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號在火星上運行了15年,祝融號只運行了1年,難道技不如人?

科學知更鳥 2024-04-14 20:29:19

2004年,NASA發射的機遇號火星車降落在火星表面,這輛設計壽命僅爲90個火星日、計劃行駛1公裏的火星車大大超出預期,在火星上運行了15年之久,行駛了超過45公裏,直到2019年才與地面失去聯系,結束了傳奇的火星之旅。

2021年,中國發射的祝融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表面,它的設計壽命也是90個火星日,但它只在火星上運行了大約1年的時間,行駛了1.92公裏。

兩相比較,機遇號比祝融號多運行了14年,多行駛了43公裏,難道是我們技不如人?

事實上,機遇號和祝融號同爲太陽能電池板供電,且火星表面環境相對複雜,條件比較惡劣,它能在火星上運行15年時間,存在很大的運氣成分。

火星上的冬季相當漫長,大約是地球冬季的兩倍之多,氣溫低至零下幾十度,且沙塵暴頻發,這對于依靠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的火星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所以NASA在設計這輛火星車時,就沒想著它能熬過火星上的冬天,于是就給它定了90天的設計壽命。

機遇號在火星上也確實遭遇了多次險情,比如被困沙丘38個火星日,沙塵暴差點將它埋進土裏,等等。

實際上,美國一共向火星發射了5輛火星車,只有機遇號運行了這麽長的時間。因此我們說機遇號的傳奇存在很大的運氣成分。

而祝融號作爲中國首輛火星車,在沒有任何儲備經驗的情況下,能夠在火星上運行1年之久,已實屬不易!

更何況,祝融號的探測任務和攜帶的設備要比機遇號複雜得多。祝融號不僅要探測火星的地形、地質、土壤、大氣和水冰等,還要探測火星的磁場和內部結構,爲此它搭載了13台科學載荷。

這意味著祝融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承擔更多的故障風險。

單從技術角度來講,祝融號有著明顯的後發優勢。得益于更先進的設計原理和技術應用,祝融號在最大行駛速度、導航行駛速度、越障高度和爬坡性能等指標上,都超過了機遇號。

總而言之,我們不能簡單地通過運行時間的長短,來判定兩者的技術優劣。

0 阅读:130
评论列表
  • 2024-04-15 01:58

    美國火星車還找到老鷹[捂臉哭][捂臉哭][捂臉哭][捂臉哭]

  • 2024-04-15 07:40

    技術先進十幾年,十四年與一年的差別,你說是運氣成份,真搞笑

  • 2024-04-15 05:35

    美國火星車照到老鼠是怎麽回事[捂臉哭]

  • 2024-04-15 08:42

    技不如人就歸咎運氣問題

  • 2024-04-15 01:46

    這是當年蘇聯的計劃和設計方案。美俄太空合作時,被美國人以指導的名義騙去的。連馬斯克的登月火箭設計方案都是蘇聯的設計方案,就是連炸四次最後放棄了的那一款。

科學知更鳥

簡介:科學曆千年,求真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