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探山東自動化內河港口:“智慧+”將創北方之“最”|探“先”山東

新黃河 2024-04-28 22:41:23

千年運河,滔滔不息,沿線煥新顔。4月27日,“行走先行區 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濟甯龍拱港,這裏是全國第一家實現無人智能運輸常態化運行的內河港口,正在建設北方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內河港口。值得一提的是,龍拱港還設立了山東省第一個內河水路運輸海關監管場所,實現外貿集裝箱在家門口報關“出海”,讓內陸地區“家門口即是出海口”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龍拱港 圖源:濟甯港航集團

全自動場橋、無人集卡、磁釘定位導航……在龍拱港,自動化、綠色化的設備隨處可見,作爲全國、全省第一批交通強國試點,龍拱港打造了近零排放示範港,是全國第一家實現無人智能運輸常態化運行的內河港口。

“目前我們總共規劃了18個2000噸級的泊位,現在一期10個泊位已經建成投用,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0萬標箱。”濟甯港航龍拱港黨群工作部幹事周博韬介紹。

據了解,龍拱港將海港理念引入內河港口,按照自動化、綠色化標准,投用自動化岸橋、全自動場橋和無人集卡,成功突破了磁釘定位導航限制,定位精度達2厘米以內,這樣的“智慧”港口,不僅解放了人力,也進一步提升了效率。據介紹,效率比傳統方式提升約30%。

“我們眼前的紅色設備叫岸橋,以前需要操作人員在30米高的高空進行現場作業。”周博韬說,“現在我們通過5G建設,實現遠程半自動化操控,操作人員在遠程控制中心利用手柄就可以完成設備的遠程操控。”

4月28日,工作人員在遠程控制中心操作港口設備。

在遠程控制中心,幾名工作人員正在遠程操控設備。周博韬告訴記者,這些工作人員此前都是港口的工人,通過技術培養實現了轉型,員工不斷提升個人能力,也進一步助推企業提升運營和管理水平。

據了解,龍拱港位于新兖鐵路和京杭運河的交彙處,采用“公轉水”“鐵轉水”多式聯運模式,與長江、瓦日鐵路形成三橫一縱“豐”字形物流通道。向西對接一帶一路、向東連接青島港和日照港、向南連接長江以及長三角地區,實現通江達海、輻射全國、聯通歐亞。值得一提的是,龍拱港還設立了山東省第一個內河水路運輸海關監管場所,于2023年12月投入運行,出口貨物可在港口實現裝卸、申報、查驗、放行一體化,進口貨物也可直接運抵龍拱港後進行清關,真正實現了外貿集裝箱在家門口報關“出海”。

然而,早在2020年,濟甯港航集團接管龍拱港時,這裏僅有3個傳統散貨泊位,以裝卸煤炭、黃沙等散貨運營,不僅效率低,環保壓力也大。乘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的東風,濟甯大力發展內河航運。2021年6月,龍拱港啓動集裝箱泊位建設,同步配套集裝箱自動化無人堆場和多式聯運産業園。經過不斷發展,其自動化系統實現了全域國産化,解決了自動化港口核心技術“卡脖子”的難題,爲內河港口自動化建設和海港設備國産化替代提供了“龍拱方案”。

龍拱港 圖源:濟甯港航集團

截至目前,龍拱港集裝箱運輸的貨物100余種,涉及焦炭、煤炭、化肥、砂、石粉、紙、糖蜜、硫酸铵、塑料顆粒等。2022年以來,龍拱港相繼開通了濟甯至武漢、重慶、長沙等航線21條,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8萬標箱,爲周邊企業提供低成本物流運輸服務。項目全部建成後,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8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超過3000萬噸,將成爲北方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內河港口。

記者:李震 攝影:李震 編輯:呂冰 校對:高新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