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城中之城》成了“向上創作”的新樣板|專訪愛奇藝楊蓓

讓娛樂穎動而出 2024-05-09 23:01:03

作者|阿po

《城中之城》在網播推出“加更禮”的當晚,愛奇藝熱度峰值達到9695,位居今年愛奇藝熱度TOP3。在電視台,該劇攬獲CVB年冠,憑借3.754%的收視率刷新了2024年央一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率單日最高記錄。

這部劇的台網熱播,再一次印證了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晖強調的市場方向:最大的爆款一定來自于現實主義題材。

導演滕華濤是當下國産劇市場中最會用影視作品記錄某個時代切片的導演,他與《城中之城》的原作者滕肖瀾不止初次合作,彼此的默契之下,誕生了一部在金融城裏上演的人性大戲。

“金融城”是定語,真正的核心是“人性大戲”。

2020年,當愛奇藝高級副總裁、總制片人楊蓓第一次看到《城中之城》的小說時,就被深深吸引了,“除了人物角色很有意思,職場生存狀態被寫出來,重點的故事主題落在了金融人面對利益和誘惑的選擇上,剖析出人性的複雜和多變。”

中國人看戲向來看的是人物關系,人物關系的前提是人物的活靈活現,楊蓓透過小說看到了這個本質。

當然,作爲一部將要與平台合作的項目,制片人的喜好是一方面,平台工業化體系下的標准又是一方面。講述“人性之爭”與“人性之變”的《城中之城》恰好被雙方面複核出具備“現實”與“創新”的意義,如今得以有四年後播出時的高熱盛況,又何嘗不是應驗了愛奇藝對優質項目的洞見水平。

城中之“人”,各有“灰”度

金融行業的職場故事,是《城中之城》給觀衆的初印象。故事由“戴行之死”的謎團,牽出趙輝與陶無忌兩代銀行人在作風上的信念傳承與變化,由此輻射趙輝同學所在信貸機構等更大範疇的金融行業現狀。

職場作品切忌虛假和裝腔,即便後續故事再深度,觀衆如果在第一觀感上覺得假,就難以入戲,更莫談以後。三位編劇中,卞智弘是資深金融記者出身,可以提供另外兩位編劇吳楠、田雨很多行業指導,導演滕華濤帶著團隊在籌備期做了大量實地采訪,夯實了職場部分的創作基礎。

“需要錢的不給,不需要錢的追著人家跑。”“我早就說過,對公部沒有好人!”嘈點過于真實讓銀行對公部從業者看了直苦笑;苗徹登場自報家門“華東審計部”,“審計部的誰要認識?”審計人紛紛破防。

沒有教條地職場特色羅列,僅僅從銀行職員的日常對話中透出熟悉的台詞,金融人一邊笑說自己下班看劇感覺還在上班,一邊忍不住要看故事裏的“自己”是什麽模樣,生活得怎樣。

一部戲讓觀衆“看進去”很重要,落地化的職場真實感提升觀衆的入戲效率,拉近觀衆與角色的距離。另一方面讓觀衆入戲的,是在台詞之間,主要的角色都立起來了。“戴行葬禮”一場戲,趙輝與蘇見仁、苗徹、謝志遠的中年金融F4人物關系清晰可見。

趙輝在全劇的長線中都在透露內心的掙紮,保住白襯衫不變灰和女兒的眼疾之間如何抉擇,也很難說真正摧毀他、讓他踏出錯誤一步的,是不是看見外人空降行長的那一刻,40多歲男人職場尊嚴的破碎。

即使是看似成功的中年男性,外有職場家庭困境,內有心靈掙紮拷問,打工人共情了,人性的灰度也出來了。

“男人至死都是少年”的蘇見仁,是楊蓓在小說文本裏看見並不討喜的角色,劇中在滕導的調教和演員的诠釋下,帶著和年齡反差的喜感變得“人見人愛”,相比同學們,有心眼但並不聰慧的蘇見仁,對愛情卻有十足執著,無法定義其好壞,觀衆難免對深情之人動容。

審計人苗徹是海歸“掃地僧”,帶著看盡繁華、目空一切的正直,也會因爲一罐鐵蓋茅台被貶值,如此剛正的人也不止一面,在人情社會裏工作,多有此種困苦。謝志遠與吳顯龍,表面談情實則牟利的商人形象,在塗松岩和王勁松的表演下也多有反轉。

“灰度和動人是可以並存的,觀衆能夠看清善惡,也會爲人格魅力著迷。角色一旦做出複雜性,每個人都有不同尋常之處,人格魅力自然就出現了。”楊蓓深谙看劇先看人的道理。

群像難做,一旦做成,人格魅力的疊加下,就能打破特定受衆的界限,輻射到更廣普的人群,這也是楊蓓對這部劇的信心來源。在會員完結的五日之後,趙輝陶無忌師徒究竟誰對誰錯,周琳應該選趙輝還是蘇見仁更幸福,討論聲依然在社交平台不斷發酵。

這座金融城裏有廣闊天地,觀衆愛看的始終還是城裏的芸芸衆生。

創作如何向上“捅”半寸

這幾年的國産劇越來越少做金融題材的故事,唯有今年看見了增加的苗頭。做小衆行業經常被認爲是一種“創新”,但楊蓓直言,“金融題材是行業劇裏的高地,很特殊,不過創新的還是故事核心對人性的深度探討。”

所以金融題材影視劇的少,代表的是數量上的稀缺,而不是題材上的紅利,稀缺的是創作一個特定的金融生態圈,把典型的人物們放入生態圈中,讓觀衆觀察人性後得到警醒。

四年之後的今天,楊蓓仍然清楚地記得,項目敲定合作那天,她與另一出品方興格傳媒董事長楊文紅坐在可以看見黃浦江的那張會議桌上,兩人默契地確認合作後非常興奮,雖然知道未來路漫漫,但一部優秀作品的幼苗已經掌握在手裏。

“雖說覺得很難,我們都知道會很難,可能改出來會有點沉悶,還帶著些行業門檻,但確實小說對人性的剖析太有意思了,所以在小說階段就很快達成了合作意向。”當時的那段回憶在楊蓓的腦海裏還很鮮活生動。

難度之一是如何消解行業帶來的門檻,後來在每個環節的創作中,複雜的人性展示出具有灰度的人格魅力,加上不同崗位裏都透露著打工人日常的不易,觀衆還是共情了。

可以看到《城中之城》的主要演員平均年齡40+歲,卻吸引了年輕網友們在社交平台每天探討角色的動機和走向,除了集均收視登頂之外,愛奇藝熱度也每日攀升,28天播出期中連續19天超過9000。

播出前預期的用戶畫像是中年高知群體,播出後發現明顯輻射到了年輕觀衆,其中女性觀衆也表現出觀劇偏好,這是讓楊蓓很欣喜的,但並不意外,證明這一創作方法成功了。

難度之二是在于既然要做出角色的複雜性,那麽每個人物都會被打上灰度,從大面的陣營對抗來說可能有對錯,但深入到每個人的內心,總歸藏著一些不可明說的小九九。

陶無忌是絕對正義的嗎?拿著戴行的推薦信給趙輝的那一刻,已經跳過了普通打工人自然升遷的程序。苗徹是絕對正義的嗎?他在剛剛得知趙輝女兒被捐款的一刻,敏銳地察覺到了善款來源可能的異常,但沒有深究。

整部劇40集的劇情主線是“圍剿趙輝”,一名有理想有執著的金融人的墮落不是一蹴而就,是裹挾在諸多人物的自私與陰謀裏慢慢下墜。

楊蓓對一名網友的評論印象深刻,“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挫折、考驗和挑戰,越是黑暗的時刻,越要讓自己心中的那盞燈始終點亮,相信光明在面前,正義最終能戰勝邪惡,美好的人生只有在正確的軌道上才能走得長遠,才能更加穩健。”

楊蓓也想過,如果趙輝在被圍剿的時刻,有一雙手拉他一把,結局會不會變得不一樣?

但影視劇的社會責任,就是警醒觀衆,展示出最嚴峻的可能性,創作者也無需畏懼,可以將鏡頭對准偏差者進行深刻描摹。所以劇中趙輝以絕對的戲份成爲最主要的人物,顛覆了觀衆的刻板印象,也讓觀衆有充分的時間走進趙輝的生活與工作,體會他的人生。

王曉晖今年提出了“向下共情、向上創作”的創作方向,核心是“勇敢地創作”,兩種創作方向是弘揚真善美的溫暖現實主義和鞭撻假惡醜的批判現實主義。

過去不敢寫的,未來要打破,非黑即白是最淺顯的表達,創作不需要避諱具有灰度的東西,而是還原人性的真實,不斷提高觀衆的藝術審美,因爲如果不向上捅破天花板,地板就會被打穿。

挖出時代裏的每一個小人物

先人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的說法,今天的金融城裏,人性面對利益與誘惑的選擇和爭鬥,又未嘗不是一種人民生存現狀的真實刻畫?

人民,可以具體到人物的個體,比如愛奇藝近幾年爆款中最矚目的“小人物”們,也是未來影視創作需要重點挖掘的對象。

在楊蓓看到《城中之城》的同一年,《人世間》的劇本也遞到了她手上,以北方城市裏“光字片”社區人民生活的變化映射整個中國從70年代到90年代變化的故事裏,充斥了小人物們,大部分觀衆看見了自己在那個年代生活的縮影。

最會寫出中國不同百姓“人味兒”的編劇高滿堂寫出了年初熱劇《南來北往》,兩代鐵路幹警精神傳承的故事,融入了鐵道家屬社區的生活百態中。

接下來,楊蓓還有很多小人物的故事想展現。比如《我是刑警》有著對刑警群體深刻且感人的描繪,當大衆歲月靜好時,那些爲我們負重前行的人在做什麽?

冒險類型的作品漸漸成熟,《國寶耀世》選擇用護寶反盜的案例還原真實考古人的現狀,進一步讓大衆思考千年前的文明寶藏能夠爲整個中華民族帶來一些什麽?

張國立、王剛與張鐵林的“鐵三角”回歸劇《老家夥》裏可以看見老齡化社會的現狀,面對養老問題的老年人與疲于生計的青年人,在生活碰撞中又會牽出怎樣的思考?

在楊蓓的理解中,“小人物”們可以在很多角落挖掘,在金融城、光字片,鐵路家屬區、刑警隊、考古隊、養老社區裏……無關一個人的貧富貴賤、職位高低、生存年代,只要是真實存在過的每一個人,都有影視內容挖掘的價值。

正如“不要留我一個人面對整個世界的風沙”所言,長視頻內容創作者不會放棄讓任何一個個體在影像中看見自己的機會,如果創作過程艱難,可以像《城中之城》孵化得久一些。

前晚,愛奇藝全新“微塵劇場”上新了首部作品《我的阿勒泰》,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改編,散文如何影像化?在播出之前是無法想象的。上線後,觀衆卻被劇中一個個質樸的小人物打動,讓這次勇敢的創作聽見了觀衆的掌聲回響。

哪怕以嚴肅文學爲基底的“大家劇場”與“微塵劇場”面臨挑戰,但楊蓓認爲,長視頻平台真正的責任,正是用自己的力量爲這些“精神良藥”般的作品創作保駕護航。

“未來,現實題材創作的重心是不會變的,考驗的就是我們創作者對社會的洞察力,能挖出時代裏的每一個小人物。”

0 阅读:31
评论列表
  • 2024-05-10 03:42

    金融城裏有廣闊天地,觀衆愛看的始終還是城裏的芸芸衆生。看的各種各樣表演:比較好一部金融劇

讓娛樂穎動而出

簡介:娛樂界大佬投資秘辛,文化傳媒炒作密碼,讓娛樂穎動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