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113周年獻禮!清華大學通州項目沖出“正負零”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4-23 21:35:34

“下降,好,停住。”塔吊下,紅色混凝土罐懸停在不到半米的空中,罐子下方正是整個地塊混凝土澆築的僅剩部分。工人上前打開罐底開關,最後一方混凝土隨即灌入缺口。今天(23日),清華大學通州金融發展與人才培養基地項目6001地塊地下結構沖出“正負零”,標志著項目全面進入地上鋼結構施工新階段,向清華大學建校113周年獻禮。

“正負零”節點順利完成,與此同時,頭頂數台塔吊正在繁忙運轉;塔吊“腳下”,數座高達三層的鋼結構支柱拔地而起;遠處有“天泵”之稱的車載混凝土泵正在運行……一派繁忙中,大家各自回到崗位,投入下一個工程節點建設。

清華大學通州金融發展與人才培養基地項目是北京市重點工程,項目位于通州區宋莊鎮,北臨潞苑北大街,西臨潞苑東路,總建築面積46.7萬平方米。其中由北京城建集團負責施工的6001地塊總面積10.94萬平方米,包含7棟地下三層聯通、地上獨立的建築,建築功能涵蓋學生宿舍、科研樓、教學樓、綜合樓、地下用房等。

自去年9月6001地塊施工以來,城建集團項目部采用跳倉法施工工藝,在節約成本的同時縮短工期,建成了6.3萬余平方米的地下結構,共開挖土方5.3萬方,澆築混凝土4.13萬方。城建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入地上鋼結構施工階段後,項目預計于9月中旬完成鋼結構封頂,今年11月實現幕牆亮相。

工程節點的順利完成,離不開科技賦能。據介紹,在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優化施工方案,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通過運用以智慧大屏和數據庫爲核心,集成物聯網和BIM模型,項目部實現了對施工現場進度、質量、安全和物資等全方位數字化管理,以“智造”助力工程,打造出一個智能化“戰地指揮中心”,實現對現場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智能系統幫助下施工現場的管理能力能達到什麽程度呢?以進出場爲例,項目使用的智聯物資管理系統實現了對人、車、貨、物、能源等內容的資料收集和管理,每輛進場運輸車輛所運輸的建築物料和建築廢料的總量和去向都會量化成數據,實時分享給管理人員和市住建委。施工方可通過全鏈條可視化、智慧化管理,助力企業提高運營效率,而市住建委也能依托智能系統方便監管,促進項目實現綠色低碳建設。

據介紹,清華大學通州金融發展與人才培養基地項目以文化校園、綠色校園、智慧校園爲建設目標,建成後將依托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發揮清華大學在金融領域科技創新及人才培養的優勢,在城市副中心打造國際化高端人才培養基地。項目啓用後還將吸引高素質的金融師資隊伍,構建金融科技交叉研究平台、金融學術國際交流平台和金融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培養高層次、創新型、國際化的金融人才,更好地促進本市金融業的發展並服務于副中心建設。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