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龍陵:返鄉創業小夥追逐“茶業夢”

滇雲新聞 2024-04-18 10:57:59

隨著天氣轉暖,位于大山深處的保山市龍陵縣平達鄉安樂村,生態茶山又進入了采摘期。連日來,返鄉創業青年劉家波正忙著組織當地村民,搶抓農時,采制春茶,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體驗。

“又是一年茶飄香,阿姐阿妹采茶忙。山清水秀出好茶,安樂茶葉走四方。”當地的傈僳群衆歡歌起舞,共同慶祝春茶開采。

平達鄉安樂生態茶山地處高黎貢山山脈,年平均氣溫12.1℃,平均海拔2014米,茶山面積800多畝,古樹茶591棵,轄區內風景秀麗、生態良好、文化深厚,不僅是遊山玩水的好去處,還是種茶制茶飲茶的好基地。但是,這些茶山在20年前出租外包,後來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成爲了荒野。

2022年底,返鄉創業的平達小夥劉家波開始接手,盤活這片茶山。“我第一次來到這個茶園,看到這麽優質的茶園全部被雜草覆蓋成了荒野,感到很痛心,也很惋惜。”劉家波回憶。

後來,經過多方努力、溝通和交流,當地決定采取“村黨總支+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方式,由村黨總支建設和提供平台,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公司進行茶葉收購、加工、銷售、文化旅遊基地經營、基地茶園管護,徹底改變以往管理不佳、經營不善、效益不顯的困境,以期實現村集體和合作社、公司、農戶多方互惠共贏。

說幹就幹!人工、機械一齊上陣。劉家波接著告訴記者,“當時請了當地的很多村民,過來整理茶園,我們用了上萬個工,通過手工除草、機械除草、開挖毛路,才打整出現在的樣子。”

如今,這片躲在大山深處的生態茶園,已經煥發出生機,綠蔭庇護下的茶園,長滿了鮮嫩的茶芽。“我們3月底開始過來采茶,每天有80元的收入。”傈僳族大姐余順蘭一邊忙著采茶,一邊說,“今年的茶樹芽發得太好了,這個山頭的采完,那片山坡的又能采了,應該在家門口就能務工好長時間。”

劉家波告訴記者,3月底以來,到現在共用采茶工100多個。今年的明前茶能采2000公斤左右,可以加工成500公斤左右的成品白茶。

說到白茶,只是當地的茶産品之一。當地已成功注冊“龍貢山”商標,在嚴守“生態關”的基礎上主要研産綠茶、白茶、紅茶、熟茶四個系列産品。

“在做茶時,我們主要以最生態的方式來加工最生態的茶葉。比如說,管理茶園都是以生態的方式來進行管理,加工白茶就無需任何的機械和手工,直接放在涼棚裏,白天太陽曬,夜晚月光照,用最生態的方式來還原它最真實的味道。這樣做出來的茶特別香、特別甜,回甘也特別好。”劉家波一邊指導工人晾曬茶葉,一邊說,“除了白茶,我們的手工生茶也在傳統工藝上改進,在鐵鍋裏面就完成了茶的揉撚和破壁,出鍋就直接晾曬,不再進行二次揉撚。”

除了采制茶葉,依托當地茶山片狀分布的優質生態茶林資源,公司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集民宿、餐飲、采摘及茶制作體驗園、茶空間、研學基地、傈僳族民族舞台、遊客中心等于一體的茶葉莊園。雖然目前工程建設還沒有完工,十月份才能開業迎客,但已經吸引了好多遊客前來體驗觀光。

遊客李春玲和小夥伴在山間的“烤茶室”裏,圍著火塘一邊聽當地有名的“三躥茶”故事,一邊盡情品嘗今年的新茶。她說:“‘三躥茶’和平常喝的茶不一樣,聞起來很香,因爲它是烤過的茶。第一口喝上去有點苦,喝第二口回甜味就慢慢上升了,喝著挺舒服的。”

“今天我們來這個美麗的茶莊園,不僅和傈僳群衆打歌,還體驗了采茶、制茶、品茶的過程,感受了當地的茶文化,整個過程讓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等到茶莊園正式開業迎客後,我還會約著親朋好友一起過來玩。”遊客石麗薇高興地說。

“茶園變景區、茶山變金山”。在農村廣闊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返鄉創業,都有著自己的“築夢”計劃,劉家波也如此。

劉家波表示,下一步,會繼續和當地一起發力,深入推進“茶”爲基礎、“旅”爲媒介、“文”爲內涵的融合發展模式,讓更多的茶農參與到公司的發展中,然後做出更多的産品,著力推進茶産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徐靜 尹純助 王佳鳳 羅應娣

0 阅读:0

滇雲新聞

簡介:保山日報新媒體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