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下降,人口危機何解?

羅sir職話 2024-02-05 15:38:22

人口對今天的經濟社會來說,到底扮演著怎樣的一個角色?

這個問題大概是許多人到今天還對人口問題存在不少誤區的根本性原因,而人口危機的最大致命性缺陷,就在于它的不可延續性。

何謂不可延續?

一個人的收入依賴于一個人的消費,同樣的道理,一個社會中的老齡化群體,也同樣依賴于這個社會的勞動力去供養。

在這個宏觀基礎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醫療等公共保障體系的支出,甚至就連養老金本身,也高度依賴在職員工每月的繳納。

這也是爲什麽,當生育率開始下降,我們會感到恐慌的根本原因,因爲人是會未雨綢缪的,因爲人是會爲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擔憂並給出對策的。

到今天爲止,我國的新生兒問題岌岌可危,這一點已經成爲了許多人的共識,作爲一個人口基數在14億的大國,但我們的每年新生兒出生人口卻不足千萬,這本身就意味著一種危機。

至少,我們可以稱這爲“未來百年之最大危機”。

之所以敢這麽笃定,那是因爲人口問題一定會顯現出來,這是一個我們必然需要解決的,而國際形勢則有所不同,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對自身如何定位。

那麽,人口危機應該何解呢?

首先,我們或許要明白人口的降幅有多麽嚴峻。

目前世界上總和生育率最低的是韓國,這個國家在2022年的總和生育率僅僅只有0.78,顧名思義,這也意味著,一名韓國女性一生中只會生育0.78個孩子。

而一個國家要想在沒有移民的情況下保持人口長期不變維持世代更替,那麽總和生育率需要達到2.1。

在韓國,低生育率已經成爲國家緊急狀況,許多人口學者都表示,如果韓國生育率持續下降,那麽到本世紀末,韓國人口將會大幅減少三分之二。

新生兒數量下跌之所以是一個大問題,那是因爲它的影響會隨著一代人而不斷加劇。一代人生育的減少將會導致下一代生育的女性人數減少,人口減少會導致倒置的人口金字塔,這讓工作的年輕人大幅減少,從而無法養活大量退休的老年人。

這就是現代養老退休機制下的一個最大弊端,一代人繳納的養老金,都是留給已退休的老人,因而更直白來說,我們能否在退休年齡領到足額的養老金,或許要取決于到時的年輕人有多少。

這筆賬單並不難算,如果我們以00後爲分界線,考慮到人均壽命的不斷增長,而目前我國00後僅爲1.64億人口,10後爲1.73億人口,那麽20後會有多少人呢?

從近年來的出生人口來看,我們不難推測,20後的人口不會超過1億人,也就是說,如果算到70後退休的話,那麽00後、10後、20後這三代人加起來三億多人,差不多需要撫養70後、80後、90後的7億人口。

當然,考慮到新生人口每年源源不斷,實際上不會出現三代人撫養三代人的情況,但這也的確能夠說明未來我國的養老金存續壓力非常大。

事實上,未來已來。

目前綜合北上廣深稅務局和人社部發布的數據來看,一線城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在過去五年內已經在大幅上漲。

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養老金。

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的漲幅最爲明顯,北京五年時間裏養老金繳費基數漲幅高達75%(僅指企業職工,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

上海2023年7月1日開始施行的基數也較2019年同期漲70%,達到了7310元。

而養老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單位和職工繳納的保費,自2022年起,職工自己繳納上月工資總額的8%,單位繳費比例爲16%。

養老金繳費基數大漲,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企業和員工之間的負擔更重了,養老金最低繳費基數,通常取當地上一年度平均工資的60%,部分地區會做一定調整,如此前的深圳。工資比基數高的按實際工資計費,低于基數的則按基數計費,這意味著上海月薪不足7310元的在職員工,都要按照這個數繳納養老金。

養老金大漲的背後,是企業和員工對成本越來越高的普遍性感受。

而養老金繳費基數上漲的背後,其實就是老齡化所帶來的養老金結余壓力。

爲了應對已經不平衡的養老金收支,各級財政一直以來都會對養老保險基金有補貼,按照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2019年的估計,我國公共財政當時對社保基金的補助每年高達1萬億元,其中向養老保險基金補助的就有5000億元。

北上廣深,作爲我國的一線城市,這裏的月薪更高,同時繳費基數也更高,理論上退休養老金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最重要的是,這四座一線城市應當是人口比例最健康的地方。

但即便是這樣,北上廣深的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都並不健康,北京3000億、上海不足1500億、廣東更是連千億都沒有,且從2008年的趨勢來看,都是大幅下降。

一方面是繳費基數大漲,一方面是養老基金池大幅下降,這背後很好反映了人口老齡化以及少子化,是如何決定人們未來的退休養老的。

從最直觀的角度來看,解決低出生率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出生率。而達成這一目標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生育獎勵、免費托兒等等。

但如果不這麽做,或者認爲這麽做的成本代價太高,那麽接下來唯一的途徑就只有:提高稅收、提高退休年齡、削減老年人的退休和醫療福利,或者增加移民。

那麽,各位認爲應該怎麽選?或者幹脆不選?

在上面的所有選擇中,幾乎每個選擇都令個人感到難堪,或者不適,究其根源,當然是因爲觸動到了你的既得利益,影響到了你的利益分配,但實際上,人口的老齡化和人口紅利一樣,正的效益,所有人共享,負的效益,所有人平攤。

否則,我們要如何解決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各種財政問題?

因此,要麽生,要麽削減個人福利。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至于怎麽選,取決于如何激勵,取決于我們的側重點在哪裏,當然,也可以雙管齊下。

畢竟養老金保費上漲,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

當然,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增加移民,這個辦法通常是發達經濟體采用的一個辦法,例如我們都知道的美利堅,維持人口的辦法就是移民。

但移民,認真來說對我們現實嗎?

從實際的收入水平來看,我們離發達經濟體的收入水平相比還有巨大差距,顯然無法以收入來吸引移民,除非是發錢,直接發錢激勵某些人來移民,再不濟,來留學也好。

但這麽做,真的比給國人發現金刺激生育更好嗎?

不管我們如何做,以及如何應對,我們都必須要承認,人口的下降形勢已經迫在眉睫,2023年已經是我國新生兒數量連續第七年下降,這一年,出生人口只有902萬。

不出意外的話,2024年的出生人口會再次下降。

我們過去在人口問題上,有過多次的轉折,每一次轉折都是在對的時間窗口上做了對的事情,例如從最開始的“英雄母親”,到“一個不夠,兩個剛好,三個太多了”,再到只生一個好,我們對人口的變化始終基于人口形勢。

到今天,刺激生育將會是這一個世紀長期來看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一。

以計劃生育爲例,很多人都知道超生罰款這個概念,那麽超生罰款的標准是多少呢?

對于城鎮居民超生一個子女的情況,夫妻雙方應分別按當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以上六倍以下征收社會撫養費。如果是農村居民,則是當地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以上六倍以下征收社會撫養費。

以四川爲例,2023年四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32514元,那麽按照超生罰款的標准,差不多超生子女家庭爲二胎支付的“社會撫養費”在10萬元左右。

既然如此,我們爲什麽不能按照這個標准來獎勵今天人們生育呢?

一個家庭多生一個孩子,就按照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獎勵人口撫養費,以這個標准金額來看,應該能夠對我國的新生兒數量,起到一個非常積極的拉動作用。

在一個人人向錢看的時代裏,我們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很難很難,人們對金錢的渴望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只因這是一個可以談錢的時代,這是一個好的時代。

也正因如此,在刺激生育上,如果我們不能考慮現金激勵,尤其是不能考慮以生育成本爲正比的現金激勵,僅靠幾百元的獎勵,顯然不足以刺激人們爲數不多的生育意願。

而在這樣一個轉折時期,人口的危機要想徹底扭轉,也只能付出比過去更大的代價,以及更高的成本。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

0 阅读:16

羅sir職話

簡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