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的三個絕招

嘉賓商學 2024-04-10 11:55:30

如果說黃仁勳卡了全球大模型的脖子,那麽張忠謀就是卡了黃仁勳的脖子。

英偉達算力芯片總是賣斷貨,一面是需求真的大,另一面,也是産能真的跟不上。

目前能滿足英偉達技術要求的,只有台積電的CoWoS方案,這也是全球最先進的AI芯片封裝技術。英偉達的需求一年翻兩三倍,台積電的産能建設肯定跟不上。再大的客戶,也得老老實實排隊等著。

不只是英偉達,全球主流的芯片設計廠商,基本都受制于台積電,尤其是最先進的3nm制程,台積電良品率遠高于三星,幾乎是大廠唯一的選擇。

台積電創始人、耄耋之年的張忠謀,依然是全球芯片霸主。他要是哪天身體不舒服,整個芯片産業鏈都得跟著跌。

那麽張忠謀究竟是怎麽成爲芯片滅霸的?簡單說,就三招。

第一,是顛覆行業邏輯。

要把芯片造出來,總共分幾步?三步:設計、制造和封裝測試。

芯片行業的一代目,比如德州儀器、英特爾、三星,三步都是自己幹,業內叫IDM模式。

這種模式很大很酷,也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但是成本實在太高了。一座晶圓廠的建設成本就要幾百億美元,再加上設計、封裝測試,家裏沒礦根本做不起。

但是回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代目們也想不到什麽好辦法,反正大家都這麽幹,而且成本高也是護城河。

1987年,56歲的張忠謀創辦了專門做芯片制造的台積電,成爲一條鲇魚。

在此之前,他已經在德州儀器幹到了總經理,曾在全球掀起過半導體大戰,豐富的行業經驗,讓他發現了IDM模式的問題,並給出自己的方案:你們只管設計,制造、封測外包給我。

相當于大夫只管開方子,台積電照方抓藥。大夫省心省力,可以專心搞研究。而且我只抓藥不看病,你也不用擔心我抄你的秘方。

聽著很美好,但是一代目都不願意。我自己就有藥房,你給我抓藥,我的藥房豈不是白弄了?

好在他們也不是鐵板一塊。當時英特爾剛轉型做CPU,張忠謀提出,你們從頭開始做CPU不容易,不如先集中精力搞設計,把制造的事兒交給我。你要是覺得我們有啥問題,盡管提,我們全改。

在一口氣改掉200多個問題後,台積電終于通過英特爾的考核,拿下大單,從此客戶源源不斷。

隨著芯片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沒人再願意搞什麽IDM了,如果你非得自己設計自己造,等你的産品拿出來,對手下一代産品都要發布了。行業邏輯顛覆者台積電,成爲誰都離不開的存在。

張忠謀成爲芯片滅霸的第二招,是對專利的變態重視。

台積電已經連續8年位于中國台灣專利申請冠軍,一年研發投入將近400億(人民幣),是大陸最大同行的七八倍。

在創業的前十年,台積電跟其他芯片代工廠一樣,都是找IBM拿技術授權。1997年IBM研發出130納米的銅制程方案,按過去的速度,從出方案到量産至少要5年。台積電沒有等現成的,2000年決定自己幹,當時的台積電遠沒有今天的規模,這麽幹就是玩命,但是張忠謀掏光了家底也要技術獨立。他們比IBM晚出發3年,結果量産時間比IBM還早1年,台積電的江湖地位再上一個台階。

張忠謀不怕花錢,只怕下面的人不敢花錢。

2006年,75歲的張忠謀第一次退休,接班人蔡力行爲了省錢,裁員降薪降研發,而三星順勢挖人,連技術骨幹都挖走了。張忠謀勃然大怒,在2009年宣布蔡力行下課,他要重掌台積電。張忠謀回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新增10億美元研發經費,要求只有一個,盡快給我花出去。

研發專利要重視,保護專利更要重視。一路走來,他幾乎把同行告了個遍。先後四次起訴大陸最大同行,總計索賠170億(人民幣)。那些跳槽的技術骨幹,幾乎都收到了法院傳票,你能把人挖走,但是台積電的起訴能讓他幹不了活兒。

雖然芯片代工科技含量高,但說到底還是制造業,而制造業的關鍵是工廠和産線。

造價上百億的産線、上千億的工廠,你敢不敢、舍不舍得投,是決定成敗的最後一環。

張忠謀不但敢投,還敢逆勢投,在行業下行周期猛砸錢。

他明白,芯片代工業總在供不應求或供過于求之間搖擺;如果要選,台積電甯可選産能過剩,因爲産能過剩只會帶來財務損失,但産能不足就會錯過上行周期新增的市場。

如果你想等市場好轉了再增加投資,那肯定吃不上熱乎的,因爲一個工廠從建設到量産要兩年時間,等建好,行業又衰退了,兩頭打臉。

要擴張,必須敢于逆勢下注。

比如2022年下半年,手機、電腦、電視等芯片終端需求下滑,芯片行業開始衰退,台積電卻決定建五座新廠。其中僅日本熊本晶圓23廠,總投資就達到600多億(人民幣)。

等到行業上升期,這些産線就會變成搖錢樹。

2018年,張忠謀再次退休,頤養天年。他的芯片戰爭結束了,而戰場永遠都在。

出品 | 嘉賓商學

0 阅读:0

嘉賓商學

簡介:商界引領者的黃埔軍校,是中國唯一的全案例學習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