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新推劇場,《我的阿勒泰》能成接力爆款嗎?

另鏡 2024-05-09 16:17:58

作者|晨曦

編輯|陳秋

運營|陳小妍

另鏡(ID:DMS-012)

阿 勒泰 ,這個位于中國北疆地區的邊境城市,近年來因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樣的民族文化,引發了旅遊熱。 而近日阿勒泰再次火爆,是因一部改編自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我的 阿勒泰 》迷你劇作品。

4月7日,由愛奇藝出品的《我的阿勒泰》在第七屆戛納電視劇節進行了全球首映,且該劇已入圍本屆戛納電視劇節最佳長劇集競賽單元,是首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長篇華語劇集。這也是繼迷你劇《平原上的摩西》入圍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以來,愛奇藝在迷你劇領域的進一步探索。

4月25日,《我的阿勒泰》在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舉辦了亞洲首映。在三集展映後,該劇導演、編劇滕叢叢在現場評價創作過程是理想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相遇。

  

滕叢叢曾于2019年自編自導個人首部電影《送我上青天》,《我的阿勒泰》則是她執導的第一部劇集。談到選擇做《我的阿勒泰》的初衷,她表示,不管是電影還是劇集,在廣袤的中國土地上是有各式各樣的故事發生,也有很多非常精彩的題材可以去開發。這是創作者應該有的責任和擔當,如果再去講一些老生常談,或者見過無數遍套路的故事,是一件比較乏味的事。

“時代一直在往前走,有的時候觀衆的思想甚至會走在創作者前面。我們有一些責任,讓思想、看世界的角度、靈魂走得稍微比觀衆遠一點。這樣你拍出來的作品,才值得觀衆去花他生命當中幾百分鍾,去看一點不一樣的故事,我覺得這是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意義之所在。” 滕叢叢說。

不過,與該劇相伴的迷你劇、創新的影視化改編等關鍵信息也成外界關注的焦點。

迷你劇一詞源于國外,是介于電視劇與電影中的一種影視形式,簡單說可以理解爲小投資制作的電影,大投資制作的電視劇。近年來,隨著相關的政策導向、頭部演員的入場、各大網絡視頻平台的內容傾斜以及投資體量的升級,使我國網絡迷你劇成爲一個新的發展風口。但目前,網絡迷你劇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存在敘事能力較弱、類型紮堆、內容同質化等現象,但在其進化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對未來迷你劇的創作開拓空間十分必要。

而文學作品改編影視劇話題,其實並非新鮮事。有評價稱,影視作品之所以會向文學“求援”,是因電影行業缺乏好故事,或許能爲當下的市場增添更優質、新鮮的選擇。而文學改編的難點在于該如何走出文學,也就是說,文學改編並不意味著“拿來主義”的改編,而是從文學原著到影視劇本,再到拍攝甚至剪輯,都一直是一個不斷取舍的過程。

  

對于改編難度和商業風險,愛奇藝燦然工作室總經理《我的阿勒泰》總制片人齊康坦言,從創新來看,選擇做這種改編難度較大的作品,其實需要很多的勇氣。影視創作也沒有孤勇者,在創作、改編的過程當中也是充斥了迷茫和怯懦。

“在籌備過程當中,我的心一直懸著。我和導演一起去見馬伊琍老師,馬老師認真研讀原著和劇本,來跟我們交流,了解導演的表達訴求和拍攝設想,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最終她確定來演,幫我們穩了大盤。幾位演員和他們的經紀團隊都非常專業,理解和相信我們。這種冒險、這種探索其實是無數善意的心流彙在一起實現的。” 齊康說。

創作期的選擇和難點

Distinct Mirror

李娟成長時期輾轉于四川、新疆兩地,有過一段阿勒泰牧場上的生活經曆。在《我的阿勒泰》散文作品集中,她原生態記錄了在疆北阿勒泰地區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滕叢叢眼中,李娟是一位獨特的創作者,《我的阿勒泰》雖是散文,但“形散神不散”。在創作時,滕叢叢認爲,要抓住原著的精神所在,用心揣摩意圖。在此基礎上,她去阿勒泰先後采風兩次,與當地人交流,補充了非常多不曾知曉的知識。

“我們對哈薩克族的了解,可能就是從李娟的書中得來,知識面也是狹窄的。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新疆阿勒泰,把知識面打開。哈薩克族又是一個非常熱情的民族,基本上認識一個人就可以認識一群人。” 滕叢叢說。

  

對比時間線,李娟《我的阿勒泰》成稿于2000年左右,而滕叢叢采風的時間是2020年左右,滕叢叢在采風的過程中發現,文明時代和信息時代的沖突和差異是巨大的,同時,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新一代遊牧民族的改變也很明顯。

經曆兩次采風後,滕叢叢將采到的這些素材,加上李娟書中非常鮮活的人物母親的角色整合在一起,“做劇本,做主線,做沖突,做一點小技術,整合在一起。我們采風回來花了一年時間。”

《我的阿勒泰》迷你劇除了質樸的語言和舒緩的節奏外,還融合的輕喜劇風格。對于風格定位,滕叢叢稱,輕喜劇是從李娟的書裏提取而來,書本身就很幽默。

  

“雖然講的是兩個不同的民族,並且語言不通,但在文化背景不同的前提下,就會産生很多從認知上會被誤解的小幽默,人和人之間相處的小幽默。此外,張鳳俠和李文秀這兩個角色也自帶诙諧幽默的基因,尤其張鳳霞又是個極度豁達和灑脫的女人,自己就可以娛樂自己。”

劇中張鳳俠一角由演員馬伊琍扮演。馬伊琍這次在劇中角色,與以往給觀衆留下的職場精英、都市麗人等形象大有不同。比如在今年年初熱播的電視劇《繁花》中,馬伊琍飾演的玲子精明能幹,八面玲珑。據報道,馬伊琍表示,在玲子身上,她能看到上海女性身上很閃光的東西,“能屈能伸,也很注重情義。

  

談到接下《我的阿勒泰》的心態,馬伊琍表示,她不覺得這是個冒險。

“選擇張鳳霞,是因爲我想體驗不同的人生。我們的職業比大部分的人來說有更多的不同點,也是我覺得很幸運的地方是,我們可以體驗不同的人生。張鳳霞她了遠離城鄉,遠離都市,她是一個不一樣的女性,我就是想體驗這樣的女性,因爲我可能也帶著一些生活裏到了這個年紀的一些解不開的困惑。”

  

劇中另一位關注度較高的角色,也就是于適飾演的巴太是一個完全原創的角色。滕叢叢稱,她最早是看到一張于適騎馬的照片,被驚豔到了,“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充滿雄性力量和不羁氣質的男性形象,而且他身上有一種我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見到的那種中正的帥氣”。

2022年6月左右,滕叢叢在愛奇藝見到于適。他那個時候可能比較沮喪,因爲《封神第一部》還沒有定檔,《長空之王》也延期上映了。但他氣質非常清澈,是一個非常直接的人,有一種少年老成,非常複雜和迷人的氣質,那個氣質是導演很喜歡的。

“對于年輕演員來講,你要找到他和角色的共同之處,並且把這個共同之處發揮出來,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演員是角色的靈魂,是故事的靈魂,什麽叫故事,故事講人和人的,哪怕是動畫片也是擬人的,演員一定是故事的靈魂。我在于適本人身上找到了一些特性,他很孩子氣的一面。其實見于適老師時,他都不知道他要演什麽。我見完他之後,有一個半年的劇本創作期,又把我們所有的素材整合了一下,才把這個角色給完整化。”她說。

對于改編方面的思考,滕叢叢表示,難度不是很大。生活的肌理和質感是最重要的,沒有一個人可以像李娟一樣在阿勒泰生活那麽久,積累那麽多的素材和看世界的角度,以及她獨特的幽默感,這個是最珍貴的。這是她去阿勒泰住5年也不一定能夠得到的。至于去理出一條主線,建造圍繞著主角之外的配角的人物關系,這個是上學時要學到的基本功,技術和天賦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

長視頻間的競爭進入新階段

Distinct Mirror

去年入圍柏林電影節的迷你劇《平原上的摩西》,今年入圍戛納電視劇節的《我的阿勒泰》,這兩部作品都是藝術水准較高,但與現在很多大衆的認知的華語劇集略有不同。這樣的選擇也讓引發了外界對于其改編難度、商業風險的討論。

齊康表示,首先他是被偉大的靈魂和有趣的人所吸引、所感召,無論是雙雪濤的《平原上的摩西》還是李娟的《我的阿勒泰》,無論是張大磊導演還是滕叢叢導演,他們都有獨特的才華和人格魅力,讓他願意去與他們爲伴。

其次,他作爲一個普通人也有很多的困惑,在我們共同想做的作品裏有很多共識和共情的東西,都是在成長過程當中不同階段的個人感受。比如《平原上的摩西》英文名是“why try to change me now”,是對于失去童真以及對被動改變的惶恐和傷感的故事。

《我的阿勒泰》英文名是“to the wonder”,是對于理想主義的向往和對于未知世界的憧憬,不同生命階段的感受,碰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便有了表達的可能性。

從《無證之罪》到《平原上的摩西》,再到《我的阿勒泰》,都有非常鮮明的風格,甚至是有代表性的作品。在齊康看來,這三個作品都是改編自文學作品,都有很好的文學基底,三個故事給我們打開了三個不一樣的世界。但文字,就像火藥,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彌散在書本裏。如何將其引燃,如何將能量釋放,或許影視化是一條很好的方法。

“導演或許就是點燃火藥的人。這三部劇都是導演的劇集處女作。在此之前,他們在各自的生命體驗及專業領域有了很深厚的積累。第一次拍劇,其實能夠拿到的條件是有限的,但他們有才華、有技能、又執著,克服了很多困難。” 齊康說。

值得注意的是,《我的阿勒泰》迷你劇則是愛奇藝主打新審美、新視聽、精品短劇集的“微塵劇場”重磅作品之一。

  

而且在4月23-24日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還發布多項跨平台合作,在文旅創新方面,愛奇藝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阿勒泰地區文體廣旅局、花城出版社,推出《我的阿勒泰》“文旅合作新生態”,倡導“讀一本好書,看一部好劇,去一個美麗的地方”,三方圍繞共創文化符號、共募生態基金、共設旅遊專線、共辦線下活動、共建會員機制等五個維度展開合作探索。

除了微塵劇場,愛奇藝還推出了大家劇場全新廠牌,其旨在將大文學家的作品影視化,反映大衆的真實境遇和煙火生活。在完整片單中,包括《父父子子》《南貨店》《高興》《兩京十五日》《大醫》等多部精品文學改編作品。

其實,爲了保持生命力,從2020年愛奇藝“迷霧劇場”推出《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作品,優酷“懸疑劇場”推出推出了《重生之門》《長安十二時辰》等作品,騰訊視頻“X劇場”推出的《漫長的季節》《繁城之下》等作品,近年來,長視頻平台紛紛布局“專業劇場”,打造有辨識度的平台品牌認知,往劇集排播劇場化、精品化、品牌化態勢發展。這也意味著,長視頻平台之間的競爭進入到新的階段。

在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晖指出,當下及未來真正能夠記錄時代、最大的爆款依然會來自于現實主義題材。“向下共情、向上創作”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是溫暖現實主義,弘揚真善美;二是批判現實主義,鞭撻假惡醜。創作者要更勇敢地創作,敢于觸及現實,深入貼近大衆,不斷創新視聽語言,引領長視頻行業的發展。

對于今後的發展方向,愛奇藝CEO龔宇提出,一是海外業務,二是針對老年人和青少年喜好與需求,做好內容服務。“盡管影視作爲文化産品,其輸出面臨一定困難,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影視行業在海外市場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龔宇說。

近期,愛奇藝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去年營收318.73億元,同比增長9.91%;淨利潤19.25億元,而上年同期爲淨虧損1.36億元;去年四季度營收77.06億元,同比增長1.5%,環比下降3.85%;淨利潤爲4.66億元,同比增長53.24%,環比下降2.04%。

0 阅读:4

另鏡

簡介:洞見新資本、新消費、新文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