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通報一起案件,網友卻一邊倒支持“腐敗分子”,爲什麽?

風雲閑談 2024-03-08 11:38:54

今天看到了一個中紀委通報的案件,一個女性村支部書記想要養蜂致富,但資金不足想要貸款,但自己不符合低息貸款條件,爲了節省資金獲得較低的利息,就違規借用一名貧困戶的名額向銀行貸款養蜂,最後被紀檢監察部門發現,最後受到了組織處理的事情。這起案件一經披露之後,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對于紀檢監察部門來說,這個村支書是違規的,借用別人名義套用貸款就應該受到組織的處理。但是網友卻不幹了,他們居然一邊倒的支持這個被處理的“腐敗分子”,這件事引發了我的反思。

        

網友“國學後進”說:那個支書才是真正的養蜂人,爲什麽貸不了專項款。 沒真正養蜂的卻貸到了。 這神邏輯!網友“阿倫的歌”說:我還以爲發現間諜了!網友“非凡西柚3d”說:中紀委破了個世紀大案,應該載入史冊。從案件本身來看,肯定是這個女村支書事先跟符合條件的村民商量好的,也就是說你既然不想養蜂,用不上這個名額,能不能讓給我,我來養蜂,不管怎麽樣,只要能夠把産業搞好,讓生活富裕起來才是真正的目的。正因爲如此,這個符合條件的貧困戶也非常理解,于是就配合這個村支書辦了相關的手續,用貧困戶的名義貸款。而貧困戶也很守信,不僅及時把貸款打給了村支書,還幫助村支書隱瞞事情真相。有的人質疑補貼的問題,當然這個我們沒有看到案件中提到這個問題,也就是說該有的補貼應該還是那位貧困戶享受的,案件中沒提挪用侵占補貼款的事情。

        

從這整個案件來看,在我看來,其實就是一起合理利用資源的問題。雖然村支書不該借用貧困戶的名義貸款,但事情要怎麽看,事實上就是貧困戶在貸款,而這些貸款也確實用在養蜂的這個産業上,只是具體的養蜂人從貧困戶變成了村支書而已。我們試想一下,有哪個利益受到損害了呢?貧困戶肯定沒有,他即便沒有養蜂,但是他卻憑空得到了養蜂的補貼;銀行的利益受損了麽?也沒有,貸款是要還的,並不是白給的。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害麽?當然也沒有,國家的初衷是要讓群衆致富,不管是哪個群衆,只要通過合理合法的手段致富,都是國家鼓勵的。既然如此,那紀檢監察部門爲什麽在這樣的事情上大做周章呢?

        

其實這個問題不好說,我也不敢全說,說白了我也會犯錯誤滴!那麽既然如此,我們就講一個現象,也許大家就明白了。我們可曾記得當初有一部非常熱門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劇中情節非常精彩,也深刻的反映了現實社會的很多情況。但是中間有一個人物爭議非常大,他就是“胸懷宇宙”的光明區區長孫連城。雖然在電視劇中,孫連城的形象表現的畏畏縮縮,但是盡管如此,孫連城的遭遇卻引起了很多體制內人的共鳴,也有很多人爲孫連誠打抱不平。到現在爲止,甚至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呼喚孫連城了?

        

我們首先來看一看孫連城的相關線索,可以說當時之所以大家認爲孫連城是一個笑話,認爲他的官風不好,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信訪窗口存在持問題,在李達康要求改造後,也沒有認真改造,因而被李達康稱爲“懶政”。二是在處理大風廠問題的時候,沒有及時拿出工人安置費,被大家認爲這是“能力”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所以孫連城給人造成了一種負面形象,屬于既“懶”、“又無能”的“躺平式”幹部。按照當時電視劇引導的理念來看,這種看看法是有一定市場的,也能夠符合大衆的預期,但是我們有沒有深入的想過這背後的問題,孫連城真的懶麽?他懶到連市委書記的話都不聽了麽?真的無能麽?無能到面對大風廠那麽大的事都不願意用心解決麽?不一定吧!

        

其實我們都能夠看出,當時別說是光明區,就連市裏財政都非常緊張,所以李達康才讓各個部門分攤大風廠的安置費用。在財政如此緊張的情況之下,孫連城如何改造信訪窗口,那不需要花錢麽?當時光明區連發工資都成問題,他拿什麽來改造?另外一方面,像政府改造這種工程不是哪一個領導一句話就能定的,超過一定的數額需要招標。在財政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這個工程即便要完工,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相對于信訪窗口的改造,孫連城把錢花在爲光明區老師發工資上面,顯然是正確的,也是合理的。

        

除此之外,爲了表示對領導講話的重視,孫連城沒有使用財政的資金,卻自掏腰包買小板凳,並給窗口買了一些糧。這兩招看似沒有解決問題,實際卻解決了群衆信訪彎腰的問題,一些糧也能夠緩解群衆的不良情緒。這樣的情況下,孫連城怎麽就成了懶政了呢?如果光明區有錢的話,那他這個區長不更樂于改造窗口,不僅能夠得到市委書記的認可,也能夠解決群衆的問題,他何苦不這麽做呢?還不是因爲沒錢麽?正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可以說孫連城能夠這樣做,已經很好了。

        

我們再看看大風廠的項目,大家都知道前些年很多地方政府搞土地財政,幾乎把所有能賣的土地都賣了,這些錢一部分用來搞一些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一部分用于發工資和員工的福利。等到孫連城接手光明區的時候,已經無地可賣了,只剩下一堆爛攤子。我估計很多體制內的人都深有同感,近幾年以來爲什麽各地的財政都非常緊張,還不是因爲前幾年一門心思搞建設,把政府大量的土地都賣了,最後導致不可持續。一旦政府的地賣光了,後來的領導怎麽辦?怎麽幹?從這部電視劇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其實李達康也是這樣的人,他搞了一個開發區作爲當地的典範,但是錢從哪裏來?

        

所以說,在面對大風廠的工人安置費時候,市裏解決不了,光明區一個區長更解決不了,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錢的問題。沒有錢,哪個工人會願意,就像我們現在的很多信訪案件一樣,爲什麽久拖不決,不少就是前任領導留下的爛攤子,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後果,後來的領導根本無法解決,也解決不了。即便上一級政府出面,很多事情還是解決不了,這就是問題所以,並不是孫連城一個人能夠解決的問題。

        

其實對于孫連城來說,不僅不是“懶政”和“無能”幹部的表現,他的身上還有非常多的優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孫連不貪不占,兩袖清風,在沒權沒勢的背景之下,靠著自己個人的努力在光明區能夠幹到區長的位置,如果說他懶政的話,他在區長的位置幹了那麽多年,而且把光明區的實力幹到全市第一,懶政能做到這樣?無能會幹到這樣?從電視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管是對待下屬,還是對待群衆,都能夠與群衆打成一片。有這麽一幕,他在自己辦公室接待上訪人員。一旁的垃圾桶堆滿紙杯,他看了看手表,離下班還有20分鍾,又叫上了下一位。我們試想一下,一個國家副廳級幹部,在自己辦公室接待老百姓,傾聽訴求解決問題,現實裏能找到幾位?

        

如果連孫連城這樣的工作態度都叫躺平,那我們平時生活中一見到工作就躲得遠遠的,一見到功勞就沖到前面的領導情何以堪?甚至一些領導幹部見到上級就搖頭擺尾,見到群衆就張牙舞爪的人算什麽呢?所以說,在很多網友看來,孫連城不但不懶政,不但不是無能,更不是躺平式的幹部。之所以給他塑造這個黑點,只是爲了襯托一些領導的高大,爲了配合一些領導體現出他們雷厲風行的作風和所謂的“政績”而已。畢竟官大一級壓死人,上級給你強行扣的帽子,再沒有人能夠爲你說話,孫連城最後只能去少年宮看星星。正所謂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其實大家都知道,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很多領導和群衆都喜歡像李達康這樣的人,他們敢闖敢拼,敢于創造“GDP”,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都會給很多領導和群衆造成一種印象,也就是社會能夠高速發展,生活會越來越好。即便他的做法不符合實際,哪怕他不擇手段,哪怕他違法亂紀,只要帶給人們現實的繁榮,都會得到人們的認可。對于他們來說,不擇手段的霸道是能力;不切實際,只要符合人們心理預期,就是值得擁護的。

        

從現在來看,其實當年埋下的隱患正在爆發,隨著土地財政的乏力,全國各地的財政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有的地方在節儉開支,有的地方在降低薪酬,甚至有的地方連工資都發不起了。這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前期過度開發,過度預支而造成的。我們還記得當年河南長垣的三個爛尾項目麽?正是由于不良的政績觀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才導致國家資金浪費,大家的項目淪爲了爛尾。其實我們轉回頭看一看,以李達康爲首的一些領導幹部不正是遊離在制度與法律之外麽?他們爲了自己的政績,導致很多監管形同虛設,很多規定對于他們來說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如果是一個願意幹事,一心爲公的人,這種結果當然還好,但是如果這些權力被一些反面的人物利用了,後果將不堪設想。

        

故事講完了,至于本文開頭的事情,我也不做過多的點評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明白!

0 阅读:12

風雲閑談

簡介:社會評論者! 藝術行路人! 愛國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