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躍進教授:25載科研路,通心絡防治心梗破解兩大國際難題

新華日報健康 2024-04-12 14:36:25

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高質量發展。4月10日,由現代中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天津中醫藥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大會中醫藥循證評價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圍繞循證醫學進行深入對話,促進政産學研用交流互動,發揮學術引領和創新驅動的作用。

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作《通心絡防治AMI的研究突破》的學術報告,分享了25年以來其牽頭通過系列研究,爲心肌梗死患者找到了解決“心肌無複流”和“再灌注損傷”兩大國際難題的辦法。在循證醫學角度,爲中藥通心絡防治心血管疾病找到了確切證據,給心血管患者帶來獲益。

△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作學術報告

楊躍進教授介紹,“再灌注治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選治療方案,然而在實際臨床中,仍面臨心肌無複流和心肌再灌注損傷兩大國際性難題,嚴重影響患者術後存活率。微血管堵塞是心肌無複流的主要原因,因此保護微血管內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可能是防治心肌無複流的關鍵。

圍繞通心絡具有保護血管內皮作用,楊躍進教授團隊通過二十余年的探索完成了系列基礎和臨床研究,發現通心絡具有保護微血管內皮細胞,增強心功能,抗心肌凋亡,促心肌自噬,促進血管再生,減小心肌無再流和壞死面積等作用。並進一步證實了通心絡具有對內皮細胞和心肌細胞的雙重、雙向保護作用。

基于系列基礎和臨床研究的成果,楊躍進教授牽頭開展了“中國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簡稱“CTS-AMI研究”)。在大規模心肌梗死人群中,進一步證實通心絡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結局的能力。

楊躍進教授介紹,該研究共納入中國124家醫院發病24小時內的ST段擡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797例,開展隨機、雙盲、多中心、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通心絡顯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緊急冠脈血運重建和腦卒中)風險36%,降低心源性死亡風險30%;研究一年時通心絡持續降低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36%,降低心源性死亡風險27%,爲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遠期預後提供有效治療藥物。

“CTS-AMI研究爲中醫藥走向國際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楊躍進教授表示,該研究爲中藥循證醫學評價提供了範例,爲“中西醫結合”找到了最佳結合點,也將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CTS-AMI研究結果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IF 120.7]重磅發表。華盛頓醫學院心內科Richard G.Bach教授在述評中指出:“CTS-AMI研究符合現代循證醫學研究標准,其成果是近10年來對急性心梗治療的重要突破。”

△ 中國工程院張伯禮院士作致辭

中國工程院張伯禮院士在論壇致辭時給予CTS-AMI研究高度評價,他指出,楊躍進教授牽頭完成的通心絡治療急性ST段擡高型心肌梗死的循證研究,在西醫標准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通心絡,證實通心絡能夠降低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36%,降低近1/3的死亡率,産生了重大的學術影響,引起了很大的國際影響。

0 阅读:31

新華日報健康

簡介:讓優質的健康內容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