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運博大展!探秘布達拉宮,邂逅蓮中之王

欣賞傳播傳統文化 2024-03-31 01:06:29

從神秘的雪域高原

到陽春三月的揚州

從布達拉宮到大運河博物館

布達拉宮

來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遺産

正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展出

此次特展

是布達拉宮文物在內地最集中的展示

展出文物全部來自布達拉宮管理處

三分之一文物爲首次展出

如果說格桑花是西藏地區的象征,那蓮花就是娑婆淨土的靈魂。蓮花被譽爲佛教藝術象征之一,在藏傳佛教藝術中更是地位尊崇。在西藏地區被視爲至清至潔的象征,被廣泛應用于塑像、壁畫、唐卡、金銀玉器的裝飾。清代乾隆皇帝更是禦賜“湧蓮初地”金字匾額,“初地”即布達拉宮,意指布達拉宮是聖潔蓮花誕生之處。

清 “湧蓮初地”金字匾額(複制品)

在西藏文化中具有吉慶寓意的紋飾圖案——“吉祥八寶”,西藏地區已經傳承千年,深入當地文化血脈,而代表純淨和斷滅的“妙蓮”便是八寶之一。

西藏地區的蓮花衆多,唯有一朵盛開在布達拉宮的金色聖蓮最爲精妙絕倫,也是本次展覽的“必打卡展品”——八瓣蓮花大威德金剛曼陀羅。

明永樂 八瓣蓮花大威德金剛曼陀羅(複制品)

八瓣蓮花大威德金剛曼陀羅,是明代宮廷中漢藏藝術文化交融的典型,其特殊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足以令世人矚目。整體爲銅鑄鎏金工藝,其頂蓋安裝在兩個對應花瓣的小耳上,一對耳柄起到樞軸作用。當花蕾關閉時,頂蓋會覆蓋花瓣的上端,同時頂蓋的其他部分將花尖束成花蕾。無論是開合設計還是鑄造技藝,都堪稱一絕。

蓮花閉合與開啓狀

花瓣打開後,裏面蘊藏著一個佛國世界。花蕊和花瓣上包含著以大威德金剛爲主的一系列尊像,打開蓮花便可見其中尊神,閉合後呈現遮蔽諸尊的圓滿花苞,八瓣開合自如,象征著密法流傳廣布。對于不可隨意公開的密教諸尊來說,蓮花曼陀羅是展現密教美術的極好形制,既能提供一個隱蔽空間,遵從密教不輕易示人之傳統,又能夠表現密教尊像和修法之內容。

蓮花曼陀羅內景

位于蓮心的大威德金剛,又稱大威德明王,爲文殊菩薩化身的怖畏金剛,是密宗修法中的五大明王之一。佛經說“有伏惡之勢,謂之大威;有扶善之力,謂之大德”,因此稱大威德金剛,又由于本尊形象爲牛首人身、多臂多足,故又稱牛頭明王。

大威德金剛尊像

大威德金剛像唐卡

蓮莖的設計同樣獨具匠心,塑造出極其繁缛奢華的視覺效果。從水中生出的蓮莖,如竹筍一般分出層節,花枝在兩側彎轉盤繞,所圍成的圓形中間有度母和金剛薩埵像,蓮莖下方左右各有一尊向著蓮莖奔跑而來的龍王,卷曲柔韌的枝蔓,姿態豐富的人物,充滿了誇張的動感和力量感。下方的台座上,裝飾著寬窄不同的卷草紋,形似水波和浪花,其中巧妙間插各類動物形象,這些設計都將蓮花曼陀羅華麗而富有動感的美學特征推向了極致。

蓮莖局部

龍王那伽

此件作品的造型、技法以及風格特征均爲典型的明初永宣造像樣式,並有“大明永樂年施”銘文,銘款從左至右刻寫,以迎合藏文讀寫習慣。整體工藝尤爲精湛,令人歎爲觀止。

底座銘文及動物裝飾

大鵬鳥面飾

蓮花瓣外側屍林景象

寶瓶、傘蓋式樣頂蓋

明·永樂帝 朱棣 坐像

明永樂、宣德年間,朝廷爲了進一步加深中原地區與西藏地區文化上的密切交流,專門設立造像機構“佛作”,所做造像主要賞賜給西藏地區的上層僧侶。這尊八瓣蓮花大威德金剛曼陀羅,既诠釋了藏族傳統藝術和文化的精神品格與價值趨向,也向世人展現著數千年來漢藏文化與藝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其無論在鑄造工藝上,還是在造型藝術上,均達到了巅峰,顯得格外彌足珍貴。

布達拉宮與大運河同屬世界文化遺産,她雄踞拉薩市紅山之巅,殿宇重叠、氣貫蒼穹,凝結著人民智慧、展現著民族交流,以其輝煌的雄姿和浩瀚的珍寶被譽爲“世界屋脊的文化藝術寶庫”。

清 五世達賴喇嘛像(首次展出)

公元18-19世紀 錾花執壺

公元19-20世紀 銀鎏金錾花茶蓋、茶托

清 鑲金墨綠玻璃杯(首次展出)

公元14世紀 松贊幹布像

公元18-19世紀 大殊勝黑如嘎本尊像唐卡

“相等帝釋美妙宮,羅刹王威城相同。”坐落在世界屋脊的布達拉宮有著一千三百多年曆史,其營建肇始于公元七世紀,後于十七世紀四十年代開始興工重建,直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形成今日氣勢恢宏的宮堡式古建築群,是西藏地區規模最大、式樣最全的宮殿。

公元12-13世紀 觀音菩薩立像

展覽以“雪域之巅”和“普陀洛迦”兩個單元,分別介紹了布達拉宮的千年營建傳奇和其獨特的建築形式。

布達拉宮幾乎彙集了藏族在文化、藝術等方面的所有精華,蘊藏無數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其中,唐卡精巧繁複、包羅萬象,造像造型完美、風格鮮明,面具神秘獨特、奇異精致,服飾色彩明豔、內涵豐富,還有精湛考究、實用兼具的各類生活用具,它們共同诠釋著藏族傳統藝術和文化的精神品格與價值趨向,也向世人展現著數千年來漢藏文化與藝術的交流、借鑒、融合。

公元18~19世紀 嵌寶石鎏金銀馬鞍(首次展出)

打開“此心所寄”和“此生所倚”兩個單元,可以看到布達拉宮唐卡藝術、造像藝術、生活藝術等多類型的藝術珍品,全方位展示布達拉宮這本包羅萬象的“西藏藝術百科全書”。

公元18~19世紀 大黑天護法神面具

這座世界文化遺産的保護一直備受國家和黨中央重視。1989年,布達拉宮一期維修工程正式開始,耗費6年,1994年完工,工程費用共計5300余萬元,算得上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屈一指的古建維修工程。二期維修工程自2002到2009年曆時7年,總投資1.793億元,遵循“保護爲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和“先救命,後治病”的修繕方針,是文化遺産保護的成功典範。

展覽以兩次維修時間爲序,展示了多組珍貴維修照片以及古籍經書保護成果,激發廣大觀衆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的赤子之心。

布達拉宮,

是世界文化遺産的千年史詩,

是漢藏文化交流相融的見證。

當你走進這座巍峨宮堡,

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

“布達拉宮——來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遺産”

更多聖域秘寶等待你揭秘!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