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夜盜珍妃墓

隴右行者 2024-04-16 11:10:57

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進了北京城,慈禧太後、光緒皇帝倉皇出逃。臨走時,慈禧命太監將幽禁在景祺閣的珍妃喚出,推入位于慈禧太後居住的樂壽堂前的井中淹死。一年後,當慈禧等人從西安返回宮中時,爲了遮人耳目,慈禧又命人將珍妃的屍體從井中打撈上來,並爲其在恩濟莊選了一塊墓地厚葬。

珍妃墓位于恩濟莊的西邊,建在一個大院內,院門前有一座漢白玉石橋,橋北是一座高大的宮門,門洞上方高懸著“珍妃園寢”的匾額。進了宮門,有一條甬道直通享殿,享殿是祭奠珍妃的殿堂,享殿後邊就是珍妃的墳墓。

傳說珍妃下葬時,慈禧爲了斬斷珍妃的魂靈再回皇宮,在墓前豎了一座“斷魂碑”,上面刻著“紫禁城冤死的珍妃之墓”。後來,慈禧死後,攝政王載沣爲了巴結光緒皇帝,將“斷魂碑”換下,命人重新刻寫了“恪順貴妃之墓”的碑文。然而,珍妃墓前確實曾有一座“斷魂碑”,不過不是慈禧立的,而是盜墓人立的。

提起盜墓,還要從光緒二十七年秋末的一個夜晚說起。

那夜,月黑風高,在荒涼的恩濟莊墓地,有兩個黑衣人正蹑手蹑腳地走著。只見他們來到珍妃墓前,四下望了望,見無人發覺,便從懷裏掏出工具,開始挖掘。這兩人一個叫李紀光,一個叫王紹義,都是京城有名的盜墓賊。

說起盜墓,這裏面的名堂可不少,一般盜墓賊盜墓是爲了墓中的財寶,而這兩個盜墓賊卻與衆不同,他們盜墓是受人指使,盜取墓中死者的頭發、衣物和屍體,如果墓主是女性,還要盜取“下雜”。何爲“下雜”?就是女屍的下體。因爲當時京城中富貴人家很信這個,他們認爲,死者的東西上附有死者的靈魂,將這些東西帶在身上,可以保佑官運亨通,在賭場上逢賭必贏。特別是“下雜”,據說最靈驗不過。因此,李紀光和王紹義每次盜得的東西都能賣個好價錢,二人也更加賣力地盜墓。

很快,他們就將珍妃的墓掘開,撬開棺椁,將珍妃的屍體以及隨葬的金銀珠寶等全部盜走。二人回到住處後,將盜得的珍寶一夜之間全部脫手,而那具女屍,也被京城一家大戶人家買走。

七天後,那具被盜走的屍體竟然又被人神秘地送了回來。送屍體的人告訴看墓的老太監說,這是珍妃的遺體,讓他好好安葬。老太監一看,果然是珍妃,屍體被送回來時,面容如生,並沒有任何腐爛,四肢還可以活動。老太監嚇得半死,急忙將情況上報給了朝廷。

慈禧得知這件事後,勃然大怒,立即派人追查盜墓賊。不久,李紀光和王紹義就被抓捕歸案,被判了斬立決。在行刑前,慈禧爲了殺雞儆猴,還特意讓人押著二人在珍妃墓前遊街示衆,並讓人立了一座“斷魂碑”,禁止人們再到此處盜墓。

後來,有人分析這件事背後的主謀很可能是慈禧,因爲當時慈禧與光緒雖然回到了京城,但關系依然緊張,而且珍妃是光緒最寵愛的妃子,慈禧擔心光緒爲了珍妃的事與自己徹底翻臉,所以才派人將珍妃的墓掘開,並將屍體扔到了荒郊野外。當她得知盜墓賊被抓的消息後,爲了掩人耳目,又立即派人將屍體找回,並演了一場戲給人看。

當然,這只是傳言,並沒有真憑實據。不過,從後來的事情發展看,很可能是確有其事,因爲光緒得知這件事後,並沒有任何表示,顯然他是知道內情的,也許盜墓的事,慈禧在之前已經告知了他。

而那座“斷魂之碑”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因爲僅僅在幾年後,“珍妃墓”就再次被盜,而且盜墓者更加猖獗,他們不僅盜走了墓中的珍寶,而且連棺椁也被盜走了。

連續兩次被盜,光緒皇帝雖然憤怒,但也無可奈何,因爲當時他已經被慈禧軟禁在了瀛台,自身尚且難保,更別提重修珍妃墓了。

1912年,清朝滅亡,中華民國成立,珍妃的姐姐瑾妃被尊爲“端康皇貴太妃”,繼續居住在皇宮中。由于她和妹妹珍妃感情很深,所以就打算將珍妃墓遷葬到光緒景陵的妃園寢。在遷葬前,瑾妃來到珍妃墓前祭奠,她發現墓內已經空無一物,不禁大哭了一場。守墓人爲了推卸責任,就說墓中的東西是被軍閥段祺瑞給盜走了。瑾妃信以爲真,恨得咬牙切齒,但她一個女流之輩又惹不起手握兵權的段祺瑞,只好吃了一個啞巴虧。

後來,瑾妃將珍妃遷葬到了光緒景陵的妃園寢,並重新修了一座墓將其安葬,“珍妃墓”就成了一個空冢。不過,這座空冢也並沒有保存多長時間,就在珍妃遷葬後的第十五年,“珍妃墓”迎來了它最後一波盜墓者。

這次的盜墓者名叫鄂士臣,是當地一個有名的地痞無賴,此人整日遊手好閑,不務正業,吃喝嫖賭抽樣樣俱全。有一段時間,鄂士臣手氣特別背,逢賭必輸,欠了一屁股債,爲了躲債,他跑到了恩濟莊,想在這裏躲幾天清淨日子。恩濟莊當時已經十分荒涼,鄂士臣找來找去,最後找到了“珍妃墓”,便住了進去。住了幾天後,鄂士臣覺得墓裏空蕩蕩的,躺著不舒服,就想找點東西來鋪地。他東瞅瞅,西看看,最後在墓室發現了一個大洞,便鑽了進去,想找點鋪地的東西。

可是,當他出來後,卻引起了債主的注意,債主以爲他發現了寶藏,就逼著他將“寶藏”挖出來抵債。鄂士臣沒有辦法,只好帶著債主再次進入墓室,將墓中的磚一塊塊拆下來抵債。

後來,這件事被住在附近的滿清遺老們知道了,他們紛紛向警局報案,要求嚴懲盜墓賊。警察趕到後,鄂士臣和債主們已經逃走,只剩下了一座被盜空的“珍妃墓”。

警察們看到墓中的情況,也無可奈何,只好將墓重新砌好,然後派人嚴加看管,以防盜墓賊再次光顧。後來,一位名叫唐海燕的富商出資重新修繕了“珍妃墓”,並在墓前立了一塊石碑,上刻“珍妃之墓”四個字,在“珍”字右側還刻了“淺草埋幽徑,芳名萬古留”十個字,表達了對珍妃的哀悼之情。

如今,“珍妃墓”已經成爲了一個景點,經常有遊人前來參觀,人們在憑吊珍妃的同時,也會想起那些盜墓賊,想起那荒唐而腐朽的晚清歲月。

1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