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博士成特聘研究員,她做了什麽醫學研究?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2024-05-16 19:45:13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靜怡)一名95後姑娘,成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學眼科醫院)最年輕的特聘研究員,享受教授級別待遇。1995年出生的倪楚君以年輕的姿態“沖”進醫學界,登上熱搜,也走進了大衆眼中。

這條路並非一路坦途,倪楚君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采訪時表示,她也曾迷茫過,但對于材料研究的熱愛,帶領她走入了醫學之門。

倪楚君在實驗室進行研究。醫院供圖

2014年,倪楚君考入浙江大學化工系,並在一次暑期科研項目中接觸到了一種“液態金屬”的材料,這讓她對材料研究産生了濃厚興趣——在光、電的刺激下,一個薄薄的塑料片能夠按照她的想法轉換運動模式。在倪楚君眼中,這件事“很酷”。

碩博階段,她選擇跟隨浙江大學化工系聚合與聚合物工程研究所謝濤教授,從事智能變形高分子的設計與開發。她的努力,盡數集中在發表于頂刊《自然》的一篇論文中。這篇論文研究聚焦于一種新型水凝膠,在自然環境溫度下,它能夠進行形狀轉變,且有著“記憶”功能。

“我們給水凝膠裝了一個‘定時鬧鍾’,它不僅能夠‘記得’原來的形狀,還能夠定時‘變形’。”倪楚君解釋,這種材料,能夠應用于生物醫學工程、深空深海探測等領域。

一篇文章,凝聚了一年半時間的努力,曆經三次返稿,倪楚君作爲第一作者的這篇論文終于發表,而研究的過程,也讓她與醫學研究更近一步。基于水凝膠的廣泛應用,在研究時,倪楚君就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建立起合作,針對幹眼症,設計了相應的定時變形器件。

目前,淚道栓塞是治療幹眼症的一種有效治療方式,即通過封閉部分淚道,增加眼球表面的自然淚液。傳統變形栓塞植入淚道後,容易因受熱變形,不僅無法完全填堵淚道,長期使用還容易脫落。利用這種新材料定時、變形的特性,就能夠實現全淚道定時栓塞。

這篇論文,也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主任、浙江大學眼科醫院院長姚克對她寄予厚望。作爲醫學領域的創新高地,眼科的發展和探索,需要對生物醫用材料進行臨床轉化,在這個行業,對于科研與臨床相結合的人才渴求不言而喻。

2023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人才引進了倪楚君,從事工學與眼科學交叉的醫用高分子材料研究。這個從浙江大學汲取科研養分的杭州姑娘,得以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發光發熱。

2024年春節後,倪楚君作爲研究員,踏入了眼科中心的實驗室。伴隨著她熟悉的試管、天平,開拓科研方向、尋求跨界合作、轉化科研成果……在這方有限的天地中,她希望自己找到無限的可能。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