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高質量發展,主打一個“紮實”

人民網 2024-04-11 10:20:43

在4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開宗明義指出山東被賦予的“國之重任”: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山東何以“先行”?面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課題,這個北方經濟大省又將以怎樣的姿態作答?

記者觀察到,在周乃翔的發布辭中,“紮實”一詞出現了六次。這與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推動山東經濟量質並舉、行穩致遠,紮紮實實把山東的事情辦好”相互呼應。

“紮實”的表述和思路折射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底色,也成爲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一把標尺。

2022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是黨中央提出“雙碳”戰略以來,全國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爲主題的戰略布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國發文件賦予山東的重大戰略任務。

彼時的齊魯大地,無疑爲之一振。在全國的棋盤縱橫中,山東作爲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不僅要順勢而爲,更要“先行”一步,乘勢而上。這個“勢”,便是著力探索轉型發展之路,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大勢。

大潮澎湃,山東靠的是一路實幹。

2022這一年,山東作爲“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蓄力已久。走在“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道路上,産業結構偏重的“大象”山東插上了新翅膀,新的獨角獸、瞪羚開始奔跑,“四新”經濟逆勢上揚,“十強産業”轉型蝶變。多重矛盾疊加、多種困難交織的複雜局面下,山東始終保持著穩紮穩打的發展韌性。

2023這一年,是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開局之年。周乃翔用“量質齊升”來形容山東經濟: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去年達到9.2萬億元,萬億級城市達到3個;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占比超51%、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經營主體達到1474萬家;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深入實施,濟南、青島都市圈獲批建設。

一組對比數據,展現出山東經濟發展軌迹的向“綠”而行——“十四五”前三年,山東的萬元GDP能耗下降了15.8%,而經濟年均增長6%,以更少的能耗支撐了經濟高速增長,對山東來說,這意味著要始終保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決心和定力。

脫下“滿身灰”、披上“生態綠”。經濟大省如何 “挑大梁”?傳統工業家底豐厚的山東,需要更爲適合本土體質的規劃。山東人基因中的齊文化和魯文化兩種底色,則決定了他們求實效,亦謀長遠;穩紮穩打,亦創新求變。

穩,是因地制宜的穩紮穩打。記者梳理發現,山東工業經濟“頭號工程”今年提出“力爭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52%左右”“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到90%左右””確保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三個數字目標——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山東一手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一手抓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穩中求進、以進促穩。

變,是先立後破的創新之道。周乃翔提出的第一個“紮實”,落腳爲“紮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他說,山東將實施新質生産力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強化科技創新,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領域,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強化産業升級,搶抓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重大機遇,加快構建6個傳統産業、9個優勢産業、9個新興産業、7個未來産業組成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新興産業、未來産業如何合理布局?立與破,考驗眼界和定力。

從紮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到紮實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再到紮實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紮實推進海洋強省建設、紮實推進美麗山東建設、紮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六個“紮實”,短短68個字,勾勒出的卻是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齊魯青未了,奮進正當時。攜泰山之地利,扼黃河之波濤,山東的高質量發展,更新、更綠、更紮實,正爲中國式現代化的星辰大海踏出“走在前”的堅實足音。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