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鄭國曆史:有一個偏心的媽媽怎麽辦?黃泉路上見!

今夜讀青史 2024-02-22 19:12:54

天下從來沒有能把一碗水端平的父母,無論你多麽努力地想要同等對待自己的孩子,也總會不可避免地偏向某一個,或許你自己並不知道。

一、偏心母親

與其他開國受封的諸侯不同,鄭國是在西周末期才由周宣王賜封給弟弟姬友的,姬友也是鄭國的第一任君主,既是鄭桓公。周幽王時,姬友擔任周朝的司徒,掌管國民教化,深受朝野愛戴。

後來,周幽王寵幸褒姒,朝政日益荒廢。姬友與太史伯分析朝野形勢,認爲河洛之間只有虢、郐兩個小國,而且國君昏庸,比較適合發展,于是向周幽王請求遷移到洛水東部,建都新鄭(即今河南省新鄭市附近)。

虢國和郐國爲了巴結姬友,合夥拿出10座城池送給他,這10座城也就是鄭國的初始地盤。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缯國和犬戎在骊山下殺死周幽王,也將擔任司寇的鄭桓公一並殺死。

桓公死後,武公繼位,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難産,因此被母親武姜厭棄,取名寤生,被立爲太子。小兒子順産,十分受母親寵愛,名叫叔段。

武公生前,武姜多次請求改立叔段爲太子,都被拒絕了。後來寤生繼位,就是鄭莊公。

武姜先是要求將軍事重鎮制邑(即今河南荥陽市汜水鎮)封給叔段,被拒絕後,又威逼莊公將國內最大的城市京邑(在今河南荥陽市東南)封給叔段。莊公無奈,只得答應。

叔段到達封地後,積極練兵備戰,他的母親也計劃在都城內作爲內應。

有人向鄭莊公建言改封叔段到一個小城池,否則會引起內亂。莊公以不能違背母親爲由,故意縱容,卻在暗地裏派人監視著弟弟的一舉一動。

公元前722年,叔段起兵叛亂,被早有准備的鄭莊公一舉擊敗,先逃至鄢邑(即今河南許昌鄢陵縣北),又逃到共國(即今河南省輝縣),所以後來被稱爲共叔段。

在平定了弟弟的叛亂後,鄭莊公對母親忍無可忍,一氣之下將母親發配到在城颍(即今河南臨颍縣西北),並發誓:不到黃泉,永不相見!

一年後,鄭莊公十分思念母親,但又礙于誓言無法相見。有一個名叫颍考叔的大臣建議向地下挖一條隧道,在有泉水處與母親相見。

二、弦高犒秦

鄭莊公死後,權臣祭仲專政,先後扶立莊公的四個兒子登上鄭君之位,使鄭國陷于內亂之中,實力漸衰。

公元前628年,鄭國新君初立,政局不穩,負責都城防衛的司城官缯賀向秦國泄密,秦穆公立即派出大軍偷襲鄭國。

有一位名叫弦高的鄭國商人,正帶著商隊向西去周朝京師做買賣,半路上遇到了這支秦軍。

他一下子就明白了這支秦軍是要去偷襲鄭國,急中生智,一面派人回去向鄭國示警,一面假裝是鄭國派來的使者,將自己的十二頭牛作爲犒勞的禮物送給秦軍。

秦軍主將見到弦高後也很吃驚,以爲鄭國早就知道了秦軍的行蹤,肯定准備妥當,已經失去偷襲的機會,只好撤了軍,並在回軍的路上順道消滅了滑國。

晉國是滑國的宗主國,知道後十分生氣,派兵在崤山設下埋伏,大敗凱旋的秦軍,俘虜秦國三將。

鄭國國君以高官厚祿感謝弦高的愛國行爲,弦高辭而不受。

三、一碗鼋羹

公元前605年,楚國送來了一只大鼋。

子公和子家朝見鄭靈公,在路上的時候子公的食指突然莫名顫動了一下。子公對子家說:“以前我的食指一動,必會吃到異味佳肴。”

二人進到宮內,果然看到鄭靈公正在吃鼋羹,便相視大笑起來。

鄭靈公問他們笑什麽,子公便將緣故相告。

靈公一時玩心興起,想戲弄一下子公,便邀請二人一起吃飯,卻故意不給子公鼋羹吃。

子公很生氣,把手指伸到鍋裏沾了羹湯,放到嘴裏吸吮著,拂袖而去。

面對子公如此無禮的行爲,鄭靈公大怒,認爲子公未將自己放在眼裏,必欲除之而後快。

子公也知道自己命將不保,與好朋友子家密謀,搶先下手殺死鄭靈公。

可憐鄭靈公,繼位還未到一年,就因爲一碗鼋羹命喪黃泉。或許他到死也不明白,子公爭的其實並不是那一碗鼋羹,而是尊重。

四、朝晉暮楚

鄭國地處中原腹地,夾在晉、楚兩個大國之間,遭受著兩國的交替式攻擊,苦不堪言。

公元前638年,晉公子重耳逃亡路過鄭國,當時在位的鄭文公未將重耳放到眼裏,既沒有對他以禮相待,也沒有聽從大夫叔瞻的勸告,殺掉重耳。

重耳回國繼位後,以鄭文公無禮爲借口,出兵攻打鄭國,並要求鄭國交出叔瞻。叔瞻無奈,只好自殺爲國。晉文公又威逼鄭國立了在晉國逃亡的公子蘭爲太子,並簽訂盟約後才退兵。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以鄭國與晉國結盟爲由,派兵圍攻鄭國。鄭國都城被圍三個月,鄭國苦等晉國援兵不至,只好開城投降。

誰知鄭國剛投降,晉國的救兵就到了。但鄭國此時已成了楚國的小弟,與楚國一起在黃河邊大敗晉軍。此戰也就是成就了楚莊王霸王大業的邲之戰。

公元前586年,許靈公在楚王面前诋毀鄭國,鄭悼公派弟弟去申辯,反被楚王囚禁。因此鄭國又與晉國交好。

第二年,楚國因鄭國叛楚向晉,派兵攻打鄭國,殺死悼公,扶立從楚國回來的悼公弟弟爲君,是爲鄭成公。鄭國又偷偷地與楚國結盟。

公元前582年,鄭成公朝見晉君,被晉國以“私通楚國”爲由拘禁,並派大將栾書討伐鄭國。

鄭國因爲成公被囚,爲了更好地應付晉國,便擁立成公的哥哥做了君主。晉國聽說後,就釋放了鄭成公,並撤圍而回。成公回國,立即殺掉新君和扶立新君的大臣叔申等人。

公元前576年,楚國出兵攻打鄭國。第二年,鄭國背叛晉國,與楚國締結盟約,晉國大怒,派兵討伐鄭國。楚國出兵相救,與晉國在鄢陵大戰。

鄢陵之戰是晉楚爭霸的第三次大戰,也是兩國最後一次主力會戰。此戰過後,楚國實力大損,晉國又一次登上中原霸主之位。

公元前564年,晉國率領曹、衛等諸侯聯軍討伐鄭國,鄭國被迫與晉國簽訂城下之盟。當年冬天,鄭國害怕楚國報複,又與楚國結盟。

公元前562年,晉國因爲鄭國與楚國結盟,又率兵攻打鄭國,鄭國又與晉國結盟。楚國出兵救鄭,打敗晉軍。鄭國不想與晉國撕破臉皮,想與晉國講和,派出使者向楚王求情,又被楚國拒絕。

總之,鄭國成了晉楚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不盡的氣。

五、七穆執政

在鄭國的中後期,有七個世族大家輪流執掌鄭國政權,分別是驷氏、罕氏、國氏、良氏、印氏、遊氏和豐氏。由于他們都是鄭穆公的後代,故稱“七穆”。

七穆當中,最有名的當屬子産,他在主持鄭國政務期間,積極進行政治改革,劃定世族封地疆界,按田畝征稅,修訂法律制度,使鄭國出現了短暫的中興。

子産死後,晉國六卿當政,逐漸侵食鄭國土地。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合力消滅智氏後,鄭國的主要對手就變成了晉國韓氏,又經過幾十年的艱苦爭鬥,至公元前375年,終被韓國所滅。

參考資料:《史記·鄭世家》

作者簡介:

我是今青,一名文字愛好者,願與你一起品讀曆史,分享人生。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