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戰爭第二階段我軍多次以少勝多,新德裏人心惶惶

史海撷英 2024-02-22 15:02:02

1962年9月,印軍在中印邊境多次挑釁。爲維護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中國部署兵力開始反擊。

10月20日,克節朗戰役打響。僅兩天時間,號稱精銳的印軍第7旅便全軍覆沒,旅長被俘。戰後,印度政府不服,進行全面總動員。印度總理尼赫魯則以一種近乎于乞討的方式,向美蘇尋求援助。

作爲不結盟國家的老大,尼赫魯的醜態讓廣大不結盟國家極度失望。但他認爲這是值得的,只要印度能撐到古巴導彈危機解除,美蘇介入,這局還能翻。

尼赫魯那點小心思,小孩都得看出。既然他叫囂著再戰,那就滿足他。

11月16日,對印自衛反擊戰第二階段戰役打響。我陸軍130師首先在瓦弄全殲印軍第11旅。

瓦弄戰役的同時,我陸軍第55師、第11師及藏字419部隊,集結于達旺地區。對面之敵是印度陸軍第4師的四個步兵旅加一個炮兵旅,約1.2萬人。他們在色拉山口、德讓宗、邦迪拉地區,沿公路擺成一字長蛇陣。從地形上看,印軍占據地利優勢。不說進可攻吧,起碼也是退可守。撐上十天半月不成問題。但印軍的部署又是那個老問題:據點之間縫隙太大,且對側翼缺乏疏于防範。而我軍擅長迂回穿插,就算它是喜馬拉雅山脈,也照樣能迂回穿插。

劉伯承元帥形象地形容了印軍第4師的陣型:“銅頭、錫尾、背緊、腹松”。他指示前線指戰員,采取“打頭、切尾、斬腰、剖腹”戰術,大縱深迂回包圍,多路穿插,對敵人實行逐個殲滅。

張福桂

根據中央軍委指示,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命令55師兩個團負責“打頭”。419部隊三個團繞開正面之敵,從側翼“斬腰、剖腹”;11師兩個團迂回至印軍後方,直插德讓宗和邦迪拉之間,對印軍“切尾”。

命令下達後,11師5000余官兵在師長余致泉的指揮下,從達旺以東6公裏的茨姆地區出發,曆經7天6夜,翻越4000米以上高山5座,一路披荊斬棘,深入敵後180余公裏,以頑強的毅力,提前50分鍾攻克登班,搶占拉洪橋。

18日淩晨,剛剛逃離瓦弄的東線印軍總指揮考爾,得知中國軍隊竟然給印軍布下一個南北縱深達150公裏的口袋,嚇得驚慌失措,立即命令第4師撤退。但爲時已晚。我11師已完成了合圍。

11月18日早晨8點半,紅色信號彈升起。我55師在三個炮兵團的火力支援下,向西山口之敵發起正面進攻。

55師是戰前秘密從西甯調來的,該部素有“高原雄師”之稱。戰鬥打響後,他們僅用一個早晨就拿下了印軍的“銅頭”色拉山口,迫使印軍第62旅向後方潰退。到了19日,見形勢不妙,印軍第4師師長帕薩尼亞少將帶著師直屬部隊從尚未來得及截斷的打隴宗通道逃脫。

長官又一次帶頭跑路,萬余印軍群龍無首,場面極度混亂。用印軍准將洛克弗菲希爾的話說:“你見過非洲的斑馬群奔跑嗎?但是不如印度軍隊潰逃更加壯觀。”

印軍自亂陣腳,于是我軍開始漫山遍野“抓山羊”。

戰鬥中,55師163團9連4班副班長龐國興因爲沖得太快,一個人攆著一群敵軍跑,與大部隊走散。

戰場上落單,下場通常是被俘或戰死沙場。但龐國興與6班戰士王世軍合並一處,繼續邊沖邊打。追著追著,他們遇到8班副班長周文軒和6班戰士冉福林。這時天色已晚,四個人一合計:黑燈瞎火的,敵我不明,反正部隊都在追敵人,不如繼續追擊,沒准就遇上大部隊了。于是,四人組成臨時戰鬥小組,推選龐國興爲組長,沿公路跟蹤追擊印軍。

不多時,戰鬥小組被一處山頭上的印軍發現。印軍進行火力壓制,四人在簡單溝通後,決定由王世軍和周文軒負責迂回,龐國興和冉福林負責吸引火力。

龐國興先用56沖鋒槍打了一梭子,發現距離太遠,于是從冉福林手中要過56半自動步槍,一槍狙殺了印軍指軍官。與之同時,迂回中的王世軍和周文軒不斷向印軍射擊。印軍聽到“四面八方”的槍聲,好像還有“狙擊槍”,以爲遭遇大部隊,頓時一哄而散。

見敵人逃走,四人合兵一處,沿公路猛追。

追過一個山腳,他們發現前方山上有一隊印軍炮兵正對我大部隊進行炮擊。于是四人再次分兵,龐國興與冉福林在山下隱蔽,王世軍和周文軒迂回包抄。待接近印軍炮兵陣地後,王世軍首先開火,隨即山上山下槍聲大作。印軍大呼被包圍啦,丟下大炮,撒腿就跑。龐國興四人順利繳獲三門榴彈炮。

龐國興

好巧不巧,正當四人掩藏好繳獲的大炮後,在他們前方的公路上,有十來個裹著頭巾的錫克族大胡子正推著兩輛滿載物資的吉普車,試圖向南逃去。龐國興大喜:“趕快追,車上一定有大官!”周文軒和王世軍沿左側小路,向敵發起夾擊。龐國興則與冉福林走公路正面迎敵。

當接近敵人200余米時,龐國興開火。

印軍聽到槍聲,以爲被我軍大部隊包圍,連忙將車上的電台、彈藥、幹糧、望遠鏡和地圖等辎重丟棄,然後坐上吉普車,溜之大吉。

敵人逃走,四人將繳獲的物資藏入森林,然後繼續相互掩護,交替前進。

龐國興戰鬥小組

不一會,戰鬥小組在公路旁又發現了一個正在向北射擊的印軍炮兵陣地。周文軒和王世軍隨即左右迂回,龐興國與冉福林居高臨下,四人對著印軍陣地就是一頓猛打。印軍炮兵聽到槍聲,作鳥獸散。就這樣,龐國興戰鬥小組又繳獲了四門榴彈炮。

印軍本就人心渙散,現在又缺少重火力支援,于是開始向指揮部集中。

龐國興通過望遠鏡,發現對面人多勢衆,經過一番商議,四人決定不蠻幹,先占領有利地形,等待戰機。但等了一個多小時,他們身後的山頭上又下來了一股敵人,足有200多人。四人見狀,轉入森林中,與敵人打起遊擊戰。

在與敵人周旋的過程中,周文軒意外走散,戰鬥小組只剩下三個人。

這時,他們已經深入敵人腹地15裏,整整一天一夜沒有吃飯、喝水,十分疲憊,是否還要繼續往前呢?三個開了個小會後,決定擰成一股繩,敵人多,就跟他們打遊擊。敵人少,就吃掉他們,堅持到主力部隊上來。

在森林裏休息了一會,三人對印軍發起襲擾。印軍雖然人多,但不了解情況,被龐國興三人耍得團團轉。周旋了一陣,印軍心態崩潰,准備跑路。

龐國興戰鬥小組

見敵人要跑,龐國興三人發起追擊。跑著跑著,三人發現公路旁有一頂印軍帳篷。三人對著帳篷一通掃射,斃敵三名,擊傷一名。隨後,他們又發現一處敵軍的炮兵陣地。在龐國興的帶領下,三人戰鬥小組迅速投入戰鬥,啪啪兩槍,擊斃了正在指揮作戰的兩名印軍指揮官。恰好此時,我軍主力也趕到了,三個人揮舞軍帽,主動帶路,端了印軍炮兵陣地,繳獲榴彈炮八門。

在一天一夜的戰鬥中,龐國興戰鬥小組孤膽深入敵縱深15裏,打了五仗。攻占敵人兩個炮兵陣地,繳獲火炮七門,炮對鏡、望遠鏡各四付,推土機、汽車四台,爲主力部隊開辟道路向敵縱深發展做出了貢獻。戰後,國防部授予龐國興“戰鬥英雄”稱號。龐國興在寫報告時,留下了一句名言:“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

相比“打頭”、“切尾”的55師和11師,419部隊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行軍。

爲了不被敵軍發現,他們只能在高山密林中運動。

戰場多是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人迹罕至,根本沒有路。官兵們只能在“猴子都難行走的地形上行進”。有的地段只能靠手攀、腳蹬、繩吊才能通過。

由于行軍困難,部隊趕到預定地點後,印軍大多已經潰逃。157團和155團只能就地張網,在山林中展開搜剿。154團則因爲位置靠前,戰果最大,擊斃了印軍第62旅旅長辛格准將。

約翰・達爾維

此前,154團還俘虜了第7旅旅長達爾維。兩場戰鬥,俘獲一名印軍旅長,擊斃一名印軍旅長,154團堪稱是對印自衛反擊戰中收獲最大的部隊。

11月21日,戰鬥接近尾聲。

11師31團2營在邦迪拉東南約30公裏處的多龍橋,又打了一場神仙仗。

當天上午10點左右,印軍馬德拉斯聯隊第1營約400人,試圖從多龍橋撤退。而當時多龍橋附近的我軍官兵,只有29個人。其中一多半還是炮兵。

如此懸殊的差距,90%的人,肯定選擇好漢不吃眼前虧。剩下9.99%,會選擇就地阻擊。跟敵人拼了,爲主力回援爭取時間。但我軍指揮員卻選擇了全殲這股敵軍。

29人中,職務最高的是31團防化連指導員王文保。他當機立斷,派四名炮兵負責側翼包抄,五名步兵攔截後路。王文保則與兩名戰友堵正面。其余人堅守炮兵陣地,提供火力支援。

不多時,印軍發現了我軍企圖,開始瘋狂突圍。王文保的三人戰鬥小組因爲處在正面,承擔了最大壓力。但他們軍事素質過硬,連續打退印軍三次沖鋒。戰鬥中,33團2營的三名戰士和33團3營的四名炊事兵聽到槍聲,趕來支援,從兩翼向印軍發起了反沖鋒。

十個人居然向兩百多人沖鋒,印軍被這一幕給整懵了,頓時軍心大亂。向北逃跑。這時,負責迂回的幾名戰士趕到,將印軍又堵了回去。

戰鬥進行到尾聲,隨2營行動的保衛股長將前一天俘虜的兩名印軍軍官帶到陣前喊話勸降,印軍營長見突圍無望,下令投降。

多龍橋之戰,我軍以3人負傷的代價,殲敵241人。俘虜敵軍中校營長,擊斃少校副營長,繳獲一批武器裝備。唯一遺憾的是,未能全殲敵軍。最終還是讓100多人逃進了山林中。

仗打成這個樣子,考爾簡直要暈了。他很清楚,自己的仕途走到了盡頭。爲了面子,考爾親乘直升機,跑到深山老林搜尋剩下的四名印軍旅長,最後還真被他救回一個。這也是中印戰爭期間考爾唯一的亮點。

中印戰爭形勢圖

西山口邦迪拉戰役,我軍犧牲225人,477人負傷。殲滅印軍第62旅、炮兵第4旅,重創第48旅、第65旅、第67旅,斃傷印軍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5063人。繳獲各種槍3840支、火炮187門、汽車416台、坦克 9輛。成功收複了“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大片領土。

戰至11月21日晚上,整個中印邊境東段已經沒有印軍成建制的抵抗力量。

當11師33團2營推進到伏特山口時,展現在指戰員們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無險可守的阿薩姆平原。

此役,我軍能取得如此懸殊的戰果,除了實力差距外,藏南地區夠大,給了我軍充分穿插迂回的空間,也是重要因素。

而相比之下,阿克賽欽的作戰被限制在狹小地域,只能做戰術性小迂回。因此第二階段戰役西線的戰鬥,多是硬碰硬的攻堅戰。

11月18日,印軍在炮火的掩護下,向駐守斯潘古爾湖地區的我邊防部隊發起進攻。我邊防部隊隨即予以反擊。西線曆時三天,我軍攻殲印軍侵略據點三個,收複三個,一舉全部肅清斯潘古爾湖以西地區印軍據點。

等到戰果出來,印度政府慌了。在東線,印軍奉命執行焦土政策,准備將橋梁、工廠、機場、油庫,全部炸掉。此舉導致阿薩姆邦出現騷亂,歹徒開始搶劫,不少城市秩序失控。在西線,由于中印邊境西段距離新德裏也就300公裏。一時間,新德裏風聲鶴唳,民衆搶購生活物資,政府高層認爲我軍的行動是爲了占領印度,也盤算著跑路。

1962年11月20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宣布取消對古巴的海上封鎖。與此同時,蘇聯宣布解除最高戰備狀態。這場讓人類文明最接近毀滅的古巴導彈危機終于結束。

11月21日淩晨,鑒于國際形勢有變,中央發布緊急命令,要求所有單位停止攻擊。同一天,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從12月1日起,中國邊防部隊將從中印雙方之間的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裏。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自此結束。

這個結果讓正在准備新德裏防禦戰的印度政府大舒一口氣。隨即,印度人就開始捏造戰果,吹噓勝利。一些不負責任的印度媒體還叫囂:決不能接受停火建議,一定要與中國血戰到底!

但真相如何,別人不清楚,考爾和尼赫魯最清楚。中印之戰後,考爾被永久趕出軍隊。他人生中的最後十年只做一件事,就是撰寫回憶錄,爲自己開脫罪責。尼赫魯則因爲不甘印軍戰敗,變得抑郁寡歡,沒兩年就氣死了。

印度形勢圖

至于印度,尼赫魯在戰爭期間的醜態讓以巴基斯坦爲代表的、一直飽受印度欺淩的南亞國家看清了誰才是大腿。所以很快,南亞國家就開始積極與中國建立友好關系,抗衡印度。

很多人都對當年我軍在取得大勝的情況下,主動停戰而感到不解。卻殊不知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一場仗要不要打,能不能打,絕不是只考慮戰場上的勝敗。1962年的中印之戰,中國不想打,又不得不打。大勝之後,面對國際上的掣肘,中央決定不追窮寇,只期和平,讓印度老實50年,已經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回看曆史,我國作爲周邊環境最爲複雜的大國,曆史矛盾有之,領土紛爭有之。如何處理好地緣戰略的矛盾,爭取主動地位,保家衛國,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1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