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的這位功臣,手握免死十次的鐵券,爲何慘遭滅門?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4-05-16 03:19:13

後唐有這樣一位大將,他手持重劍,馬踏戰火,屢建奇功,揚威邊疆。

帝王對他賞賜有加,不僅授予他封疆萬頃,更珍貴的是賜予他一枚"免死十次"的丹書鐵券。

有了這個保命神器,他本該享受一世榮華富貴。可到頭來,卻慘遭滅門慘禍。

他到底做了什麽,引來了如此瘋狂的報複?

«——【·卷入錢權之爭·】——»

郭崇韬(865—926),字安時,代州雁門(今山西代縣)人,五代後唐開國元勳,著名軍事家、戰略家,以策劃奇襲滅梁名列後唐開國第一功臣,賜鐵券,恕十死,後擔任伐蜀主將,指揮大軍短時間內迅速攻滅蜀國。

他爲後唐政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卻因性格缺陷和決策失誤釀成被殺的結局。探究其人生悲劇的原因,能夠爲當今領導工作提供諸多有益的鑒戒。

郭崇韬出身軍旅,爲人機警,才幹出衆,深受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倚重。在後梁、後唐長達十六年的混戰中,郭崇韬參贊軍機,算無遺策,協助李存勖運籌謀劃,幾乎從未出現差錯。

後唐滅亡後梁,郭崇韬功居首位,官拜侍中、樞密使,正式升任當朝宰相。李存勖爲了表達厚愛之心,還賜給郭崇韬免死鐵券,相約可免死十次。

君臣這段政治蜜月期激勵著郭崇韬以天下爲己任,遇事無所回避。郭崇韬位兼將相,卻很快在權力旋渦中迷失了方向。

他收受後梁亡國權貴的賄賂,並以名門(一說唐名將郭子儀之後)自居,不願提攜出身寒門的建國功臣,又大力壓制以宦官、伶優爲代表的君王佞幸,導致朝中上下一片不滿。

郭崇韬雖然察覺到自己的行爲得罪了大多數朝臣,卻不想輕易交出大權,平穩著陸。後唐同光三年(925 年),郭崇韬擔任招討使,輔佐魏王李繼岌出兵伐蜀。

這是他爲自己的政治前途下的賭注。“郭崇韬已經處于各種政爭矛盾焦點,建議伐蜀,並且主動提議由李繼岌出任統領,正是一種以退爲進的策略。”

他清楚自己與朝中官員勢同水火,既要暫時遠離朝廷是非,又要抓住機會輔佐李繼岌立下大功,獲取軍事勝利,換得政治資本,爲穩固其在朝中的地位增添重要的砝碼。

由于蜀國皇帝王衍昏庸無道,後唐軍僅用六十余日便攻入成都,滅亡蜀國。

蜀國滅亡後,郭崇韬依然習慣性地大包大攬,不僅全權處理蜀地一切政務,還與其子郭廷誨大肆收受百官賄賂,架空了名義上的伐蜀主帥李繼岌,再加上對隨軍而來的宦官表現出不敬和鄙視的態度,引發李繼岌及宦官們的強烈不滿。

郭崇韬爲了自保,有意留在蜀地,擔任西川節度使。這個建議被李繼岌否決後,郭崇韬雖然沒有割據自立之心,卻無視李存勖派宦官向延嗣入川催促其回朝的旨意,以蜀地尚有叛亂爲由一再拖延行程。

向延嗣隨即返回洛陽,控訴郭崇韬有謀反嫌疑。由于距離洛陽路途遙遠,消息傳遞不暢,宦官們大肆誣陷郭崇韬意圖自立,無從申辯又不知情的郭崇韬不斷遭受中傷。

在郭崇韬謀反這件事上,李存勖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他決定誅殺郭崇韬,消除隱患。

同光四年(926年)一月,宦官李從襲假借李繼岌之命請郭崇韬入殿議事,郭崇韬毫無提防,在殿門前被李繼岌的貼身侍從殺害,其子郭廷誨、郭廷信也隨後被殺。

«——【·貪圖虛名,引起衆怒·】——»

縱觀郭崇韬一生,其可謂不善謀身的一個典型。大權在握的郭崇韬,府宅從早到晚門庭若市,特別是以宰相豆盧革、韋說爲代表的名門士族有意拉攏郭崇韬,將其尊爲唐名將郭子儀的同宗後代,致使郭崇韬越來越貪圖虛名。

在整頓吏治的過程中,他對過去爲國建功的寒門舊臣不屑一顧,對李存勖寵幸的伶宦之流嗤之以鼻。貪圖虛名的結果就是宮廷權貴們記恨他,功臣舊臣們厭惡他。

不善于團結大多數的郭崇韬引起了權貴們一致不滿,特別是視郭崇韬爲死敵的宦官集團,一直伺機指責他的過失,並在後期成爲郭崇韬被殺的最大推手。

郭崇韬對李存勖忠貞不貳,他自認爲取得了李存勖的絕對信任,動辄以己度人,不顧李存勖的看法和感受。郭崇韬不是品行端正的清廉楷模,起不到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

比如,李存勖自登基以來,苦于洛陽盛夏酷暑,宮殿又普遍低矮,他想在宮中興建一座地勢較高的宮殿納涼。

郭崇韬聞訊後,義正詞嚴地以國家興衰的道理上書勸谏,李存勖對此默然不語。宦官們趁機上奏:郭崇韬自家的府宅規格無異于皇宮,他哪裏能體會到皇上的處境。此事讓郭崇韬在李存勖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蜀國滅亡時,郭崇韬大肆收受蜀地貴族、高官、富商進獻的寶物,把大批珍寶私自運回洛陽府宅,上繳國庫的卻少之又少,李存勖聽聞此事,難免對郭崇韬的品行表示不滿。

相權的擴張,意味著君權的受損。郭崇韬權勢過重,引起李存勖內心不安,特別是“羅貫事件”的爆發,引燃了君臣之間的權力矛盾。

李存勖前往壽安視察坤陵(太後陵寢)時道路泥濘,橋梁失修,車馬難行,他隨即將治理此地的河南縣令羅貫投入大獄,以失職之罪下令將其處死。郭崇韬頂著李存勖的憤怒反複規勸,力保羅貫。

李存勖懷疑郭崇韬結黨,執意處死羅貫,郭崇韬則譏諷李存勖用法不公,濫殺無辜,氣得李存勖直接起身回宮。郭崇韬不依不饒,在後面追著繼續理論,最終還是沒能救下羅貫。

郭崇韬不經意間挑戰著李存勖的權威,其對此卻毫無察覺,更無清醒的防範意識,君臣之間一系列的摩擦,導致他們的政治蜜月期提前結束。

郭崇韬一心只想避禍,卻多次因決策失誤而事與願違。滅蜀之功,李紹琛位列第一,郭崇韬卻有意提拔與自己交好的董璋,讓李紹琛心生憤恨。郭崇韬私自接受蜀國奸佞王宗弼的賄賂,保薦其出任西川節度使。

隨後,郭崇韬爲表明忠心,又族誅王宗弼,留下殺人滅口的嫌疑。憑借郭崇韬支持受封皇後的劉氏,卻聽信宦官之言,慫恿李存勖盡快除掉郭崇韬。急于自保的郭崇韬再次決策失誤,滯留蜀地不回。

他不能夠審時度勢,應變能力不足,授人以叛亂自立的口實。郭崇韬政治幼稚、進退失據,身處險境卻渾然不覺,一代名臣,最終以悲劇收場。

«——【·郭崇韬人生悲劇的啓示·】——»

司馬光曾指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行決定威信的方向,才能決定威信的高低。

郭崇韬才能出衆,德行卻有欠缺,他收受賄賂,權力欲極強,自己不能以身作則,卻又時刻要求李存勖厲行節約,如何能讓李存勖信服?

因此,領導幹部應時刻注重官德修養,樹立清正廉潔的模範形象,能幹事永遠不是炫耀的資本,德行修養才是處世立業之本。

領導幹部凡事按照自己的好惡行事,不顧及他人感受,把個人意志強加給下屬,勢必影響工作的順利開展。

郭崇韬以開國元勳自居,再加上李存勖的信任和器重,逐漸在權力、地位上産生了優越感。他剛愎自用,雖然以天下爲己任,但行爲輕率放縱,缺乏自律意識。

他大肆攬權,暗自接納蜀國奸佞王宗弼,希望通過王宗弼自領西川節度使,以此免禍。喪失擔當精神的郭崇韬最終受到李存勖的懷疑而被殺害。

因此,領導幹部要有推己及人的品質,思想上能接受不同意見,不搞“一言堂”;行動上要嚴以律己,強化自律意識,慎獨慎微。

領導幹部的情商,直接反映其自身素質和領導藝術,主要表現在道德修養、處事風格、工作作風、爲人處世、待人接物等方面,本質上是一個凝聚力的問題。善于謀國、不善謀身的郭崇韬正是情商低的典型。

他忠直有余卻權變不足,居功自傲,盛氣淩人,雖然有心革新吏治,卻因不善團結,既得罪了開國功臣,又得罪了伶宦權幸,嚴重損害了自己的威信,導致其在朝中越來越得不到支持和擁護。

因此,領導幹部要有容人之量,善于團結大多數,不要恃才傲物,培養大情商,奠定堅實的領導基礎。

郭崇韬是後唐開國元勳,也是五代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戰略家,他協助後唐莊宗李存勖攻滅後梁、前蜀,功勳卓著,但他的人生結局很悲慘。

貪圖虛名、引起衆怒,德行有缺、不察上意,剛愎自用、挑戰君權,決策失誤、進退失據是導致郭崇韬人生悲劇的主要原因。

這警示領導幹部要德才兼備,重視德行修養;推己及人,培養自律意識;善于團結,加強情商建設。

0 阅读:82

朝史暮今天下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