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的擔憂,意大利沒放在眼裏,三個問題上,想請中國幫幫忙

玖號放人間 2024-04-18 21:24:37

文| 春霖

編輯| 昭明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蒸蒸日上,2023年第一季度汽車出口量甚至超過了日本,排名全球第一,這引起了歐洲各國的警惕。

在整個歐盟都因爲擔憂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歐洲市場將擠占本地車企發展空間,想方設法提高新能源汽車准入門檻時,意大利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4月12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參加中意商業對話論壇,期間意方提出了三個問題,向中國尋求合作。

那麽,歐盟爲阻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准入具體展開了哪些措施?

意大利又具體向中方提出了哪三個問題?

面對意大利的請求,中方又給出了怎樣的答複?

一、歐盟的擔憂

自2020年中國政府在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雙碳”,我國便多方協調合作向達成碳中和這一目標努力,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正是其中之一。

比亞迪、蔚來、長城等國産汽車廠家都做出了亮眼的成績,不但在國內廣受好評,也以創新技術、優秀質量和先進理念走出國門,贏得歐洲市場的青睐。

面對此貿易形勢,歐洲政府深感擔憂——2023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州新車市場占有率高達13%,歐盟認爲這嚴重遏制了本地車企發展。

爲保護本地車企發展,自2023年開始,歐盟便逐步出台了各類政策以提高新能源汽車准入門檻。

先是2023年9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再到法國、美國相繼調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標准,都限制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

2024年2月開始實施的《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更是進一步提高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成本,國際形勢不容樂觀。

二、意大利的請求

面對歐盟的擔憂,意大利卻不以爲意。

4月12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出席在意大利維羅納舉辦的“中國-意大利商業對話論壇”,這是自意大利宣布退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意雙方首次開展的高層經濟論壇。

論壇中,王文濤呼籲中意工商界人士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堅持開放合作,實現中歐綠色産業融合發展。

意大利副總理兼外長塔亞尼在論壇中表示,意方期待與中方展開貿易,通過互惠互利推動經貿合作向前發展。

同時意方提出了三個問題,想請中國幫幫忙。

其一是想邀請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前往意大利投資;其二是希望能開通中意兩國的直航航班,加強兩國人民友好互通,促進意大利旅遊業的發展;其三是希望能向中國市場出口更多的葡萄酒。

由此可見,意方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生産技術與創新能力抱有著極大的期待與認可,充分體現出意方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重視和對深化合作的熱切期盼。

同時也能看出意方對歐盟既要提倡綠色低碳,又要限制中國新能源汽車准入,保證本地車企盈利的矛盾行爲並不贊同。

三、中方的回應

對于意方在論壇上所提出的請求,中方並未立刻給出回應,其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是意大利自身的債務問題。

近年來,意大利經濟呈現深度衰退、發展後勁不足、公共債務負擔沉重、南北發展兩極分化等嚴峻問題,據歐盟預估,意大利今年的債務要占到GDP的140%。

盡管意大利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領域,但其科技創新持續投入不足,上世紀後期所構建起來的科技引領優勢已經逐漸喪失。

目前意大利新能源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基礎設施的投資嚴重不足,缺乏充電站等必要設施。

這使得新能源汽車的出行不如傳統的油車便捷,抑制了本國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願。

此外,與中國新能源汽車相比,意大利本地老牌車企生産新能源汽車的成本較高,新能源汽車價格居高不下。

在歐盟限制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情況下,將油車換爲新能源汽車對于意大利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劃算的選擇。

基礎設施建設的匮乏與新能源汽車價格的昂貴,這兩個問題,是意大利通過發展新能源解決債務問題之路上最大的障礙,這並不是僅僅依靠中國新能源車企赴意投資就能夠解決的。

其次,是意方與中方合作的誠意還有待考量。

2023年下半年,意大利國防部長圭多·克羅塞托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聲稱,4 年前意政府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決定是“草率的、魯莽的”,意大利需要在“不傷害(對華)關系的情況下退出”。

雖然從提出這一論調的時機來看,意方退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很可能是迫于形勢,根本原因是地緣政治的影響以及美國對意方的施壓。

但意大利的退出顯然是對中國釋放出了負面的信號,影響了兩國間的政治、經濟和貿易等領域的合作。

有學者提出,意大利違背全球化的時代潮流,屈服于美國的壓力,選擇退出“一帶一路”,可能會成爲意方的遺憾。

果不其然,意大利在對華政策上反複無常的態度讓中方並不能完全信任其合作誠意,對于意方的請求,中方新能源車企並未給出積極回應。

最後,意大利作爲歐盟的一員,卻與歐盟其他國家“唱反調”,在歐盟出台各種政策抑制中國新能源汽車流入歐洲市場時,意方卻邀請中國車企赴意投資。

這與意大利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時的場景何其相似。

2019年意大利成爲第一個,也是“七國集團”中唯一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

當時《紐約時報》對此發表評價,將意大利形容爲中國用來入侵歐洲“特洛伊木馬”。

但事實證明,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對意大利的好處不言而喻,意中雙方合作共贏,雙邊貿易額連續3年創新高。

可惜好景不長,意大利最終還是爲了保持其政治立場,退出了“一帶一路”倡議。

那麽我們是否也可以合理懷疑,意大利今天站在歐盟的對立面,向中國新能源車企發出合作請求,明天也能像退出“一帶一路”倡議那樣改變立場?

意大利既想回歸西方主流價值觀,在政治上與中國保持距離,又舍不得與中國互惠共贏所獲得的經濟收益,但政治與經濟立場相互聯結,

正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二者不可兼得”。

還望意方堅守其本心,在魚和熊掌之間做出選擇,向中方展示出長期合作的誠意,想必中方也會樂意與其合作,助力中國車企走向全球化。

參考文獻:

姚美嬌,王林,林水靜:《歐盟擬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暴露私利》,《中國能源報》,2023年9月18日第002 版。

劉葉琳:《“頂峰”遇逆流 貿易摩擦山雨來》,《國際商報》,2024年1月30日第002版。

王帥國:《歐盟阻擊中國電動汽車》,《經濟觀察報》,2023年9月18日第013版。

2 阅读:550

玖號放人間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