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禧堂最大秘密,就藏在那副對聯之中,林黛玉一看就明白了

君箋雅侃紅樓 2024-05-10 10:23:59

❂作者: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簽約全網維權,抄襲剽竊搬運後果自負

林黛玉初進榮國府,比劉姥姥兩進榮國府更重要。她的所見所聞,也比劉姥姥看的更多更深刻,影射和伏筆的意義也就更大。

林黛玉眼中的賈府人事,既有對她自己的伏筆,也有對賈府未來的伏筆。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在榮禧堂所見,是未來至關重要的伏筆。

榮禧堂內藏著的“秘密”,也因此展開。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爲您講述《紅樓夢》裏的那些事兒

(第三回)進入堂屋中,擡頭迎面先看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著鬥大的三個大字,是“榮禧堂”,後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金蜼彜,一邊是玻璃海。地下兩溜十六張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對聯,乃烏木聯牌,鑲著錾銀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莳拜手書。”

在說榮禧堂的“秘密”之前,需要知道“榮禧堂”是什麽地方。

當時林黛玉從賈赦家中出來,從西角門回到了榮國府內。衆嬷嬷引導著林黛玉往東轉彎,穿過一個東西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後,儀門內大院落,上面五間大正房,就是榮禧堂。

榮禧堂的位置在敕造榮國府的三間獸頭大門進來,正對的“向南大廳”之後。

“向南大廳”便是榮國府一進大院的“大廳”,屬于外宅核心“正堂”。

南大廳後,便是內儀門,俗話說的“二門”。

二門進來便是內宅的一溜五間大正房,就是榮禧堂,爲內宅正堂。

後來甯國府除夕祭宗祠,供奉甯榮二公的“影”處,便是甯國府的“榮禧堂”。

榮禧堂是當家人賈政的起居核心。相當于內宅客廳。

當然,榮禧堂並不接待外客,只有家中子孫才得進入。

賈政日常辦公會客是在外書房和小書房夢坡齋中,也都在二門外,南大廳範圍的院落內。

原文寫“黛玉便知這方是正經正內室”,說明榮禧堂是賈政王夫人的正房,爲敕造榮國府的核心。

平日要給賈政王夫人請安,爲他們祝壽,接見子孫叩拜都在這裏。按說林黛玉要見賈政,也應該在此處。不提。

了解了榮禧堂的功能和作用,才更容易明確榮禧堂的意義。

“榮禧堂”三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小字寫的是“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代表先帝禦賜之意。也是這塊匾能夠用“赤金九龍青地”的原因,是榮國公掙得的殊榮。

匾額下面的正堂牆上,懸挂的是一副“墨龍大畫”,也就是水墨“雲龍圖”。

具體可以參考南宋畫家陳容的《九龍圖》。

爲什麽是墨龍,原文沒有交代。但根據《九龍圖》所寫,可知“雲龍”最爲遒勁有力,也最是勇猛剛毅,有“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之意,是對榮國公武功卓著的贊譽和對賈府子孫的期許。

至于畫下紫檀大案上陳設的一尊近一米高的青銅古鼎,當屬商周遺物。預示榮國公世襲傳承。

鼎的左右金蜼彜、玻璃海,是賈府富貴和傳承象征,倒無需多說。

若非國公之尊,哪有這等氣象。

關鍵在地上兩遛十六張楠木交椅,是賈家子孫相聚落座之所。平時家中子侄兒孫濟濟一堂便在這裏。

但以上都是榮國府必有的氣象。真正重點不在這滿堂的富貴和威嚴,而在那副烏木聯牌對聯。

“烏木”是指古時候沉于泥土或者河床之下,經過千萬年而不朽的名貴木材,又名陰沉木。

烏木有兩個特點:

一,名貴,萬年不腐,可作傳承之意。

二,枯木。便與林黛玉有了聯系。黛玉判詞圖畫,就是兩株枯木代表了“林”。

如今的兩塊“烏木”,一左一右恰好是“林”字,可知烏木所刻的對聯之上,必有與黛玉有關之言。

“座上珠玑昭日月”:

“座”指的是那十六張楠木交椅,座上就是賈府的子孫。

“珠玑”本意指珠玉珍寶,這裏代指賈家子弟是珠玉人才。

“日月”爲尊,既贊頌賈府子孫光芒萬丈,可比日月。

“日月”也代表帝王,預祝賈府子孫都是輔佐帝王之材。

白話解釋:賈家子孫後代都是甯榮二公那樣具有輔佐帝王的良才美質,文韬武略可鑒日月。

“堂前黼黻煥煙霞”:

“堂前”還是指榮禧堂上聚集的賈府子孫。

“黼黻”[fǔfú],泛指禮服上所繡的華美花紋。

《晏子春秋·谏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繡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又代表了爵祿和富貴。

唐代崔湜在《故吏部侍郎元公碑》提到:雅尚沖漠,脫落人事,鼎鍾黼黻,罔汩其志。

“煙霞”,指交相輝映的氣象,如雲霞爭輝。

白話解釋:賈府子孫青出于藍勝于藍,各個爲官做宰,聚在一起朝服紋飾如雲,氣度俨然。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言外之意是說賈府未來人才輩出,簡單概括就三個字:滿堂笏。

這幅對聯顯然是個“馬屁對”,也是美好祝願。

甯榮二公自然希望家族千秋萬代以傳世。“鐵門檻”永固千年而不倒。

但只靠祖宗福蔭肯定不行,還需要子孫後代前赴後繼努力,個個人才濟濟,青出于藍勝于藍。

對聯便體現了這個意思。

重點是刻在“烏木”之上的意義,則是暗示賈家要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

畢竟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既然烏木與林黛玉有關,還要看最後那行小字上的伏筆。

原文寫道:“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莳拜手書”。

“穆莳”是東安郡王,是與甯榮二公合稱“四王八公”的四王之一。

東西南北四王,毫無疑問是皇家子孫。

東安郡王的落款極爲客氣,直言他與甯榮二公既是同鄉,也是世交,更從小得到賈家的教導,是一起成長起來的“好兄弟”,一起撒尿和泥長大的發小。

可知甯榮二公的出身也不是草根,而是與皇族關系密切的家族。

這裏要注意“東安”郡王的封號。

東爲上,東安就是上安。上爲皇帝。讓皇帝安心才能福蔭不絕、榮華富貴。才是傳家永固的“基礎”。

“東安”爲吉,與後文出現的“南安”恰好對立。

南安郡王的難安,隱喻“難安”,爲禍。

後來劉姥姥講述“雪下抽柴”故事,沒說完南院馬棚就起了“火”,通禍。預示南爲禍。

而賈母八旬之慶,有南安太妃來慶壽,預示賈母日後寢食難安而死。更有“粵海將軍”邬家送來玻璃炕屏。

玻璃炕屏前後出現過兩副,一副是王子騰送給王熙鳳的。一副是粵海將軍送給賈母的。

王子騰身爲九省都檢點,爲北方邊防重鎮的節度一把手,是賈政小舅子。王家隱喻“亡家”。

粵海將軍相當于廣州將軍,南方邊防的節度一把手,與賈府關系密切。邬家隱喻“無家”。

亡家,無家,便是賈府日後抄家的根源“禍事”。

而王子騰與粵海將軍一南一北,手握軍事大權,便暗示賈家之敗與軍權有關。

而南爲南安郡王,北爲北靜郡王,

賈家與這南北兩家結黨,軍權威脅到皇帝,最終引來抄家之禍。

甯榮二公軍功起家,最爲皇帝忌憚的也是“軍權”,終究爲其所累。

如何才能“破局”?

遠離“南北”,向“東”看,靠近忠誠于皇帝才能保平安。

便是東安郡王“穆莳”,給賈家出的救命良方。

“穆”爲木。“莳”爲石。

“穆莳”豈不就是“木石”?

林黛玉的意義就在這裏體現出來。

木石姻緣所代表的是賈家放棄軍權,走詩書傳家之路。只有忠順皇帝,不以軍權爲禍,才能夠子孫後代富貴綿長,人人成長爲輔國濟民之良才美質。

如何棄武從文?改換門楣門風即可。“好媳婦旺三代”,迎娶好媳婦,教養子孫、培養文氣即可。

林黛玉不但出身四代列侯之家,更是典型的詩書大家。

林如海在家族爵位終止後,憑借一己之力考取探花郎,便說明林家的文風和底蘊。

“木石”借“筆墨紙硯”預示詩書傳家,表明林黛玉具備改變賈府門風文氣的能力。

後文她輕松教育香菱成爲詩人,就可見一斑。

把香菱換成賈府子孫,林黛玉善于因材施教,喜歡讀書科舉的就讀科舉仕途之書。喜歡詩詞歌賦的就鼓勵吟詩作賦。喜歡其他雜學文章的也不揠苗助長。長此以往,賈府文風就會慢慢被培養出來,豈有不興旺的?

《說文》解釋:莳,更別種也,意思是移栽。

賈府的“根”在軍中,就像“木”成長紮根一般,盤根錯節。

要想可保無虞,讓皇帝安心,讓賈家“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子孫興旺,就要“移栽”,放棄軍權改爲詩書傳家。

不對皇帝有威脅,皇帝允許賈家自由發展,才會迎來“滿床笏”的興盛。

東安郡王穆莳,便體現了這層隱喻。

而賈府放棄軍權,讓“烏木(枯木)逢春”,書香傳世相得益彰,機會就在林黛玉身上,需要木石姻緣。

你就說曹雪芹的巧思,妙不妙絕?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0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