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一杯有罪,但MCN才是毒瘤

聊夜深 2024-04-17 05:26:00

來源/夜深財經作者/夜深財經

引言:天黑請閉眼,殺手請睜眼。

“一年級八班秦朗,你的寒假作業放巴黎廁所忘拿啦!”

全網4000萬粉絲大網紅“Thurman貓一杯”,你的節操落在互聯網流量茅坑忘拿啦!

隨著“貓一杯”被正式處罰以及出面致歉,這一出組合“鬥爭與沖突”、合成“畫面剪輯與鏡頭語言”的現實主義完美騙局,終究落下了帷幕。

三十大板打完,各方在“罵完街”的憤慨中似乎都收獲了理想的結局:網紅被處罰了、平台被提醒了、相關媒體得到教訓了,互聯網謠言治理的小本本上又可以記一筆了。

只是類似劇本的流行,讓人不勝唏噓,體內轟鳴聲乍起,又只剩被當成小醜的觀衆們淩亂在風中:

你有過鬼迷心竅的感覺嗎?那感覺就像你迎著風被餵了一口粑粑,卻還在漫不經心的嚼著。

可怕的是,人們的味覺早已淹沒在流量時代的熱搜話題下、短視頻中,張著嘴靜候下一份糕點成了我們爲數不多的選擇。

至于配方是否合規、流程是否規範,已然無人在乎,唯一重要的是吃下去的物能夠連接成流量play的一環傳遞光和熱即可。 ……

“秦朗”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個內容生産者都能炮制出自己所需要的“秦朗”,每一個用戶同樣能夠以工具化的形式成爲“秦朗”。

爲什麽我們會對“貓一杯”事件這麽在意?

互聯網的風一陣陣的吹過,熱搜話題及短視頻內容生産制造還在沿襲它初生時的模樣,炮制熱點、玩弄虛無主義,從而拜倒下流量的石榴裙下。

圖源:抖音

在“娛樂至死”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這一套標准組合拳咱們早已看過太多太多。

短視頻平台內容制造早期,不同IP同一個樣式的精神小夥開始井噴,拉仇恨約架成了流量滋生的一個新型培養皿。

直到去年,全網千萬粉絲大網紅“二驢”還困在這一套邏輯下,不出意外等待他的只有封殺結局。

隨著平台規章制度的完善和人們審美需求的進階,低等級的技倆並沒有退出江湖,只是這樣的髒活累活轉移到了幕後,由MCN機構代爲執行。

還記得前段時間ICU裏的“點讀機女孩”,一套蒙太奇手法騙了所有人,而背後的最終Boss大概率也是MCN機構。

爲什麽這麽說?

很多時候爆款虛假內容的生成,背後的始作俑者都不單是賬號本身,簽約的MCN機構往往會逐漸浮出水面,因爲機構通常會負責內容策劃、運營推廣等工作。

“點讀機女孩”所屬的豁然開朗MCN在事情敗露後,被處罰且做出道歉回應,高君雨媽媽同樣對其表達了憤慨情緒。

“貓一杯”事件中,其合作的MCN機構“稻谷娛加”同樣脫不了幹系,之後可能會出現被平台清退的處罰。

如今,大約九成網紅都有自己的“MCN流量操盤手”,雙方在不同階段的利益博弈也成爲了互聯網一大看點。

只是,在同類賽道“卷”出天際,流量紅利逐步見頂的時候,MCN機構不惜劍走偏鋒,以破壞網絡空間良好秩序的代價換取利益。

這不是簡單的個體現象,而是應當給予足夠重視的群體行爲。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潑天的富貴”有機會平等的灑落在每一個人頭上,但這其中還有個關鍵把關環節:平台。

短視頻平台的算法推薦機制,某種程度上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爆款內容的産生,同時批量生成了各路網紅。

問題是,諸如“貓一杯”這類的虛假內容層出不窮,首先難逃其咎的必然是內容制造者本身,可作爲內容推送和流量分配的平台究竟在其中扮演著什麽角色?

鐵打的平台,流水的網紅,怎麽成了雷打不動的邏輯正確?

“貓一杯”事件中,網友的一句評論值得深思:“平台就像賭場,落座發牌,誰輸誰贏我不管,我就負責抽流水!”

圖源:電影《賭神》截圖

這話怎麽理解?

短視頻平台發展到今天,各式各樣的內容基本早已司空見慣,擺拍和虛假視頻,大多是“同樣的味道、同樣的配方”,網友們都能一眼看穿,平台怎麽還能硬是裝傻充愣呢?

不光不幹預,反而將其擺在了聚光燈下,肆意汲取流量的注入,這個過程中平台扮演的角色也從“把關”滑落到了“推手”。

成爲爆款或是石沉大海,都是在爲以流量爲中心的邏輯所服務,至于過程中有誰“出老千”平台壓根不在乎。

在這樣的算法價值導向下,虛假內容的出現才得以如此猖獗。

當流量誘惑突破底線,內容創作者開始爭相出賣靈魂與之買賣,平台也簽署“神鬼契約”,只往泥潭裏卷,不渴望蓬勃有生命力的日子。

這是短視頻時代的悲哀!

某種程度上,“貓一杯”事件再次打腫了某些新聞從業者的臉,讓新聞已死的呼聲喪鍾得以重鳴。

虛假新聞能夠全網刷屏,甚至吸引部分權威媒體爭相報道,做新聞的底線已然不知去向。

畢竟,在紛繁複雜的輿論場,人們在迷失在了海量信息的浪潮中,更需要新聞機構選擇真正具有公關價值的信息呈現,這是固本正源的職責所在。

如何扛起對抗“新黃色新聞”的大旗,成了一個互聯網時代的命題。

簡單介紹下,“黃色新聞”並不常指色情新聞,指一種具有煽動性的、格調不高的新聞類型,通常不具備較大的社會價值,純粹是對大衆趣味的無底線迎合。“新黃色新聞”則指短視頻平台中,一些沒有營養、爲博眼球生成的快餐式“新聞”。

赫克托·麥克唐納:“真相是散落成無數碎片的鏡子,每個人都認爲自己看到的一小片是完整的真相”,身處後真相時代,被忽悠成了不得已的常態!

圖源:電影《讓子彈飛》截圖

不過,從“點讀機女孩”“貓一杯”這些事件中,能夠看到網絡輿情治理的進步,以及對整頓互聯網傳播秩序的負責任態度。

只是,這並不是簡單某一方的責任,而是從個人、平台到社會,都需反思的一次“照鏡子”事件。

“秦朗”的作業,沒丟。

一個短視頻時代的作業,丟了!

您對此怎麽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謝謝!

財經趣聞,商界奇趣,互聯網資訊,更多優質有趣內容,歡迎關注

2 阅读:1301
评论列表
  • 2024-04-20 13:04

    [笑著哭]大家都知道某些事有問題,爲什麽只是殺雞儆猴?

  • 2024-04-19 10:44

    封平台,一了百了

  • 2024-04-18 18:15

    如果一個搞笑網紅拍段子被封,那所有整容,化妝ps的顔值網紅都應該被封

    任道安 回覆:
    一個虛構視頻,還有理。 當成真實事情,發布還有理嗎? 以後所有視頻,都可以造謠了,隨便編。
    書眼 回覆:
    苦難你妹了,因爲一個暑假作業去調查合理?根本原因,他們想給外國人裝逼,失敗就罰了。傳銷有這力度查?
  • 2024-04-18 18:35

    是毒瘤。而某些平台爲了流量姑息養奸甚至暗地慫恿推波助瀾才是根本。立法追責平台並施予重罰就能解決

  • 2024-04-20 17:12

    不懂就問,mcn是什麽?

  • 2024-04-17 14:18

    醜人多作怪

  • 2024-04-19 13:34

    一整個圈子都有問題,並且當某些不良問題已經上升爲圈內文化、圈內風氣甚至是一種圈內人人都要遵守的潛規則,那麽僅僅只是針對這個圈子裏的某一個環節下手就顯得有些治標不治本了,就類似于老生常談的坑爹的旅遊業,光拿著導遊和購物店治,治來治去,結果呢,治了這一個,沒多久又會蹦出第二個、第三個。

  • 2024-04-19 07:46

    臭肉招蒼蠅!

聊夜深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