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水下無人機將成爲未來戰爭的關鍵,中美俄誰將領跑?

高天洞察 2024-05-04 21:04:02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在全球範圍內,海底無人機(UUV)的發展正迅速成爲現代戰爭的一個關鍵領域。美國海軍最近完成了名爲“Manta Ray”的水下無人機的海上測試, Manta Ray能夠在無需人工監控或加油的情況下,在海洋中長時間運行。這種無人機甚至可以在海底“冬眠”,在極低功率模式下錨定自身,可用于搜尋俄羅斯和中國的潛艇。

俄羅斯也在積極發展水下無人技術,俄羅斯海軍公布了其“波塞冬”無人潛航器的計劃,該機器聲稱能以100節的速度行駛,配備核動力系統,使其具備6200英裏的航程,並有能力攜帶核彈頭。

此外,烏克蘭、澳大利亞和英國也在大力發展水下無人機並推出相關産品。這標志著全球各國正在加大對水下無人機的投入,增強水下優勢。隨著各國大力投入資源,水下無人機技術的戰略價值和軍事潛力將會持續升溫。

我國近年也在積極發展水下無人機技術,並取得豐碩的成果,處于全球領先。據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發布尖端技術研究國家競爭力排名顯示:在高超音速和水下無人機等23個領域中,中國在19個領域居于首位,約占八成。美國僅有4個領域居于首位。

在五倍以上音速的“極超音速”領域,我國占七成以上份額,明顯領先美國、英國和德國。在“水下無人機”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領域,我國占到近六成,而美國僅占不到一成。該領域涉及耐壓外殼、無人航行控制技術、通信技術等高科技技術。調查表明,我國在海底無線通信、水下聲波探測器(聲納)方面也具有優勢。

我國科研團隊近年推出多款水下無人機,我國已經擁有類似俄羅斯“波塞冬”無人潛航器/核魚雷,並且性能更爲領先。據報道,我國新型核魚雷使用低成本的一次性核反應堆,體積小,可以裝在常規魚雷發射管中。

我國核魚雷制造成本相對更低,並易于大規模生産,具有長距離航行能力,能夠以超過30節的巡航速度航行200小時,總航行距離可達9970千米。同時,我國核魚雷通過引入抗幹擾算法和隱蔽偵測技術,能夠在強大的幹擾環境下保持穩定的制導性能。並具有良好的隱蔽特性和生存能力,在水下環境中更難以被敵方偵測。

此外,西工大近年推出多款針對航母編隊的軍用水下無人機。西工大研制的“仿蝠鲼柔體潛航器”,下潛深度達1025米,已經完成了一系列國家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的驗收。“仿蝠鲼柔體潛航器”具有極強的滑行速度和續航能力,能夠通過智能化設備操控,在水下進行協同作戰,發揮出蜂群作戰優勢,對航母編隊發起密集攻擊。

西北工業大學研制的另一款“遊隼”水下無人機,成本遠低于反艦彈道導彈和傳統大型無人機,采用了創新的“Z型折疊”設計,使其在展翼後具備了長航時大型無人機的能力。它的彈射和長航時技術,使其能夠在戰場上執行更多樣的任務。

“遊隼”的無人機不但能在水面部署,還能在水下潛伏,難以被敵方探測。在接收到指令後,可以迅速躍出水面,對敵艦進行攻擊。其攜帶的炸彈或自殺式襲擊足以破壞航母的甲板設施,影響其戰鬥力。

此外,浙江大學和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科研團隊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水下直升機”近期在南海完成海試,下潛深度超過1000米。

該“水下直升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新概念無人自主潛水器,可長期駐留海底工作,具有自由起降、定點懸停、全周轉向和貼底航行等常規AUV難以實現的功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和圖片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侵權,謠言或其它問題請聯系刪除。

0 阅读:156

高天洞察

簡介:有空一起聊聊科技、財經和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