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日益成爲國際知識産權訴訟優選地之一”——最高法知産法庭2024年知識産權宣傳周集中開庭綜述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4-28 21:22:26

屏幕上,一張張精密的設計圖紙出現在PPT中,演示著工業生産中爲金屬塑形的軋制工藝。

複雜的專利技術、抽象的名詞用語,在庭審中以圖文、視頻多種形式的生動演示下,“飛入尋常百姓家”。“沒想到我們普通人也能理解如此複雜的專利。”一位參加現場庭審觀摩的代表感慨道。

4月22日上午9點30分,一場涉“軋機設備出料厚度調節”發明專利無效行政糾紛上訴案開庭審理,拉開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2024年“4•26”知識産權宣傳周集中開庭活動的序幕。

五天10場庭審,涉及多種技術的專利和植物新品種案件有條不紊地在法庭公平公正審理,充分彰顯國家層面知識産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運行成效。

做實“公正與效率”,最高法知産法庭正以實際行動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知識産權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依法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激勵創新創造、維護公平競爭、服務對外開放,努力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服務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作爲一種儲能設備,锂離子電池是消費性電子産品的關鍵部件,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在新能源領域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4月23日上午9時,最高法知産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一起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上訴案。該案聚焦名稱爲“一種電極片及含有該電極片的锂離子電池”的發明專利,由知識産權法庭副庭長周翔擔任審判長,與審判員原曉爽、魏磊、吳紅權、郭鑫組成五人合議庭進行審理。

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範圍?一方提出的現有技術抗辯能否成立?……各方當事人圍繞爭議焦點進行觀點闡述和法庭辯論,合議庭成員提綱挈領地提問,讓庭審實質性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周翔介紹,知識産權法庭組成五人合議庭處理新能源專利糾紛,旨在加強對關鍵核心技術、新興産業領域的知識産權司法保護,以法治之力助推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以知識産權審判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保護創新就是服務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加快種業、農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種業振興是關鍵之舉。4月26日下午,最高法知産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上訴人恒基利馬格蘭種業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河南金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上訴案。

本案涉及主要農作物玉米自交系植物新品種的保護問題,涉案標的額較大,且涉案事實複雜,其中涉及的技術事實問題屬于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件長期以來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當前,最高人民法院正研究起草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件技術事實查明指引,進一步提高技術事實查明的科學性和准確性。”本案審判長、知識産權法庭副庭長朱理介紹。

種業知識産權司法保護,事關種業科技創新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朱理表示,法庭高度重視種業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積極綜合運用植物新品種權、專利權、商業秘密等多種知識産權保護手段,努力推動構建多元化、立體式的育種成果綜合法律保護體系,公正高效審理好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件,爲種業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利

有研究表示,手機表面細菌種類可達2000多種。然而,一種玻璃的出現,造福了機不離手的人們。

4月24日上午,最高法知産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上訴人國家知識産權局、康甯股份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蒲貴雲發明專利權無效行政糾紛上訴兩案。

該案涉及美國企業康甯公司擁有的兩項發明專利權,名稱分別爲“具有改善的強度的抗微生物玻璃制品以及它們的制備和使用方法”和“塗覆的、抗微生物、化學強化玻璃及其制備方法”。

抗微生物玻璃俗稱“抗菌玻璃”,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生態功能材料,可以實現在各種環境和氣候條件下的全天候抗菌、抑菌和殺菌作用。該案庭審持續三個多小時,程序環環相扣、節奏緊湊有序、爭議逐步厘清,充分保障了各方當事人訴訟權利。

“平等對待是一流營商環境的基本要求。”該案審判長岑宏宇表示,最高法知産法庭始終秉持對各類當事人一視同仁的平等保護司法理念,公平公正審理每一起涉外知識産權案件,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利,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4月25日,最高法知産法庭公開開庭審理涉“奧氏體系不鏽鋼”發明專利無效行政糾紛上訴三案。三案共涉及兩件發明專利,當事人分別爲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的國際知名鋼鐵企業,庭審持續9小時多。

爲什麽三案同堂審理?“考慮到專利權人均爲日本制鐵株式會社,所涉專利均涉及奧氏體系不鏽鋼,所以把三案開庭安排在同一天。” 領銜“挂帥”的該案審判長、知識産權法庭副庭長郃中林介紹。

次日上午,涉相同兩項發明專利的民事侵權糾紛兩案,繼續在最高法知産法庭公開開庭審理。

同樣的專利權,涉及行政無效、民事侵權兩類糾紛。面對民行程序交叉容易造成維權周期延長、結果反複、權利解釋不一致等情況,最高法知産法庭充分發揮國家層面知識産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統”的作用和審理權限集中的優勢,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民行協同“二合一”審理機制。

郃中林表示,對涉及同一專利的民事與行政案件,法庭在審理工作上協同推進,實現對“專利權應否有效”和“是否侵犯專利權”兩大訴訟程序和裁判標准的對接,努力從機制層面解決專利訴訟周期長、當事人就同一專利在不同案件中對權利要求解釋不一致等問題。

“在世界知識産權日,涉三個外國企業的案件在最高法知識産權法庭審理,意義非凡。”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産權學院院長馬一德全程旁聽了庭審。在他看來,合議庭充分聽取各方意見,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彰顯出中國知識産權法官的專業素養,爲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選擇到中國法院解決知識産權糾紛。

郃中林介紹,知識産權法庭成立五年來,秉持對各類當事人一視同仁的平等保護司法理念,依法審理涉外知識産權糾紛,形成了一批標杆性裁判,在國內外産生重要影響。法庭新收涉外案件數量年均增長28.6%,當事人均爲外國主體的案件越來越多,我國日益成爲國際知識産權訴訟優選地之一。

科技賦能+專家輔助讓庭審高質高效

“法庭正推動建設集信息化終端運用、同步圈畫技術、AR技術、語音識別技術與電子簽名技術等多項技術于一體的科技法庭。”周翔介紹。

在本次集中公開開庭周活動中,科技法庭大放異彩,科技賦能讓庭審更加高質高效。

“提請合議庭看動圖演示本專利的技術方案。”在涉“軋機設備出料厚度調節”發明專利無效案庭審中,當事人把專利說明書中生硬的文字描述動畫化,結合圖像直觀清晰地演示涉案專利的技術特征,使抽象的專利逐步變得具象化、可視化。

“锂離子電極片”發明專利侵權案庭審現場,合議庭引入了3D證據展示系統,制作了包括锂離子電池整體及電芯拆分細節等3D影像及數十張産品細節照片。法官現場操作3D影像,對各方爭議的技術特征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使技術特征的比對更爲清楚直觀。

4月24日上午8點,一摞摞厚厚案卷被搬進會議室。法官和助理們圍坐在一起,針對“奧氏體系不鏽鋼”專利的跨國糾紛五案展開了長達4小時的庭前准備會議。

爲更好地查明案件技術事實,合議庭邀請全國法院技術調查人才庫專家、西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教授蔣顯全參加了此次會議並參與五案庭審。

“專利說明書中sol.AL中sol.是什麽含義?”

“同樣的基材,按照專利說明書做一模一樣的成分控制,必然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嗎?”

“直讀光譜法和熒光光譜法有什麽區別?檢測精度誤差有多大?”

面對法官抛來的一連串問題,蔣顯全一一作出解釋說明。

郃中林介紹,最高法知産法庭牽頭建立“全國法院技術調查人才庫”和共享機制,邀請技術調查官參與專業性較強的技術類知識産權案件,確保了涉複雜專業技術事實案件的審理質量。截至目前,已有719名技術專家入庫,覆蓋各主要技術領域。

4月25日及26日,經過庭前會議的充分准備,涉“奧氏體系不鏽鋼”發明專利無效三案及發明專利侵權兩案分別如期開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商文江旁聽完4月26日上午三個半小時的庭審,深刻感受到技術類知識産權審判工作的不易和跨國糾紛的複雜,也切身了解了知識産權司法服務經濟發展的工作進展。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注重司法透明和程序友好,不斷提高訴訟的便利性,展現了司法誠信和擔當,爲世界知識産權司法保護貢獻了經驗和智慧。”商文江說。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記者:孫航 | 通訊員:李豔軍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