僅不存在技術瓶頸,具體情況也會很快公布。但是對于航母建造一事,中方也繼續強調,這並不是要和美方競賽,而是出于對國家主權和領土的保護而建的。

(美國海軍部長德爾·托羅)

然而,美方這邊卻似乎有著不一樣的想法,甚至中國海軍這樣充滿信心的話語,讓美方感到更加焦慮了。于是,爲了追上中國速度,美方想出了一個新辦法,即拉著日韓,三家聯手一起造船。

近幾日,美國海軍部長德爾·托羅就趕赴韓國和日本,他先是對兩國當前運營的造船廠進行了參觀,隨後又向日本和韓國造船企業發出邀請,希望其能參與到重啓美國限制造船廠的項目當中。

德爾·托羅表示,當前費城、長灘都有一些關閉的造船工廠,這些工廠內部設施都是完好無損的,但就是無人運營,所以此行就是要看看日韓兩國的公司,是否有興趣投資這些地方的造船廠,使這些資源最終能整合到美國的商業和海軍造船設施當中。

對于拉攏日韓兩國投資的原因,德爾·托羅也毫不掩飾,他表示,從2014年起中國海軍就超越了美國,成爲了世界上擁有艦艇最多的國家,並且中國還拿下了全球造船市場近50%的份額,而美國卻僅占0.13%,這個差距之後恐怕還會越來越大。

(韓國一家造船廠)

所以對于美國而言,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一個辦法,就是拉攏排名第二的韓國和排名第三的日本,讓其和美國聯手,甚至是出力幫助美國建造更多的造船廠。按照美方的邏輯,韓國占有30%的份額,日本占有17%的份額,再加上美國的0.13%,這樣一來是有望超越占50%份額的中國的。

其實,美國建造船艦也曾有過高峰期的,一次是在二戰期間,一次是冷戰時期。二戰期間美國爲了支援戰爭,曾迅速擴大其海軍力量和商船隊,這也讓美國的造船産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和産量。而冷戰時期,美國爲了和蘇聯進行海上力量競爭,發展和維持了一個大規模的海軍艦隊,當時的方式就是一邊建造新船艇,一邊再對老舊艦艇進行現代化改造。

直到進入21世紀後,全球軍事緊張局勢得以緩解,加上美國勞動力和材料成本相對較高,所以造船業就逐漸沒落了。

如今美方的情況,和冷戰時期狀況較爲相似,只不過競爭對手換成了中國,並且有了日韓兩國的幫忙,美方最終有望超越中國嗎?

情況恐怕沒有美方想象的這麽樂觀。

(美國現有的造船廠)

首先,廢棄的造船廠需要巨額的資本投入,就算設施還能用,但是技術也需要進行更新,人才也需要培訓。但是當下,美國自身在技術上已經明顯落後中國,重啓造船業必須要努力先縮小技術差距。加上造船業是一個技術和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具備專業技能的工人和工程師。而美國造船業經過多年的萎縮,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可能已經出現了短缺狀況,這樣美方還需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對本國人員進行培訓,並盡力吸引外國人才。

其次,美國在造船業領域,有著根深蒂固的保護主義傾向。比如,其在1920年出台的《瓊斯法案》就規定,從美國一港口運輸到另一港口的貨物,必須得用美國制造、美國擁有、美國船員操作的船只,這就爲美國本地的造船業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護。

所以如今美方想要引進日本和韓國投資,一方面必定會遭到本土造船商的反對,畢竟外來投資者的參與會影響到他們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除非美國能夠提供足夠的激勵措施,或者對現有的法律政策進行調整,否則日韓兩國的投資者,必定會對美方的這一提議保持謹慎態度。

(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

最後,即使是美日韓三國聯手了,速度也難以比肩中國。當前,中國的造船業享有完整的産業鏈優勢,從原材料供應到配套設施應有盡有,這使得整個生産過程更加高效,成本也更低。再得益于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效的生産線布局,中國的船舶制造業還有著全球最大的生産能力。

總之,美方主意不錯,但實施起來卻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3 阅读:1650
评论列表
  • 2024-03-14 22:38

    這就是老美去工業化的後果吧

  • 2024-03-15 01:05

    美國實體經濟制造不如以前,特別是造船業,除了建造航母的船廠,其實造船業不行了。

  • 2024-03-15 10:13

    但是別忘了美國法律不允許!造船只允許在美國造,別國造船違反美國法律。

  • 2024-03-14 20:06

    吃慣了金融飯再想回頭吃制造業的飯,容易嗎?

劍道2049

簡介:看劍道2049,品社會世間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