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循財:新加坡將繼續締造“弱者奇迹”

海外網 2024-05-14 15:40:55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5月14日報道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5月8日刊發對新加坡下任總理黃循財的訪談,全文摘編如下:

新加坡將迎來新管理層。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將于5月15日接管這個城市國家的政府。這個國家沒有頻繁更換總理:他將是1965年該國獨立以來曆史上第四位總理。5月6日,黃循財接受《經濟學人》記者采訪。

年僅51歲的黃循財在新加坡建國七年後出生。他比他的前任們更像一個普通人。他是第一位沒有上過精英中學的總理,並在組屋(新加坡爲普通人建造的公共住房——本報注)中長大。

他的崛起在其他方面標志著曆史性變化。新加坡現代開國元勳李光耀在1990年之前一直擔任總理。他的長子李顯龍在2004年執政。在該國現代史上,這是第一次沒有這個家族成員掌權或坐等接班。李顯龍卸任後將在內閣擔任國務資政,這與他父親辭去總理職務後被授予的職位一樣。

作爲一個小型開放的經濟體,新加坡與世界有巨大的貿易和金融聯系,它受到的地緣政治力量沖擊比大多數國家都大。黃循財比較了最近兩次沖擊及其對新加坡的影響。他指出,俄烏沖突對新加坡産生財政影響。該國是東南亞唯一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國家。即使沒有制裁,沖突對全球能源價格的打擊也産生了影響,因爲新加坡所有的大宗商品都是進口的:新加坡的批發電價在2022年上漲近一半。

盡管這場沖突對經濟産生重大影響,但在一個與戰爭雙方聯系有限的國家中,這場沖突幾乎沒有什麽情感上的共鳴。另一方面,加沙的暴力事件對該國經濟影響不大,但許多新加坡人,特別是該國穆斯林少數群體,對此深感擔憂。

黃循財指出,相比之下,即將出現的最大地緣政治風險——台灣海峽或南中國海的軍事沖突——不僅會産生非常大的經濟影響,還會對新加坡公民産生巨大的情感共鳴。新加坡絕大多數公民是華裔。許多人在中國大陸仍有親屬,或對祖先的國家有一種親近感。他說:“看似遙遠的外部事件其實就發生在我們家門口。”

軍事沖突的風險尤其說明新加坡在美中之間微妙的外交平衡。黃循財強調,盡管兩國軍事聯系密切,但新加坡不是美國盟友。隨著華盛頓和北京關系惡化,對這兩個大國保持開放變得更加困難。

新加坡政府與西方世界不同的一個方面是其對公民種族平衡的管理,這種平衡被稱爲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其他民族模式。隨著時間推移,這個城市國家試圖保持其人口比例——大約75%華人,14%馬來人,9%印度人——相對穩定。平衡也反映在城市廣泛分布的組屋上,這些公共住房不允許偏離該國的種族構成太遠。他說:“我們希望進化成一個不分種族的社會,但我們對這些事情也非常現實。”

過去60年來,執政的人民行動黨——黃循財是該黨成員——提出,新加坡面臨的外部危險證明其對這座城市的堅定治理是合理的。但在2020年大選中,中左翼的工人黨贏得該國兩個集選區的勝利,這在該國曆史上任何一個反對派團體中都是第一次。從曆史上看,這些選區保證了人民行動黨超過60%的選票份額轉化爲更具壓倒性的議會多數。黃循財說:“雖然今天大多數人希望人民行動黨掌權……但他們也希望看到議會中出現更多反對聲音。因此,反對派在議會中將繼續存在。”

新加坡正在改變的一個領域是年輕人的優先事項,這也是黃循財最關注的問題。他說:“他們希望看到一個我們接受更廣泛成功定義的新加坡。”這個島嶼以勤勞文化著稱,城市的擇優階梯可能是無情的。

但是,任何試圖與過去政治割裂的新加坡人都會感到失望。黃循財邀請李顯龍擔任國務資政的決定是新加坡的傳統,也是繼續利用新加坡第三代領導層積累的經驗的一種方式。他提到即將卸任的總理的國際關系網,暗示李顯龍未來可能扮演的角色。

黃循財認爲,他在任期間面臨的挑戰是繼續前任的工作。他說:“我們一直把自己視爲弱者,我們將永遠是一個只有通過我們人民的集體意志才能締造的難以置信的國家。我的任務是盡可能長地讓這個奇迹持續下去。”(編譯/盧荻)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