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耀倒了,庫迪命比咖啡苦

聊夜深 2024-04-13 08:31:58

來源/夜深財經作者/夜深財經引言:在通往象征著成功的“羅馬”旅途中,創業者的不同歸宿被分爲“通往羅馬的七條大道”,創業失敗只不過是第七條路而已。

比失敗更令人心痛的,是半路滑向了失去價值判斷和行爲准則的異端。

近日,庫迪咖啡創始人陸正耀又增一則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18.9億余元。據悉,他被執行總金額近30億元。

圖源:天眼查

目前公開信息顯示,上述案件是來自陸正耀創立的“神州系”汽車公司遺留案件。

下海經商、閃轉騰挪多個領域,不倦折騰的陸正耀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迹,將理想主義與世俗成功得以自洽,而善于“玩弄的戲碼”成了其長久以來懸在頭頂揮之不去的陰霾。

幾千年來,攻城拔寨是戰爭遊戲最直觀的手段和目的,馬蹄踐踏之處哀歌四起。

而“陸式資本術”似有異曲同工之妙:“看准風口、成立公司、巨額融資、燒錢擴張,迅速謀求IPO”。

只是,陸正耀蒙眼狂奔的背後,神州和瑞幸皆被風沙眯了眼,如今瘋狂開店的庫迪也迎來創始人當頭一棒。

在本該春暖花開之時,陷入了凜凜寒冬!

資深“老賴”頭銜坐實之前,陸正耀在江湖上的頭銜多是輝煌的,如神州優車、瑞幸咖啡和庫迪咖啡的創始人,一個商業時代的奇才。

2000年初,陸正耀敏銳捕捉到了租賃市場的擡頭,從神州優車開始迅速開始拓展自己的商業版圖,于2014年在香港上市。

嘗到甜頭後,其2015年創立網約車服務平台神州專車,此後一度進入汽車生産行業,不可謂不風光。

圖源:小紅書網友

2017年一頭紮進咖啡市場,喊出了“爲咖啡質量埋單”的理念,如今無數人心中的“白月光”瑞幸咖啡就此創立。

活脫一個爽劇大男主,是不是有些太不可思議,因爲故事的B面還沒展開說……

越是天才越容易顯露出凡人的那一面,陸正耀在商業市場一面如魚得水,一面又因善于上市後套現火速離開,被貼上“中國第一大忽悠”“套路王”等標簽。

“融資、燒錢擴張”並不是萬能的,瑞幸咖啡公開承認財務造假以及被退市的接連重擊,直接將陸正耀拉下了神壇。

之後,瑞幸咖啡迅速完成了與陸正耀的切割,連鎖反應還在繼續,神州優車受影響退市,神州系公司業績出現大滑坡,一個大跳躍奇迹就此終結。

在商業領域陸正耀確實不是等閑之輩,挫敗之後繼續捕捉風口,從事過奶茶、小面、預制菜和咖啡,四處開花。

可有成必有失,這些看似踩在風口上的産業並未幫助陸正耀騰飛,接連失敗後只得悻悻離去。

兜兜轉轉一圈,咖啡市場的潛力依舊誘人,最後再度投身老本行,選擇摸著前車之鑒瑞幸過河。

這一次陸正耀沒有讓市場失望,橫空出世的庫迪咖啡稱得上其創業路上的又一奇迹。

但人們好奇的是這個奇迹是否會像之前的奇迹一樣,短暫輝煌進而隕落!

頂尖創業者的技能包,有一條是能講好故事,陸正耀十分契合這個特質。

2022年,不甘心從瑞幸出局的陸正耀,創立了屬于自己的庫迪咖啡,誓要奪回失去的一切。

這出精彩的“複仇記”正在如期上演,今年2月,庫迪咖啡宣布全球門店數達7000家。在國內市場,其門店數量正在猛追星巴克和瑞幸。

陸正耀出事後,人們的第一反應是8.8元的咖啡還能否喝到,咖啡市場大戰是否會以庫迪的倒下迎來最終結局?

庫迪很快做出了回應,稱此事對于公司沒有影響,盡管如此,多方的恐慌還是給庫迪咖啡蒙上了陰影。

外界眼中的庫迪,崛起之路簡單粗暴,高舉低價策略強行撕開市場口子。

對標瑞幸同款王牌産品“生椰拿鐵”“生酪拿鐵”,賠本賺吆喝的“全場9.9元暢飲”,甚至一度打出了“前瑞幸創始人傾力打造,全面升級”的不講武德標語。

互聯網時代的魅力就在于,每一行業都得以互聯網的方式再做一遍。

方法消費者再熟悉不過,“燒錢、價格戰、壟斷競爭、進而提價開始回血,一套經典組合拳。

但陸正耀在第一階段,曾被質疑資金吃盡問題,畢竟前車之鑒已經消磨掉太多的信任積分。

這一點庫迪同樣深知,于是不惜拿出聯營商模式,與加盟商風險共擔。

低門檻大優惠的策略霸道至極,不僅免去加盟費,采用按毛利抽成,並且提供虧錢補足的兜底方式,爲加盟商注入一針強心劑。

只是如今庫迪門店擴張速度放緩並非沒有征兆,在星巴克和瑞幸品牌效應的圍剿下,光靠著燒錢大戰庫迪能撐多久,這是個問題!

更何況如今的陸正耀成了“老賴”,這多少會對庫迪的擴張之路造成影響。

“我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輕易出手,一旦出手,我一定從糧草、彈藥到部隊,全部調集完畢,發令槍一響,比賽就結束了。”

鬼魅般的“陸式資本術”,算得上商業社會中的一道奇觀。

某種意義上,陸正耀算得上是一面旗幟,揮動搖曳,無數人就會爲之神往,或許這就是生意場。

但也正是這種急功近利的情緒催動,致使這位商業奇才短時間內築起高樓,又眼見樓塌了。

以至于商業市場爲其送上“大忽悠”的標簽,將其與“下周回國”的賈躍亭排成一列。

這肯定不甚合適,賈老板能夠扔下一堆懵圈的債主潤到國外,將風險抛到腦後,已經失去了一個創業者應有的操守。

在我看來,陸正耀的這一套組合拳之所以難以長久成功,正是他忽視了商業市場最重要的一條規則:長期主義的勝利。

以急功近利的姿態入局,用善于運作資本的手段,追逐短期收割而舍棄長期價值,自然容易跌入歧途。

商業環境中風潮早已變動,小米汽車爲什麽會引發空前關注,除了性價比還有人們對于雷軍的信任價值,否則也不會出現人們要求雷軍進駐各行各業打下價格、制造優質産品的聲音。

真誠才是必殺技,信任的損耗帶來的很可能是不可逆傷害。

這一點,值得所有創業者深思,怎樣把握好這個度,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命題。

因爲,商業社會有自己的剔骨刀!

財經趣聞,商界奇趣,互聯網資訊,更多優質有趣內容,歡迎關注

2 阅读:1424

聊夜深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