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失望的第四季度——江蘇銀行2023年年報點評

價投谷子 2024-05-11 12:29:02

讓人失望的第四季度——江蘇銀行2023年年報點評

上一次點評江蘇銀行還是在4年前,當時,因爲江蘇銀行開破淨配股之先河被我拉黑2年,後面又是因爲可轉債延續拉黑2年。如今4年過去了拉黑期限到期結束,江蘇銀行的股權融資大概率也告一段落,很多粉絲要求增加對優質城商行的點評力度。所以,從今年開始重新將江蘇銀行納入跟蹤範圍。

說來也巧,剛剛決定重新開始跟蹤江蘇銀行就碰到一出大戲——江蘇銀行2023年年報業績增速大幅低于股東預期,大量股東用腳投票,當天股價一度跌停,最終以-9.12%報收。

股東分析

由于在第四個季度江蘇銀行執行了可轉債強贖,各個股東由于持有可轉債的數量以及是否參與轉股等原因造成持股比例和持股絕對數額的變化過去劇烈,無法根據三季報和年報的十大股東持股列表比對得出股東增減持的依據。所以,這裏只統計股東人數的變化。2023年底股東人數15萬戶,比三季報的13.38萬戶增加1.62萬戶。

營收分析

根據2023年年報,江蘇銀行總營收742.93億同比增長5.28%,其中淨利息收入526.45億同比增長0.73%,手續費收入42.76億同比下降31.61%,稅前利潤386.94億同比增長18.59%,淨利潤287.5億同比增長13.25%,更多數據參考如下表1所示:

表1

其實,單看年報數據都很正常,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增速都要好于多數上市銀行2023年年報的數據。至于淨利息收入基本沒增長,手續費大幅負增長這些都符合行業特征。那麽爲啥年報發布後股價暴跌呢?其實關鍵在于第四季度業績的突變。

如果我們只看前三季度,江蘇銀行的營收和淨利潤表現更爲亮眼。江蘇銀行三季報營收同比增速9.16%,淨利息收入同比7.11%,淨利潤同比25.21%。而且2021,2022連續兩年江蘇銀行的淨利潤增幅都遠超20%,這就給衆多股東造成了江蘇銀行高速成長的預期。當年報發出來,淨利潤增速突然和三季報比打骨折了,股東憤怒,疑惑,不甘都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在我看來這種增速下降倒是很正常的均值回歸行爲。我最近兩年多次在論壇公開說過,很多再融資銀行的業績漂亮完全是爲了推動股權再融資,推動可轉債強贖。一旦再融資結束,淨利潤增速馬上會回歸常態,甚至低于行業均值。因爲,這樣的戲碼在上一波再融資銀行裏已經有所體現,比如:2019年完成再融資的銀行,2022-2023年的業績表現和融資發生時的表現相比明顯下了一個台階。

再融資前報表美顔開到最大,推動再融資完成,完成後再把美顔關掉。畢竟業績增速就像勒在高管脖子上的弓弦,繃太緊早晚要把高管勒死。誰做領導都希望給自己留點空間,年初少報點目標,年底完成了好領績效,換你是高管也是一樣的套路。

好了,前面說了半天套路,下面說點幹貨。如果光說套路那這文章就和水貨寫得沒啥區別了,事後諸葛只要不是傻子都會。我追求的是事前早知道(預言江蘇銀行完成再融資後業績不可持續),事後能看出做手腳的手段。

江蘇銀行第四季度業績大變臉主要有三個疑點:1,淨利息收入第四季度爲何環比下降那麽多;2,手續費收入第四季度爲何爲負值;3,所得稅爲何突然增加。

由于江蘇銀行只在年報和半年報的時候披露淨息差的明細項。這種粒度的數據根本沒法研究淨利息收入的季度環比變化。還是老辦法調出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單季數據然後計算每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和淨利息收入的環比變化,如下表2所示:

表2

從表2中我們不難發現單日淨利息收入環比下滑5.94%,單日淨利息支出環比增加2.04%,單日淨利息入環比下降16.82%。接下來我們要估算一下生息資産的環比變動。我們假設江蘇銀行的資産變化在季度內是線性的,生息資産和總資産的比例保持穩定,那麽生息資産的環比變化=(3季報總資産+年報總資産)/(3季報總資産+半年報總資産)-1=1.64%。

有了上面的數據我們就可以進行一下的推測:

生息資産收益率環比變化=((1-5.94%)/(1+1.62%)-1)*4.25≈-32bps

付息成本環比變化=((1+2.04%)/(1+1.62%)-1)*2.44≈1bps

淨息差環比變化=((1-16.82%)/(1+1.62%)-1)*1.68≈-30.5bps

從我們的推測看江蘇銀行第四季度淨息差環比掉了約30.5bps,其中主要原因的生息資産收益暴跌32bps。當然如果江蘇銀行通過減少生息資産占總資産比例的方式壓低淨息差,那麽對應生息資産收益率和淨息差的下滑會少一些。

在江蘇銀行的生息資産中約2/3是貸款。而且生息資産中的金融投資本身收益率變化也不大。所以,猜測江蘇銀行第四季度的貸款利率出現了暴跌。我專門調取了江蘇銀行的流動性風險表,其貸款結構中1年以上的貸款只占總貸款的1/3。也就是說江蘇銀行的貸款結構中短期貸款占比很高,在第四季度江蘇銀行由于某些原因大幅下調了貸款收益率,由于中長期貸款占比小,這種下調大概率不是LPR降息的原因,而是江蘇銀行的主動行爲,至于爲啥我能想到的原因是:不再需要高營收做靓報表,所以主動做低風險的客群。

手續費第四季度的大變臉主要原因是第四季度大幅增加了手續費支出。三季報手續費收入50.92億,支出7.89億,到了年報這兩個數據變成了62.08億,19.32億。也就是說,江蘇銀行第四季度手續費收入11.16億,支出11.43億。可以看到第四季度的手續費收入本身還是符合預期的。通常第四季度的手續費營收會略微放緩,爲第二年開門紅做儲備。但是11.43億的手續費支出占全年手續費支出的一半以上。通過調取手續費支出的明細,如下圖1所示:

圖1

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手續費支出主要是其他手續費支出這一項,而這一項在中報裏只有2.69億。所以,我們基本可以確定江蘇銀行第四季度在其他手續費支出這一項上列支了接近9億。那麽我們看看江蘇銀行對此是怎麽說明的呢?我從年報原文中摘錄如下:

“報告期內,集團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42.76 億元,同比下降31.6%,其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62.08 億元,同比下降9.79% ;手續費及傭金支出19.32 億元,同比增長206.82%。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代理手續費收入39.86 億元,同比下降14.96% ;信貸承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1.76 億元,同比增長16.21% ;托管及其他受托業務傭金收入7.47 億元,同比下降14.1%。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中,結算與清算手續費支出5.47 億元,同比增長77.04% ;銀行卡手續費支出1.66億元,同比增長109.59%。”

看見了麽,前兩個支出增長還給個增速,其他手續費支出增長接近400%,江蘇銀行對這麽大一項手續費突擊支出連個屁都沒放。在我看來,這種信披質量就是把股東當傻子看。

最後一項是所得稅支出。這部分信息年報披露太少,我通過對比半年報和年報的所的稅明細發現下半年“不可抵扣的費用影響”爲29.56億,遠高于上半年的12.97億。但是,年報內並未解釋這部分的細節。

資産負債分析

根據2023年年報,江蘇銀行總資産34033.62億同比增長14.2%,其中貸款17474.77億同比增長12.29%。總負債31442.46億同比增長13.72%,其中存款同比增長15.45%,更多的數據參考表3:

表3

表3中的數據表現基本符合城商行的特征。城商行的對公存款以政府相關爲主,所以對公存款有明顯的財政特征,一季度大漲,後面平穩或者略有回落。

不良分析

江蘇銀行2023年不良貸款164.42億比年初的151.03億增加13.39億,不良率0.91%比年初的0.94%下降0.03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減值准備余額616.68億,比年初增加69.86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378.13%比年初的371.66%增加了6.47個百分點,撥貸比3.45%比年初的3.5%下降了0.05個百分點。

2023年江蘇銀行當年核銷及轉出不良163.35億,不良余額增加13.39億,所以新生成不良的下限是179.74億。2023年上半年以同樣算法計算出來的新生不良下限爲76.92億,2022年以同樣算法計算出來的新生不良下限123.82億。正常貸款遷徙率2.13%比2022年的1.54%大幅上漲。作爲不良貸款蓄水池的關注類貸款余額241.63億,關注率1.34%,分別比上一年增加31.7億和0.03個百分點。

從現有的不良數據分析,江蘇銀行下半年的不良生成有相比上半年和2022年同期都有較爲明顯的上升。後期減值計提壓力還會繼續加大。

核充分析

江蘇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46%,由于剛剛在第四季度完成了可轉債的強贖轉股。所以,核充率的環比和同比數據都不會有任何分析價值。

點評

江蘇銀行的年報雖然在上市銀行中算是不錯的,但是在轉股完成後第四季度業績光速變臉讓投資者預期落空。根據財報分析發現第四季度的業績變臉無論是淨息差的環比暴跌還是手續費的突擊支出都有較大的人爲操縱痕迹。

資産質量從下半年開始出現一定程度惡化。根據以往的經驗,當銀行資産擴張減速後很多被掩蓋的問題會逐漸浮出水面。目前江蘇銀行的RORWA指標(歸母淨利潤/期末風險加權資産總額)在1.27%,盈利能力很難支撐較高速的內生式增長。要麽後期規模增速減速,淨利潤增速回歸平庸,要麽繼續高舉高打2年內啓動新一輪配股。

P.S.

認真寫完本篇的目的不僅限于分析江蘇銀行本身。江蘇銀行作爲城商行的典型代表,它在過去3-4年的種種操作堪稱教科書般經典的案例。通過配股啓動資本補充,然後高速擴張,做亮報表,推動股價上升達成可轉債強贖,完成2次資本補充後,調低淨利潤增速,調整過去高速擴張隱藏在資産負債表中的問題,應對可能出現的後置風險,進入蟄伏期等待下一次再融資的時機。

未來多家城商行都會嘗試重複江蘇銀行的套路。對于這種大而不強的銀行(RORWA偏低)基本很難實現對股東的高質量回報,即便把分紅率提升到30%,或者增加中期分紅也都只是爲下一次圈錢做鋪墊而已。幾年分的紅不如一次圈回去的多,那麽分紅率高或者低,一年一次還是兩次分紅還有意義嗎?

0 阅读:17

價投谷子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