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關系斷裂,在美華人會是什麽命運?1942年日本已給出答案

女公子來也 2024-04-22 12:36:04

近年來,隨著中美關系緊張,美籍華人越來越擔心自己的命運。

畢竟高舉高喊人權至上的美國,行動上沒少搞種族歧視。

若一旦中美真的徹底撕破臉,這些華裔會是什麽下場?

事實上,問題的答案已在日裔美國人身上得到了驗證。

新進來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方便收看全新精彩內容。

01 美國的日裔

1941年12月7日,美國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遭到日軍偷襲轟炸,數十艘船艦被擊沉,上百架飛機遭炸毀,2千多人不幸罹難。

國恥發生兩個月後,美國總統羅斯福突然簽發了第9066 號行政命令。

隨即,西海岸的12萬日裔流離失所,遭到強制拘禁。

僅僅爲了所謂的“西海岸軍事安全”,就要搞大規模拘禁,把西海岸的日裔一竿子都打死?

實際上,珍珠港事件只是導火索。

該事件本質就是美國社會排斥日裔的一次大爆發。

日本移民美國,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中葉。

1853年,海將馬修·佩裏駛入東京灣,從此打開日本對外交往的大門。

彼時,日本政治動蕩,民生艱難,很多人甯願去夏威夷種甘蔗,也不願再留在本地。

到19 世紀末,夏威夷已有8萬日本勞工。

後來,這批人漸漸移民去美國大陸,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亞、俄勒岡、華盛頓和夏威夷西海岸地區。

盡管幹的大都是低端的高體力工作,但亞洲人吃苦耐勞、勤勞團結的品質讓他們取得競爭優勢。

當然就跟大部分華工一樣,這些日裔沒能因此贏得美國社會的尊重,相反成爲美國商人、農民心中的敵人。

20世紀初,美國掀起一波反日浪潮,日裔常常遭到攻擊。

正如一位日本洗衣店經營者說:“我的司機經常在高速公路上遭到襲擊,我的營業場所被堆滿臭雞蛋和爛水果。”

甚至在加州的夜晚,會有人強制將幾名日本工人塞上卡車,把他們驅逐離開小鎮。

雖然美國死也不承認自己是個種族主義國家,但他們的行爲又說明了一切。

那段時間,相比起排華,美國人更排日,“中國人必須走!”的口號都改爲了“日本人必須走!”

原因主要是,他們認爲日本人是最難被同化的民族,他們不信任日裔對美國的忠誠。

爲了把日本人趕走,美國做了許多“努力”。

比如,將日裔學生集中到指定的東方人學校, 讓日本政府承諾不再給前往美國的勞工發放護照,禁止向日裔移民轉讓或租賃土地等。

這些政策起到了一定限制作用。

不過並沒有成功阻止在美日裔群體的壯大。

總之,20世紀前半葉, 起起伏伏的排日運動就沒消停過。

直到珍珠港事件爆發,反日浪潮達到頂峰。

對此,美國社會甚至還喜出望外:把日本人趕出去的機會來了!

只不過,還沒等政府表態,民間就流傳起一些謠言:“他們(日裔)的漁船將在我們港口的入口處埋設地雷,神秘的爆炸將摧毀海軍造船廠和飛行廠,以及我們艦隊的一部分……”

如果光是民間的種族歧視,還不至于使政府做出拘禁日裔的決定。

而這一決策,可以說美國總統羅斯福起到了關鍵作用。

02 排日的羅斯福

必須明確的,羅斯福自身就是種族主義者。

青年時期,他就將美國描述爲“雅利安民族”,表達對種族純潔的渴望。

在“白人至上”的他看來,日本移民等同傳播“黃禍”,是劣等血統對純粹的北歐種族血統的玷汙。

而且,日本還是一個走上擴張道路、充滿威脅性的民族,很難不讓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

與此同時,羅斯福又有一種中國情結。

他曾自稱“中國老漢”,把日本稱爲“小日本”。

原來,其外祖父曾在廣州做生意,生活多年。

這種家庭背景,讓他對侵略中國的日本非常憤怒。

上世紀20 年代,羅斯福就公開反對日本人進一步移民美國。

在其執政初期,還派人員對夏威夷的日裔做過調查。

不僅如此,羅斯福的多次私人談話都將日本人描述爲天生野蠻和背信棄義的人。

從其言行可以看出,他對日裔的歧視與不信任。

這一切都爲後來對日裔的集體拘禁埋下了鋪墊。

珍珠港被襲擊後,美國舉國震怒,隨即美國國會正式批准對日宣戰。

而美國國內,反日浪潮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日裔是間諜的聲音也愈演愈烈。

羅斯福第一時間發表聲明,授權並派人調查、逮捕敵僑與間諜。

事實上,這並非形勢之下的突兀決定,而是早有想法。

出于對日裔的敵視,早在30年代,羅斯福就派遣陸軍情報組調查夏威夷日裔。

當看完調查報告後,盡管沒有證據證明日裔有間諜行爲,但他已開始考慮建立日裔安置中心,將與日本船只有過聯系的日裔列入安置名單。

可見,後面羅斯福建立日裔集中營也是醞釀已久的想法。

等到40年代,他還建立了一個秘密情報機構網絡,專門向他報告日裔問題。

雖然說這是赤裸裸的歧視,但另一方面也是受國際戰事的刺激。

正是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導致美國上下對日裔的不平等。

話說回來,羅斯福這邊在等調查報告時,也收到了很多民衆來信件。

內容非常統一,都是要求政府趕走日裔:“這種肮髒的人是不可信的”“不要爲那些不被信任的人冒險”。

與此同時,加拿大政府也已經發布命令,撤移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所有18-45歲的男性日裔。

美國方面擱淺了所有日裔漁船,凍結了日裔的所有資産,暫停其銷售農産品。

到1942年1 月,調查報告終于出來了。

結論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夏威夷就有廣泛的間諜活動,包括日本居民。

同年2 月19 日,羅斯福簽署命令,拘禁日裔政策正式出台。

西海岸的12萬日裔被強制拘禁在內陸多個安置中心裏,在此度過了近三年漫長的黑暗歲月。

新進來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方便收看全新精彩內容。

03 像罪犯一樣被拘禁

拘留營與其說是安置中心,不如說是監獄。

安置中心都是戰時狀態匆忙搭建的,可想而知環境又能好到哪兒。

場地外圍是一圈帶刺的鐵絲網,瞭望塔上隨時有警衛監視。

營房兩邊是木材,屋頂不是瀝青紙,就是柏油紙。

高溫會讓它們開裂,防不了冷風、沙塵以及昆蟲。

有的營地直接由牲畜場改造而來, 又髒又臭,把馬廄粉刷一遍就可以住人。

住在這裏的人毫無隱私可講。

有的地方2千人擠在一個大營房裏,更多的是幾個家庭合住一間房。

往往只有用電線串起床單,來保護隱私。

而每間房都能清楚聽到隔壁房間的聲音。

至于家具,沒有炊具和家務用具,一開始連床都沒有。

運氣好的睡露營帆布床,運氣不好就用稻草填滿麻袋當床。

房間裏沒有自來水,也就意味著大家只能共用公共浴室和廁所。

甚至在被投訴之前,很多廁所還沒有隔斷和門。

這種生活待遇可以說比監獄還差,更糟糕的還有吃食。

一位日裔是這樣描述:“變色的冷盤,煮過頭的唐莴苣和一片發黴的面包…… 用鹽腌制過的內髒。”

直到後來大家自己生産、做飯,才改善了夥食。

在安置中心,每個人起初都是驚恐的,然後逐漸麻木,習慣了自己像罪犯一樣的軍事生活模式,這時候活下來才最重要。

人們每天都在警報聲中,匆忙去洗漱、吃飯、幹活、上學,所謂的學校只針對小學到高中的孩子。

這裏沒有桌椅、課本,只有一遍遍強調公民要對美國絕對忠誠。

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日本投降後,安置中心的日裔才逐漸在通過審查後恢複自由。

但個人權利被無情踐踏的陰影永遠留在了他們心中。

許多人覺得自己忠誠于美國,卻遭到了政府的背叛。

況且直到1944 年 11 月,羅斯福仍在新聞發布會上,把日裔稱爲來自日本的日本人,仍不承認日裔是美國公民。

因此在戰後,不少本可以回歸正常社會的日裔,選擇離開美國。

而他們之中很多回去了日本。

哪怕日本現在滿目瘡痍,對美國的日裔來說也比繁華的美國要令人安心,就算很多人從出生就沒見過日本。

後記

正是有血淋淋的曆史爲鑒,才會有不少國人告誡那些自以爲是的華裔。

看看美國政府是如何對待日裔的,在美華人還會相信美國的人權與民主,相信自己享有不可剝奪的正當權利和法律平等保護嗎?

參考資料

楊陽.羅斯福與二戰期間日裔集體拘禁[D].山西大學,2020.DOI:10.27284/d.cnki.gsxiu.2020.000878.

1 阅读:4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