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率先在全省形成綠色硅前端産業鏈

滇雲新聞 2024-04-18 11:35:18

2024年以來,我市充分發揮資源富集、文化厚重、生態優越的先天優勢,不斷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不斷開拓延伸優勢資源,打造多元、現代化的産業體系,實現資源經濟轉化提升、轉型升級,展現出邊疆城市的勃勃生機和無限潛力——

如果傍晚乘車從昌(甯)保(山)高速經過保山工業園區,你會看到一大片燈火輝煌的、一眼望不到邊的廠區,那是雲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生産基地。該項目設計年産2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計劃總投資205億元。其中一期年産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于2020年11月動工,2021年11月建成投産;二期年産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總投資約150億元,占地面積1150余畝,于2023年3月開工,2024年3月21日由建設轉序生産。至此,雲南通威高純晶硅有限公司建成了世界單體工廠規模最大的生産基地。

同在保山産業園區,距雲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不遠處的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數百台單晶爐正在晝夜不停地生産單晶硅棒。這些單晶硅棒出爐後,將作爲光伏産業鏈的重要原材料,進一步加工成單晶硅切片、太陽能組件……“目前我們建成了年産21GW的自動化單晶硅棒生産線。”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保山是雲南省重要的硅礦藏區,估測儲量1億噸以上,目前已經探明儲量4077.6萬噸,且硅礦石品質優良,二氧化硅含量高達98%;保山水電資源也十分豐富,技術可開發量達821.6萬千瓦,僅2018年裝機總容量就達220萬千瓦。

如何將這一資源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市委、市政府按照全鏈條、集群式發展的思路,統籌推進以綠色硅産業鏈爲重點的優勢資源開發利用,分類施策狠抓工業項目,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市委、市政府在保山産業園區規劃建設占地約10平方公裏的綠色硅材料産業園區,打造硅光伏産業垂直一體化布局示範區。爲提速綠色硅産業鏈進程,保山以商招商、以鏈招商、以資源招商,吸引更多的企業前來投資,參與綠色硅前端産業鏈建設,補齊切片、電池片、光伏組件等環節。除了雲南通威、保山隆基等龍頭企業外,2023年,保山還引進了嘉盛、閩達、集創、正泰等公司,參與發展工業硅、多晶硅等綠色硅産業。隨著這些龍頭企業落地,保山建設高質量綠色硅材産業集群、發展資源經濟工作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在全省率先形成從工業硅到多晶硅、單晶硅的綠色硅前端産業鏈。

硅被稱爲“工業味精”“半導體之王”和“光伏産業的火車頭”,是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等戰略新興産業的重要基礎。“一條完整的硅光伏産業鏈包括硅礦石、金屬硅(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棒、單晶硅切片、單晶硅電池片、光伏組件及其下遊産品等多個環節。這一産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另一方面,硅材料加工的光伏發電,又補充了電力。因此,保山的硅産業鏈也包含光伏發電産業一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馬青介紹。

突出的礦産資源、水利資源,加上光伏發電,綠色硅産業成爲了保山工業經濟增長的支柱産業。據了解,2023年,我市完成綠色硅産業産值272.97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産值的40.73%。2024年,將全力推動永昌硅業10萬噸工業硅項目開工建設,推動雲南通威20萬噸高純晶硅和嘉盛、閩達、集創等硅顆粒項目投産達效,推動正泰10GW電池片生産,形成40萬噸工業硅、25萬噸高純晶硅、30GW單晶硅棒産能。2025年,力爭實現綠色硅産業産值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産值的50%以上。

董國平

0 阅读:0

滇雲新聞

簡介:保山日報新媒體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