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衰落了嗎?是的,我們看網飛版《三體》就知道了

令狐伯光 2024-03-24 01:32:37

文|令狐伯光

今天繼續寫寫網飛《三體》,我看完後覺得如果單獨以電視劇敘事線來講,雲天明線居然是拍得最好的(第六集結尾買星星都感動了),葉文潔線雖然有種種原因掣肘,但相對來講已經算邏輯完整的。

其它三個主角線,(程心,女汪淼,黑羅輯)是非常爛俗多種族美劇模式。

同時該展現硬科幻的三體遊戲、古筝行動、面壁者計劃基本上一塌糊塗。而在質子展開、你們是蟲子、階梯計劃等有些還算不錯,但整體始終差一口氣。

美國科幻拍得是越來越差了,這個能找到太多例子。但是電影版《沙丘》確實還行。除了導演團隊的原因,我覺得美國整個科幻文化,甚至是整個文化都衰落了。

網飛《三體》爲啥拍成這樣?西方科幻發展也是分階段的

這裏先科普一下美國和西方科幻發展階段,不是水文而是方便讓大家理解。文化的發展是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正好最近《沙丘2》也在上映,中國網友以設定和故事老套批判爲主。但並不清楚美國和西方科幻發展和時代結合也分階段。

1、美國科幻黃金時代,時間是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

其實還有一個更早的萌芽期,就是《弗蘭肯斯坦》開始,到《地心遊記》《海底兩萬裏》《八十天環遊地球》的儒勒·凡爾納。以及《時間機器》《摩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的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等。

美國科幻黃金時代公認就是偉大的雜志編輯約翰·坎貝爾科幻小說家搞雜志,並且大力推動科幻文學和扶持科幻作品,這一時期出現了後世美國科幻三巨頭阿西莫夫,克拉克和海因萊因等科幻作家。

如果是萌芽和崛起是文藝複興,工業革命後的萌芽,到一戰前科學技術爆發的破土。

那麽美國科幻黃金時代就是一二戰過後人類前所未有的技術爆發,意識形態碰撞和民族解放浪潮,大抵可以參考諾蘭電影《奧本海默》故事線。

2、美國科幻新浪潮時期,時間是60年代——70年代中期

現在評價"黃金時代"的科幻小說就是腦洞爆炸,想象力非常驚人。但是文學性上面不足,人性化和社會化比較淺薄的問題,于是誕生了《沙丘》系列,《黑暗的左手》的厄休拉·勒古恩,再到《光明王》《安珀志》的羅傑·澤拉茲尼等等。

對了,科幻史賽博朋克《銀翼殺手》原著的菲利普·K·迪克,《神經漫遊者》等等也都屬于科幻新浪潮裏(其實包括《輻射》代表的廢土也是,愛到了影響)。

這個背景就是二戰過後到60年代國際政治、軍事和科技形勢發生很大變化:冷戰,左翼興起,越戰,東方宗教,核威懾,生態環境破壞,搖滾流行藝術的産生,以及毒品泛濫和美國女性主義,再到馬丁路德金的種族問題等等。

3、美國科幻新媒體時代,時間是70年代末期到2000年後(科幻史上就沒有劃分了,我認爲2001年是個門檻,到2008年徹底結束,然後持續走向衰落)

背景政治冷戰對峙到後期,中國瘋狂年代結束,中美關系緩和等等。與此同時,美國影視娛樂行業經過前面半個世紀發展達到巅峰,就像導演希區柯克,庫布裏克大師鋪墊一樣,斯皮爾伯格這一代的電影商業巅峰一樣。

這個標志就是1977年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獲得巨大的成功,它不止定義了美國科幻電影。是美國電影工業,美國流行文化,美國商業模式都有開拓、奠定和引領的作用。

此後,美國科幻娛樂文化迎來長達近三十年的巅峰,我們現在熟知的美國經典科幻電影,電視劇,遊戲,動畫等等,很多原作可能更早,或者受到影響,我感覺超過80%都是誕生在這個年代。

像電影《異形》《銀翼殺手》《終結者》《回到未來》《侏羅紀公園》《黑客帝國》等等等等。

網飛《三體》最大的問題,還真不在于魔改原著

那麽整理一下上面發展有啥意思,2001年蘇聯解體10年,中國加入WTO,美國911開始反恐戰爭,政治等等精力被吸引到中東。如果你回頭去查查,你會發現美國科幻2000年後就大不如前。

科幻文學就像70年代後港台武俠文學一樣,雖然還有溫瑞安和黃易等大師,但是遠不能和黃金時代比較了。科幻娛樂文化,你就會發現經典神作産出這時就大大降低了。

2009年,卡梅隆的《阿凡達》只是技術上的又一次爆發,可看作巅峰時代的過渡期,但同時期正在發生金融危機。

前一年《鋼鐵俠》代表的漫威開始崛起,美國不止科幻文化衰落了,所有類似作者型美國文化似乎都是陡然衰落的,這次金融危機和美國發展帶來的問題,開始顯現出來。

2015年,《三體》拿到雨果獎除了作品優秀,還有第一本的敏感內容,相信了解過的都知道也離不開“小狗們”事件的推動,而“小狗們”能夠出現背後的種族問題和性別問題帶來的政治正確已經鬧了幾年了。

我看完網飛《三體》後,發現美國衰落的,不僅僅是“文化”

我意識到這問題是看到一個影視博主說這部劇基調,別說不是我們想要的中國硬科幻,也不太像美國硬科幻,更像是一部美劇《守望塵世》,末日下人性和人心問題。

我去查了下這部美劇是2014年的,遺憾沒看有過,但我看過另一部同時間,從兩兄弟變成兩姐妹的《超感獵殺》,再結合2015年小狗們事件等。去工業化,去中心化,快樂教育等,導致西方後現代解構主義越來越盛行。

這種多種族,多國家,多性別,多元文化的後現代解構文化廣泛出現就是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

他們新創作出符合時代的作品有經典,各方面也不別扭。但涉及到改編經典時,他們不僅把《三體》解構了,把他們自己的經典也給解構掉了。看看美劇《指環王》《基地》《光環》等等等等。

我爲什麽一開始說中國網友高估了現在美西方資本的野心,因爲他花1.6億美元是爲了賺錢的,在對于中國意識形態確實有嚴防死守,但把原著改成那樣和各種呈現,他們可能真覺得自己幹得很棒(迎合市場)。

我不是個習慣建政的人,也沒有在西方國家長期住過。國內社交平台因爲曆史慣性,關于中西方發展有很多爭吵,但我看網飛《三體》和近年不少作品,我覺得如果用文化倒推社會現實,美西方上上下下的問題應該非常嚴重了。

因爲文化發展基本上晚于社會現實的,中國當前主流文化表達時間普遍沒超過2010年。你看影視劇《漫長的季節》《狂飙》《三體》《繁花》等都那樣,超過的集中在大量年輕人看的偶像劇(《三十而已》都少)。

我們看到網飛《三體》和大量美國文娛作品,似乎也集中在2010年前後,小狗門前後。

我們不說俄烏戰爭和巴以沖突帶來的現實(時間確實太近),你看2018年中美貿易戰到現在7年了,疫情3年到今年過完就5年了,這些反映到文娛作品了嗎?

明顯沒有!

這幾年,美西方的去工業化、去中心化、快樂教育明顯更嚴重了(暫停新能源汽車,波音飛機頻繁出事);性別主義,種族問題撕裂導致的解構主義更加劇烈(我們各種看政治事件,社會事件的樂子)。

當然,中國人是全世界最愛反思的民族了,肯定有人說現在中國年輕人也只考慮自己,成天只想著嘤嘤嘤,確實有一點這個風潮,但遺憾的是從近年中國流行文化反應上看,和美西方完全相反。

2018年貿易戰真是個明顯大曆史分水嶺,從前一年的《戰狼2》,再到後一年的《流浪地球》,再到《長安十二時辰》《漫長的季節》《三體》,包括今年會出的遊戲《黑神話悟空》等等。

這些作品不管題材和表達如何,全都在建立自主工業化,全力推動專業化,剔除前十年自由主義和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再中心化),對于重新分配渴求下有著某些表達,但更多反而更中心化了。

大概就是:我們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影視工業鏈,自己的古代、現代和未來的文化審美。流量經濟和分配不公的垃圾資本都什麽玩意兒。文娛作品涉及行業裏能不能專業點,能不能認真工作各自獨好,你們不談戀愛會死是吧?

大家仔細想想,這些是不是全和美西方流行文化的主張相反?

這是網友普遍爲《流浪地球2》鳴不平,罵《滿江紅》,覺得《熱辣滾燙》躺平十年不真實的原因。

最後,有人肯定會說美西方這種社會文化挺好的,從社會發展角度有可能,但從民族和國家發展角度吧,一直吸血能和平還好,但你參考現在全世界正發生的大事;民衆和精英集體墮落成瘾君子、濫交和虛無主義者;對組織嚴重不信任,個人只想著嘤嘤嘤,

我只能說現在全世界沖突越來越劇烈了,大家只能是拭目以待吧!

3 阅读:390
评论列表
  • 2024-03-24 15:28

    自信自強,再創輝煌!飛馳人生2告訴我們,沒有女主,不談戀愛,依然是好看的電影!![點贊][點贊][點贊]然後,電影《滿江紅》好看的,推薦。[得瑟][得瑟][得瑟]

令狐伯光

簡介:遊戲模型師| 動畫愛好 | 影視産業分析 | 網絡小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