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潤疆非遺傳情”,浦莎兩地非遺交流項目入選“春雨工程”優秀項目

浦東發布 2024-02-14 16:00:37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與國家民委聯合印發的《“春雨工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邊疆行計劃實施方案》有關安排,文化和旅遊部會同國家民委組織開展了2023年“春雨工程”優秀項目遴選工作。經各地各單位推報、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等環節,遴選出50個方向明確、機制有效、成果顯著、創新性強且有較廣泛影響力的優秀項目,並于近日公布。其中,由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實施的“文化潤疆 非遺傳情”浦莎兩地非遺交流項目入選。

“春雨工程”的組織實施,旨在充分發揮文化所具有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功能作用,提高文化援疆工作的針對性、適應性和時效性,助力新疆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繁榮。本次項目遴選是爲推廣各地各單位創新實施“春雨工程”成效,選樹一批以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示範典型。

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是浦東對口援建地區,以非遺項目爲依托,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事務部積極謀劃,與莎車縣委宣傳部深入溝通,通過浦莎兩地非遺項目的結對交流,讓兩地人民群衆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人人共享非遺對美好生活帶來的重要變化,落實文化潤疆工作要求。

早在2018年,三林舞龍隊就攜浦東國家級非遺項目“龍舞(浦東繞龍燈)”,赴莎車與當地文化團隊和群衆互動交流,高潮叠起。活動結束後,三林鎮向莎車縣贈送了全套龍具。2021年,浦東國家級非遺項目“鑼鼓書”代表性傳承人來到莎車,並創作了融合浦東傳統曲藝和新疆歌舞的鑼鼓書表演唱節目《唱不盡浦莎萬裏情》。目前,該節目已被莎車縣列爲經典節目保留,在喀什地區、莎車縣各類活動和舞台展演。

去年夏季,浦莎兩地的非遺交流項目進入新高潮,浦東非遺項目第三次進入莎車,也是單次交流項目最多的一次。“上海絨繡”國家級傳承人唐明敏在內的4個項目8名傳承人,赴莎車開展非遺交流,分別在莎車縣的3個點位開展傳承培訓、創作交流等活動。

莎車當地8個鄉鎮(街辦)近50名人員,在葉爾羌街道滬新社區開展連續5天的“上海絨繡”項目培訓。在莎車縣十二木卡姆歌舞團,“琵琶藝術·浦東派”傳承人與十二木卡姆歌舞團器樂組、民間藝人通過合奏排練、創作交流,共編排了《送你一支玫瑰花》《一杯美酒》《我和我的祖國》三首曲目,並爲當地教育系統音樂老師等在內的約200人開展浦東派琵琶藝術講座。

莎車當地還組織了文工團的舞蹈演員,教育系統舞蹈教師,以及5個鄉鎮文化骨幹近60人,參加“打蓮湘”非遺培訓,並編排了兩個蓮湘舞蹈節目。參加培訓的中學教師再努爾·阿布都瓦依提表示:“我會把‘打蓮湘’帶到學校裏去,讓更多學生一起學習浦東的非遺,強身健體!”另外,在紡織園區禮堂開展了共計150余人參與的“太極拳”培訓,讓莎車當地掀起了“太極拳熱”。

培訓過程中,浦東黨政考察團調研莎車時爲“上海絨繡傳承培訓(莎車)基地”揭牌,並觀看了培訓過程以及相關節目彙報。在培訓全部完成後,接受培訓的骨幹人員在老城文化中心舉辦了彙報演出和彙報展覽。

下階段,浦莎兩地將鞏固既有項目實施成果,進一步推動非遺項目落地生根,建立非遺交流平台。“莎車方面提出希望項目更有延續性,因此2024年我們將繼續選取之前到過莎車的6個浦東非遺項目,與莎車的非遺項目一同合力制作更多當地群衆喜聞樂見的節目和作品,真正做到文化潤心,以文化人。”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浦莎兩地將共同傳承非遺項目、創作精品節目,讓兩地人民群衆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人人共享優秀傳統文化帶來的幸福體驗,讓中華文化得到充分展現、直抵人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浦東和對口援建莎車地區的深度合作和友誼。

文字:曹之光

編輯:儲詠瑜

供圖: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