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劄記:莫以股價漲跌論英雄、怎樣抓“王子遇難”?

閑來一坐 2024-02-03 19:25:46

【莫以股價漲跌論英雄】在股市裏投資,多數人的情緒還是錨定在股價上,即多數人是以股價漲跌論英雄的。這個方面,我體會最有意思的就是東阿阿膠與片仔癀(我女兒賬戶持有阿膠,主賬戶持有片片)。2019年東阿阿膠因爲上任管理層激進的提價政策導致渠道囤貨過多而造成收入與淨利潤大幅度下滑,倒逼管理層只得控貨而消化渠道庫存,于是種種黑阿膠的言論便多了起來,諸如“水煮驢皮”等等,可以說前幾年“阿膠黑”的活躍度是空前的。相比較之下,片仔癀前幾年的股價正是高歌猛進的時候,于是對片仔癀的種種吹捧也是甚囂塵上(諸如“萬億市值不是夢”等),當時不少熱心的網友還留言問我爲什麽不將東阿阿膠換成片片。然而風水輪倒轉,現在呢?畫風已完全轉換了,黑片片爲神丹式的“智商稅”而捧阿膠的又越來越多了,諸如“阿膠千億市值不是夢”雲雲。這一“有意思”的現象,只要浏覽一下投資的有關網頁,便不難發現。

我總是說股市如人生,人生如股市,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的確如此,因爲無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在股市之中,永遠是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因爲這就是人性。或者直言之,絕大多數人是向來以股價漲跌論英雄的(我這裏並不是指估值高低,而是指對企業基本面的認識,甚至股價下跌了言語上攻擊管理層無能),理性對于他們來講,永遠是稀缺的資源,腦袋長在他們自己的頭上更是難上加難(很多人的腦袋總是讓別人跑馬)。這可能就是股市中最爲逼真的衆生相。

那麽,在股市裏讓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習慣就果真那麽難嗎?

我認爲,說難也不難,這就是要永遠地、牢牢地抓住“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就是買入其未來現金流折現值”這一最爲根本的投資邏輯(或者叫最爲根本的公理性的東西),我們一切的投資思維和投資實踐均要圍繞著這一根本邏輯來展開,如是自己便如在驚濤駭浪的股海中航行而不迷失方向。不僅不容易迷失方向,有時還會抓住市場賜予給我們的投資機會。

仍以片片爲例,公司1月30日公告的2023年業績快報增長確實不及所謂的預期,收入100.35億,增長15.42%;扣非淨利潤28.45億,增長14.89%。這個業績是在去年5月份主導産品提價28%的基礎之上實現的,顯然這個業績的確是平淡。當然,由于業績快報公布後第二天股價跌停,于是公司當日中午又緊急公告今年第一季度扣非淨利潤增長不低于25%。管道層這種“不成熟”的行爲,又遭到了市場的不少诟病。抛開短期的業績不談(我們不能作季度價投、年度價投),作爲片片的長期投資者,我其實最爲關心的是它未來五年是否能夠做到扣非淨利潤50億以上(未來十年能否達到90-100億)。以上這個數據,我是按照淨利潤大概年複合增長12%來估算的。如果自己判斷這是個大概率事件,短期股價的漲跌于我是沒有什麽影響的,不僅不會影響,我還會利用市場給我提供的機會繼續積攢其優質股權,而且這種下跌時間越長于我越有利,因爲我可以利用後期投資組合中的分紅資金(或者用生活中後續的現金流,或者利用估值瘋狂的個股進行轉換)再買入。本人投資向來就是采取這種“結硬寨、打呆仗”的辦法,有時對一家企業的買入可能會持續四五年,或者更長的時間。

這裏再說一下,即我將未來現金流折現模型推導爲自己的“五性”標准,即公司的長壽性、穩定性、成長性、盈利性(受限制盈余少,自由現金流多),管理層有德性(行)。依這“五性”標准衡量,我認爲片片完全符合。此外,格雷厄姆還曾經提出一個公理性的公式,即一家企業永續增長8%,則其價值將無窮大,當然這其間有個關鍵點,即永續增長。依照這個公理來套片片,雖然我不敢保持片片會永續增長(畢竟從長期看,我們都會死的),但是在自己可以視見的未來,我認爲片片仍然會好好地活下去的,而且它的壽命大概率地會比我們現在在世的要長得多。所以,長期持有這種企業,我自己內心是沒有任何擔憂的,而對市場上開始流傳的一些小作文、鬼故事更是無視。

這裏特別說明一下,以上舉例僅是爲說明文中的觀點,並不構成投資的建議。

【怎樣抓“王子遇難”】我向來認爲,股市中投資要善于抓住三大機遇:一是大熊市之時,此時泥沙俱下,好公司壞公司一起殺估值,因此容易得到便宜的好貨;二是優秀長牛股技術深度調整之時,即無論多牛的個股,也要等它調整到估值的合理區間再揮杆;三是“王子遇難”,當然這種企業仍然是具有“王子”的品質,或者因爲政策打壓,或者因爲一時經營策略的失誤,或者遇到某種黑天鵝事件,總之它“遇難”了仍然不失“王子相”,以後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在以上三大機遇中,我的體會最難抓的就是“王子遇難”,當然收益最大的也往往是“王子遇難”。

應該說,“王子遇難”的機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畢竟自己不可能天天拿著閑錢懷著陰暗的心理等著人家“王子”落難。我自轉型價投以後,最爲典型的案例也就是三個,一個是貴州茅台,二是通策醫療(想當年因爲高價增發而受市場诟病股價被打壓下來,勉強算得上“王子遇難”),三就是東阿阿膠了。其實,我們投資一生遇到幾個這樣的機會就感覺很幸福了。

從我的實戰體會,抓“王子遇難”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理出根本投資邏輯。

茅台的“遇難”是在2012年、2013年,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多年,其投資的根本邏輯也被後來的市場證明了,不說也罷。且以東阿阿膠爲例,當2019年業績“爆雷”之後,我就理出了三條根本邏輯:

1、東阿阿膠品牌在消費者(目標客戶)心智中的占位並沒有被顛覆,東阿阿膠依然是第一品牌,並且是具有“道地”地位的品牌,這是其東山再起的最根本底色與邏輯;

2、公司資産依然很“硬”,即家底足夠厚實,完全是依靠自己內生性增長。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均無。近些年公司一直是在沒有長、短期借款的情況下經營發展;

3、渠道的問題終究還是暫時的問題,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遲早會消化掉的。

這三條邏輯是我在定性與定量的基礎之上理出來的,進而成爲自己堅定持有下去的“理論支撐”。

如實說,人都是感情動物,在這個過程之中,自己有時也難免對自己的持有信心略有動搖,然而每每此時,我便重溫這幾條根本邏輯,進而讓自己回歸到理性持有的軌道上來。

所以,抓“王子遇難”,最爲關鍵的是自己要理出自己的根本投資邏輯(抄別人作業是斷斷不可的),這其中有的是來源于常識,有的是來源于對消費者的調查(到有關網站察看銷售情況和銷售評價,或者對線下一些消費者進行調查等),有的是來源于對財報的詳細解讀。這其間是一定要做一些艱苦細致的工作的。

二是要屏蔽掉各種噪音。

誠如上面所言,市場上大多數人是以股價論英雄的,特別是股價一下跌,市場上就難免流傳著一些鬼故事。而我們又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或者真的是去某個小島上過活(所謂的荒島挑戰),所以,此時此刻能夠屏蔽掉市場上的各種噪音和鬼故事,又常常表現出一個投資人的非凡定力。

如當年茅台“落難”,就有人在我的一篇帖子下面留言是“做死的節奏”,而且點贊率最高;阿膠“落難”之後,本人不僅在雪球網上遭受“圍攻”,更爲可笑的是還有一位小夥伴專門到我的公衆號上留言說,是要看我投資阿膠如何失敗的。有意思吧?當然,這位小夥伴讓我瞬間找到了一點快感——拉黑,我估計今天他仍然是被我關在“小黑屋”裏出不來了!

三是要堅持長期主義。

我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麽在我大A股這些年走出了一批量的大牛股、長牛股,但是投資過它們的一些個人投資者長期投資業績卻不佳呢?其中很爲關鍵的一點,就是這些人缺少耐心和長期主義的眼光。在抓“王子遇難”這種機會上,耐心和長期主義的眼光更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

比如,茅台自2012年、2013年“落難”之後,到了2016年其股價才慢慢進入高歌猛進時期;而東阿阿膠自去年開始在弱市之中,才更顯得股價堅挺,其目前的股價走勢也未達到回歸“王子”時的狀態,也就是說,由“青蛙”變回“王子”仍在路途之中。這其間的時間段均是以年爲時間單位的。

我經常說,我們個人投資者在這個市場上最大的優勢就是要樹立牢固的股權思維,即利用市場給提供的機會積極地攢股(當好股收藏家),而“王子落難”無疑會給我們提供較長時間的機會。而我們個人投資者又大多是長期淨買入者,進入股市的錢多是慢慢流入股市的,所以這種機會有時可以讓我們從從容容地買上三四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有可能買不到市場最底部,但是三四年的時間進行買入,也足以保證買入的成本有足夠高的安全邊際了。攢股思維,也即深入骨髓的股權思維,何其妙哉!——當然,我也知道,很多人是將這種機會看成“苦難”,並不認爲是積極攢股的機會。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爲自己的認知埋單,投資或成功或失敗,也怨不得天,更怨不得別人。當然,這是一點題外話。

四是要堅持組合應對。

抓“王子遇難”,單吊一只可不可以?如果你自己有足夠的信心自然也是可以的,就如當年有的投資者單吊茅台,以及近幾年有的投資者單吊阿膠。然而在多數情況下,我覺得還是組合應對更好,因爲自己持有的組合“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在這種情況下,就沒有必要將自己搞得那麽“苦大仇深”的樣子了。以我公開分享的女兒賬戶爲例,雖然近幾年阿膠一直處于“落難”之中,但因爲有別的品種上漲不錯,所以,自己的持有心情始終比較輕松。

不僅如此,組合投資的實際妙處還在于,將其它品種的分紅,或者估值太瘋狂的品種減持,進而投入到這種“王子遇難”品種之中,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資本配置。總之,究竟是單吊,還是組合配置,一切均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不可拘泥,更沒有什麽可爭論的。

0 阅读:3

閑來一坐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