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1歲擔任北京市副市長,68歲被抄家,妻子也是副省級幹部

悟空談曆史 2024-05-14 08:15:22

李大钊不僅是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而且也是我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這是我國第一篇全面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獻。可惜的是,1927年,李大钊英勇就義,年僅38歲。

李大钊就義後,有一個名叫張友漁的有志青年深受影響,並開始把馬克思主義當作畢生的信仰與追求。新中國成立後,張友漁擔任了北京市副市長等職務,爲建設新中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那麽,張友漁的身上都有什麽故事呢?

張友漁出生于1898年,山西靈石人,出生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幼在父親的教導下接受了傳統的教育。1918年,張友漁考入山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也是在這所學校讀書期間,他開始參加各種愛國運動,致力于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1923年,張友漁從師範學校畢業後考入了北京法政大學,同時,他也成爲多家報刊的特約撰稿人,撰寫了很多反帝反封建的文章,影響很大。1927年,李大钊英勇就義,這件事對張友漁影響很大,也是這一年,張友漁開始把馬克思主義當作自己畢生的信仰與追求,並加入了我黨。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張友漁長期致力于統戰工作,爲革命的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49年,平津戰役結束後,張友漁擔任了天津市副市長,他致力于穩定群衆的生産生活秩序,全面做好了接管天津的工作。5月,張友漁被調到北平,又擔任了北平市副市長,繼續致力于群衆生産生活秩序的穩定。

9月,北平改爲北京,51歲的張友漁也擔任了北京市副市長,他主要負責舊城改造與經濟秩序的恢複工作。任職期間,張友漁積極穩定物價,抑制通貨膨脹,不僅解決了市民的失業問題,而且還治理了城市衛生問題,改善了首都的市容市貌,從而提高了群衆的生活質量。

另外,張友漁還參與領導了三反五反、公私合營等社會主義改造工作,鞏固了新生的政權,爲建國初期首都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此後張友漁又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擔任了哲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法學研究所所長等職務,長期致力于新中國的法學問題研究。

1966年,“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張友漁也受到沖擊。也是這一年,68歲的張友漁被抄家,身心持續受到迫害。那段時期,張友漁始終保持著一個黨員堅貞不屈的頑強精神,勇敢地與造反派作鬥爭,拒絕了造反派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不實之詞,最終他也憑借頑強的意志,度過了那段特殊的曆史時期。

粉碎“四人幫”後,張友漁重新複出,擔任了法學研究所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務,繼續投身改革開放時期我國法制事業的建設當中,並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促進了社會主義法制事業的建設,是我國公認的法學大家。

晚年的張友漁主要生活在北京,于1992年因病去世,享年94歲。值得一提的是,張友漁的妻子也是一名老革命家,名叫韓幽桐,兩人在革命時期因爲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新中國成立後,韓幽桐擔任了甯夏高院院長等職務,官至副省級。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