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這群猶太人,爲何不願踏上重返以色列的歸途?真相讓人動容

黃氏說趣事 2024-05-14 01:37:54

1980年左右,開封市衛生防疫站、河南省人民醫院,因科研DNA測序需求,曾邀請十幾個開封猶太人,加入他們的研究。

在此之前,大衆誰能想到在河南,還居住著這些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遺世獨立的猶太人呢?

歲月蹉跎,光陰如梭,河南開封的猶太人,已經完全融入我國文化,成爲我國的成員之一。

他們和回族混居在開封市區之中,已然作爲開封的一部分存在。

如今以色列官方出台了《回歸法》,熱烈歡迎流亡海外的各族猶太人,返回以色列,獲得以方國籍。

但河南的猶太人,已經不願踏上重返以色列的旅途。

古時候的他們,爲何選擇了開封?現在的他們又爲何,不願回到以色列?這背後的真相讓人動容。

一、唐風吹拂入中國

自從聖殿之亂,猶太人徹底喪失了自己的國家以色列,成爲漂泊在海外,沒有歸宿的民族。

河南的猶太人,據說起源于馳騁中亞的哈紮爾帝國。這個國家曾經皈依猶太教,更是收容了大批猶太人。

然而好景不長,哈紮爾帝國後期,他們先是敗給羅斯人,隨後又遭到拜占庭和阿拉伯的軍隊打壓。

這個好不容易出現的猶太帝國,不堪重負,瞬息垮台。

殘存的哈紮爾人要麽淪爲雇傭兵,又或做起了傳統的商人行當。

他們在東斯拉夫人的地盤上討生活,也有一部分順著絲綢之路,來到了萬古神往的古都開封。

8世紀的唐朝,敦煌保存了猶太人的商業文書遺存。

千佛洞則發現了一份猶太教禱文,這些文獻記載了他們最早沿著絲綢之路,自西向東,進入中國。

旅行家阿布才伊特途經中國,他的阿拉伯文日記中寫到猶太民擅水路。

唐末的黃巢起義,廣州誅罰之十二萬蕃人,猶太教商人不在少數。

新疆丹丹烏裏克,也出土了一本唐代的希伯來文商業函件。

可見猶太人已經隨著西域的沙漠之風,進入中國內地,與當時的文化中心唐朝結下了不解之緣。

二、北宋都城終定居

這份緣持續到北宋,往前沒有猶太人定居中國的記載。

但是猶太會堂前石碑的斷代結果顯示,宋朝時,猶太人已經定居在了開封,也就是北宋首都汴京。

猶太人向宋朝朝廷申請了居住權,趙氏皇帝還未有後來的畏手畏腳。

朝廷的批文也很快通過,猶太人便得以在開封繁衍生息。

當時,漢人將外族定居中原的草原民族,都叫做回民,回民皆宰牛羊,這是他們很明顯的一個特征。

猶太人遵守宗教傳統,亦有剔除腳筋的屠宰風俗,因此被當地人叫做“挑筋教”。

批文下來了,猶太人在開封尋得一處聚集地,也就是南教經胡同和北教經胡同,幾百年來猶太人皆居住于此。

這便是開封猶太社團的初步建成,從北宋至今,聚集于南教經胡同和北教經胡同的開封猶太人,已經延續了1000多年。

受到社會環境、萬族融合、儒釋道三教影響,開封猶太人在當地形成了獨特的社團文化,早與世界上其他猶太人不同。

開封猶太社團內如漢姓般,分爲七姓八家,石、金、高、趙、艾、李、張,外加從張姓分出的章姓,8個家族組成了社團的全部人員。

這些姓氏多源自猶太人的本姓,胡人改漢姓,往往取姓中首字,猶太人也不例外。

像是 “示巴”對應“石” ,“列維”對應“李”,“亞當”對應 “艾”,皆符合上訴定理。

開封猶太人的極盛期直到明朝,等到1850年左右,此條分支卻已和漢族混同。

三、融入中國文化的猶太人

寫下著名的《馬克·波羅遊記》的旅行家馬可·波羅,說是在中國遇見了猶太人,就像是黃金之于中國,猶太人之于世界,遍地開花。

當時中西文化交流受阻,雖有馬可·波羅的記錄作證,但沒人把他說的當回事.

畢竟是東方,猶太人再怎麽也滲透不到極東之地。

直到明萬曆三十三年,耶稣會傳教士利瑪窦,收到一個信仰上帝的開封猶太人的拜會,該人名喚艾田。

艾田自稱是“一賜樂業教”人,“他的整個外貌、鼻、眼和臉型一點也不像中國人”。

西方人這才逐漸認識,有一支猶太血統遺留在中國境內。

此後,直到清末太平天國之前,西方傳教士皆慕名而來,尋找開封猶太人的蹤迹。

他們購走了大批資料經文,而猶太人保留的剩下的經文,已隨著開封的多年災害損失慘重,連社團文化的傳承也岌岌可危。

明代的開封猶太社團,算是鼎盛,據碑文上的記錄,開封猶太人有五百多個家庭,總人口過四千。

這還只是開封當地的猶太人,不包括遷徙到天津、江蘇等地的後裔。

但這並不意味著猶太文化在中國的昌盛,猶太人定居開封那一刻起,也中國的主流文化,便無時不刻在同化著試圖融入當地的猶太人。

起先是因爲科舉是唯一的上升路徑,族內的文人要參加科舉考試,就必須學漢語,猶太人便開始學漢語。

後來到了日常生活也使用漢語的地步,原本的民族語言希伯來語,最終只在舉行宗教儀式等少數場合才提及。

不僅如此,他們還放棄族內婚制,轉而與開封本地人通婚。

一個是“弟娶寡嫂”的族內制度,不符合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容易受到當地人的排擠。

另一個是猶太社團的人員凋零,傳統的內婚制難以維持,久而久之便引入了外族血脈。

按照猶太人傳統,只要母親是猶太人,孩子便也是猶太人,這無可厚非。

然而,開封猶太七姓《登記簿》上記載,明末清初的開封猶太人,有四十多個非猶太人女子嫁入社團。

那些家庭的孩子也沒有被剔出猶太社團,反而按照漢人的習俗入了族內宗廟。

可見開封猶太人,已不再認可傳統的猶太文化。

與漢族通婚後,開封猶太人不僅是血緣上的産生變化,習俗民風上的變化更甚。

食物的禁忌方面,開封猶太人逐漸抛棄挑筋遺規,也食豬肉。

家庭教育上,完全抛棄塔木德等猶太教經書,講就傳統宗法道德,天理人倫。

家中擺飾、過節習俗、皆與漢族無疑。

割禮更是近乎消失,以至于20世紀出生的開封猶太人已經對此毫無所知。

提到禮儀,就不得不提猶太教的宗教建築——會堂,因爲猶太人也是回民,官方文書中一直記錄爲“清真寺”。

1841年,黃河河口再度決口,猶太會堂被拆,會堂的石料搬去鞏固堤壩,之後社團以經費不足爲由,再未重建。

1850年,最後一個拉比去世,開封猶太人社團的宗教活動只能告終。

世道動蕩,猶太人進一步流散,太平天國、撚軍、各系軍閥混戰,國家已不得安甯。

此時,開封猶太人已全盤漢化,他們不通猶太教義,也無知摩西、大衛、掃拿、耶稣、利未。

至此,猶太教文化斷絕,猶太節日斷絕、猶太教斷絕。

四、真相令人動容

至于他們爲什麽選擇了開封,原因可能如下。

北宋時期,開封城夜不閉戶,市井生活下沉,彙集了海內外衆多商賈、名流,生意好做。

北宋遠離西方文化圈,他們受到的文化阻力小,宋人只將其當胡人,不當猶太人,風氣開放。

北宋政治中心位于黃河之畔的開封,水土宜人,物産豐富,地方好住。

那麽他們又爲何不願回到以色列呢?

1980年代,張綏調查開封猶太人,他抽調的五十五份樣本,男性樣本都娶漢族女人,女性樣本都嫁漢族男人。

並且,此時已無明朝所記載的七姓八家,受采訪的老人家表示,內婚制更是聞所未聞,猶太人已于漢人無異。

到現在,以色列、美國、歐洲等地的學者,也曾多次考察開封。

這一極端的例子,讓他們目瞪口呆。

開封猶太人,恐怕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與外族彙融的猶太社團。

其他的地方,猶太人無論表現出多麽友好的態度,最終都會被本地民族排擠、厭惡,但是在中國,他們受到的是友好的包容。

猶太教,一個抵制異族壓迫的宗教,當外部壓力不再是異族壓迫,猶太教也就會迅速瓦解。

現在的開封猶太人,早就不是真正意義的猶太人了,他們只是有一些猶太血統,居住在開封的普通人而已。

沒有民族認同感的他們,自然不願回到以色列。

“開封猶太人申請加入以色列,最終只有五名女性成功入籍”的新聞,這些年多次霸屏熱榜。

人們總拿男性割禮和猶太人的母系傳承分析新聞,男性無法承受割禮,女性更易受到優待。

那部分河南猶太人,被法律阻擋在國門之外,這只是表面所見。

實際上,和中國文化混同的開封猶太人,不管是文化認同,還是身份認同,早就和中國無法分割,不願回到以色列。

結語

猶太人自古代以色列滅國以來,像豆子散落在這片大地上,他們飽受歧視和排擠,更是在二戰中遭到了史無前例的迫害。

那時,只有中國上海,對他們施出了援助之手。

無法融入他國環境的猶太人,當然對故國以色列心向神往。

然而河南的猶太人,在千年前就發現了中國這塊寶地,在開封安居樂業。

巴以沖突再起,中東混亂動蕩,誰會抛下已經獲得的安定和平,去追求一個難以實現的夢呢?

數千年的文化演化下,融入中華民族之林的他們,不願再踏上回歸回到故國的道路,也是人之常情。

參考信息:

巫萬三商業 2024.4.10 《河南的這群猶太人,爲何不願踏上重返以色列的歸途?真相讓人動容》

雅韻悠悠史2024-03-21 《紀實:回到以色列的開封猶太人,滿嘴都是河南話,感謝中國收留》

0 阅读:9

黃氏說趣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