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更猛了!2個強力祛濕法,內濕外濕一並鏟除,不留後患!

晴晴聊健康 2024-04-25 03:23:13

最近廣東的持續大暴雨真的把廣東人整麻了,濕氣更猛了!果然谷雨時節最多雨!

日常祛濕可能效果不好,今天胡勝林醫生再跟大家淺聊一下祛濕這個事情。

01

濕氣是如何形成的?

濕氣有內外之分,外濕會增加內濕的形成。

一爲外濕,外界環境中濕氣增高,超出身體代謝範疇,濕性重濁黏滯,故而減慢身體正常運行,黏滯不去。

二爲內生濕氣,胃受納消化水谷,脾吸收運化升清,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肺爲水之上源,通過肺的宣發肅降,清者輸布全身,濁者下注于腎,腎爲水之下源,經過腎和膀胱的氣化作用,調節體內水液平衡,將糟粕排出體外。

內源性濕氣本質是人體的水谷精微,是因髒腑功能代謝失常,停滯而成邪。因此,內源性濕氣形成與髒腑平衡密切有關。

2024年爲甲辰龍年土運太過,濕氣過旺,加之春季木氣過亢,更易加重脾胃不和,中焦阻滯,內生痰濕。

02

困濕,會有什麽表現?

外濕多困于表,上焦及中焦,濕性下注,日久可及下焦。

濕困上焦:常表現爲頭重如裹,自覺頭部如有物包裹,感覺遲鈍僵硬,且易頭發油膩、面部閃閃、舌苔白膩或水滑。

濕困中焦:濕困中焦以滯中爲主要表現,表現爲納食不香或不欲飲食、口淡乏味、腹痛、腹瀉、身體沉重困乏等症狀。

03

普通祛濕法不夠力度?

平時祛濕,你總是土茯苓煮瘦肉、四神湯嗎?

力度不夠的!

因爲利小便之水濕來源于血液循環中,那麽利小便後,有效血容量減少,身體會出現口渴症狀,讓人體從渴水中重新獲取,平衡身體有效血容量,雖然利小便後有身體輕松之感,卻不能從根本解決濕困的問題,因此本人並不推薦。

祛濕之法因人而異,簡單而言有兩種:

1、表濕宜散,芳香辛燥散水濕:常見用的中藥是生姜、藿香、佩蘭、草果等;

2、裏濕宜化,溫陽化濕肺脾腎,加以疏肝理氣:常見用中藥如:黨參、白術、蒼術、陳皮、蘇葉、蘇子、沙苑子、補骨脂、香附等。

社濕的方法因體質、因病而異,需要仔細辨證斟酌後開方。如果您有以下幾種情況,建議直接找醫生祛濕更爲適合:

●頭重如裹、精神不爽利,甚至感覺遲鈍;

●頭發油膩、頭屑多或脫發明顯;

●食欲不振、長期便溏/便秘;

●長期腹脹,或胃痛腹痛,並有慢性消化類疾病。

要祛濕,就要非常注重飲食做到一下幾點:

1. 少吃甜食,易生濕阻滯中焦;

2. 少飲涼茶,寒涼易傷脾陽,可加用辛散的食材輔料,如胡椒、生姜、豆蔻等;

3. 有氧運動是最好的祛濕方法,如快走、跑步、球類、太極、遊泳等,建議每次持續在30分鍾左右,根據身體狀態調整,在廣東遊泳後建議再快走20-30分鍾。

最後,因濕而誘發的問題還有很多,需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可一概而論。

提醒:本文爲醫學科普,供讀者參考學習,中醫看病需辨證論治,如有不適症狀,請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0 阅读:4

晴晴聊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