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合作優勢互補前景廣闊

經濟日報 2024-05-17 06:30:52

近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以“促進中歐關系與交流合作”爲主題,舉行了第175期“經濟每月談”。與會嘉賓一致認爲,中歐關系有著強大內生動力和廣闊發展前景。當前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將爲包括歐洲在內的世界各國帶來更多合作共贏的機遇。

“中歐合作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歐洲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疲弱,還面臨著通貨膨脹壓力、歐元地位急劇下降、歐洲産業鏈供應鏈遭到極大削弱等挑戰。歐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同中國加強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表示,近年來,中歐關系經曆了不少起伏。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都對中歐關系産生了一定沖擊,但中歐關系的主基調仍是合作。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中歐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相嵌交融,彼此早已誰都離不開誰。

據統計,2023年中歐貿易克服全球貿易低迷等不利影響,貿易總額高達7830億美元,平均每分鍾貿易往來接近150萬美元。中歐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500億美元,雙方企業持續看好對方市場。《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23》顯示,超過90%的受訪歐洲企業計劃將中國作爲投資目的地。歐盟中國商會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超過八成受訪中國企業計劃擴大在歐發展。

馮仲平表示,近日在歐洲開展的元首外交,展現了中國與歐洲三國的合作成果,正是多年來中歐務實合作、互利共贏的縮影,對其他歐洲國家乃至世界都具有引領作用。中歐相互不構成威脅,不存在根本利益沖突。只要中國和歐洲國家支持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反對陣營對抗和脫鈎斷鏈,新冷戰就打不起來。只要中歐合作,就有更大希望解決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危機等全球性挑戰。

“中歐雙方具有較深的合作基礎,同時在推動多邊機制、貿易自由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共識。這爲中歐開展更多合作奠定了基礎。”中國銀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宗良表示,在此背景下,中歐雙方應借勢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尤其是針對歐洲不同國家的發展優勢、實際情況等,因地制宜開展不同合作、拓寬合作空間。

在元首外交引領下,中歐關系正持續“趨暖”。雙方可以在哪些領域尋求拓展務實合作,增添發展新動力?

陳文玲表示,中歐在共同發展新質生産力方面,可以實現雙向奔赴、共同合作。近年來,雙方在經貿投資上不斷提質升級,開展優質産能合作。比如法國空中客車公司在天津建立了A320飛機的第二條生産線;法國汽車零部件公司佛吉亞在江西建設了汽車電子超級工廠等;蔚來、比亞迪、甯德時代等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也紛紛到匈牙利等歐洲國家投資設廠。“未來雙方可以在此前合作的基礎上,聚焦人工智能、電子信息、清潔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制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開展合作,通過取長補短、共同培育新質生産力,不僅爲雙方也將爲世界作出貢獻。”陳文玲說。

“雙方還可以攜手開辟第三方市場。”宗良表示,當前第三方市場合作已成爲中歐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中國已與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等歐盟國家建立第三方合作機制。在這種機制下,中國的優勢産能、裝備和工程建設能力能夠與歐洲國家的核心技術裝備優勢和市場管理經驗相結合,與中亞、非洲等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需求對接,推動超越雙邊的經貿合作,實現多方共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張茉楠表示,中歐互爲汽車出口的重要市場,汽車産業也是歐盟對華投資的重點領域。當前雙方在汽車領域的合作正從原來的市場合作轉向技術合作,中國在锂電池、電機電控、汽車自動化、物聯網等方面的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而這些方面恰恰也是歐洲希望推動新能源發展和綠色轉型的重點。此外,未來中歐合作也可以從一些短期項目訂單轉向長期的制度化合作,包括從政府、商界、民間等方面加強制度性交往,這對于鞏固雙邊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經濟日報記者 楊嘯林)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