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五重寶函”出圈彰顯盛唐繁華

太原日報 2024-05-11 08:47:33

日前,在山西博物院四層展區南過廳,“瑞相重光--太原龍泉寺唐代地宮出土五重寶函特展”吸引了很多遊客駐足觀看,從精美的文物本體到發掘過程的環環相扣,都彰顯著這一考古發現的獨特地位。該展出被國家文物局向全國隆重推介,同時入選了文博圈全國十大考古文物大展,成爲國內最熱的展覽之一。

2008年春夏之交,在太山龍泉寺大殿向東約100米處,考古人員發現了石條石門等建築遺迹。經過逐層清理,一座建築基址呈現在眼前,晉陽城塵封千年的唐代遺迹打開了冰山一角。這座唐代地宮的宮室呈六邊形,宮室北側的供台上有一件石函,函蓋表面有大量文字,據銘文可確認,舍利寶函爲武周至唐睿宗時期的遺物。唐代五重棺椁分別由石函、鎏金銅飾木椁、木胎寶裝鎏金銅椁、木胎寶裝銀椁、金棺以及兩重絲囊組成,層層套裝。

山西博物院“瑞相重光”展覽內容策劃遊凱詳細介紹了地宮和棺椁的情況:“地宮的保存情況是比較完好的,在地宮內正中間放著一處石函。後經過考古工作人員的探查,在石函內依次發現了木椁、鎏金銅椁、銀椁和金椁的存在。當時研究人員就認識到,這是一處非常珍貴的唐代舍利瘗埋遺址。棺椁整體分爲三個部分,分別爲椁蓋、椁身和下方的基座。四重棺椁的樣式基本相同,在椁蓋上可以看到鋪首銜環,在椁身上有著代表中國古代喪葬文化的仙人騎龍、騎虎、朱雀、玄武等形象,在椁身的擋板上,可以看到有立式弟子供養人的形象,非常精美,代表著當時唐代高超的手工業技術。”

爲了判斷棺椁的金屬材質,考古人員使用熒光光譜儀設備分別對鎏金銅椁的銅質本體、表面鎏金部分、銀椁本體、金棺、鎏金銅椁的底部鐵鏽及木材表面附著物進行了無損元素分析檢測,通過運用激光拉曼光譜儀確認是否含有有害物質氯銅礦。此外,銀椁表面鑲有大量珠寶,爲了更好呈現精致外觀,考古人員對脫落的珠寶進行粘接,同時對缺失的珠寶進行補配,以保證其穩固無損。科技保護隊伍還利用超高精度非接觸式三維激光掃描、近景攝影測量、影像融合、計算機視覺等專業設備及技術,對五重棺椁整體及每個構件進行三維數據重建,將高精度的棺椁三維數據進行永久保存,並予以完美呈現。

太報全媒體記者 胡榮 通訊員 楊潤德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