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類學,揭開神秘面紗:磁山文化消失之謎終于解開!

船長卡戎 2024-04-17 07:27:53

1972年的冬天,河北省磁山村的村民們正在村東的一塊台地上挖水渠。突然,他們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沉睡了8000多年之久的“原始村落”。這個發現讓村民們感到非常驚奇,他們可能已經揭開了黃河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序幕。

磁山遺址是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留下來的房子。那時候,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跟著水草來回跑,而是穩定下來,在一個地方住下來。他們開始種莊稼,主要種小米,同時還會種一些其它的莊稼。除了種莊稼,他們還會出去采集食物,比如摘些果子、挖些植物的根,或者到河裏去打魚。在這個原始村落裏,人們還養了家豬、家狗,甚至可能已經有了家雞。你知道嗎,雞可是很有可能在中國就被人類馴化了,就在磁山。他們可能還種了核桃,因爲我們在遺址裏發現了核桃的種子。

“磁山文化”是河北省獨有的考古文化,但是這個文化的來曆和那些早期人們突然消失的原因,一直讓專家們很困擾。現在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就是磁山遺址,可是它之前的文化呢?我們很難找得到。而仰韶文化和磁山文化之間,隔了很久很久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我們沒有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系。

發現了一些磁山先民使用的古老。其中,石磨盤和石磨棒可能是用來脫粒的,可以把莊稼的顆粒磨掉。而陶盂和支架等則是用來做飯的器具。有些人認爲這些工具所在的遺址應該是墓地,因此這些工具是隨葬品。但是,經過考古學家們的挖掘,並沒有發現任何人的遺骨或墓葬的痕迹,反而是找到了很多鳥骨、獸骨等化石。

也有人認爲這裏是磁山人的居住區和糧食加工地。但是,他們沒有找到居住區的遺址,只有兩座房屋遺址。而且,如果是加工糧食的地方,那麽工具所在的坑洞應該會比較大,這樣才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勞作。但是,這些坑洞的面積都比較小,有的甚至只有2平方米。

最後,有些人認爲這些組合工具是用來祭祀的。他們認爲這些工具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放起來,用來祭祀某個神或表達某種崇拜。

爲什麽會有這麽多問題呢?

因爲7000多年前的人們,生活方式與習慣和我們現在差別很大,我們很難去想象他們的生活是什麽樣子的,也沒有找到很有說服力的證據來證明我們的想法。

直到2019年4到5月,國際權威期刊《Nature》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相繼發表先後刊登兩篇論文,表示已揭開漢藏語系的起源之謎。兩篇文章都指出,漢藏語系起源于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給了我們一些線索。

“語系”是曆史比較語言學者根據各種語言的親戚關系來分的類。漢藏語系是其中之一,使用者人數非常多,包括漢語、藏語、緬甸語、彜語、壯語等。研究漢藏語系的起源不僅能增加對語言學的了解,還能讓我們知道古人類是怎麽遷移的。

複旦大學的一些專家和國外的合作者在《Nature》這個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認爲漢藏語系的起源和演化與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發展有關。他們還認爲,漢語語族和藏緬語族在大約5900年前開始有了明顯的區別。另外,法國、德國和其他國家的研究團隊在《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認爲漢藏語系起源于9000年前種植粟米的農業人口。這些人生活在磁山文化晚期和仰韶文化早期,主要在黃河流域生活。

根據考古學和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現在普遍認爲漢藏語系起源于桑幹河流域的磁山文化。大約在6200年前,這些人向北遷移,這與語言學上漢藏語系的第一次分化時間相吻合,形成了紅山文化。大約5300年前,紅山文化南下與仰韶文化相遇。這使得仰韶文化的上層階級不得不向西遷移,成爲了今天藏緬語族人群的源頭。這是漢藏語系的第二次分化。

5300年前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國的許多考古文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向西遷移了;安徽的淩家灘文化被夷爲平地;南邊江浙的崧澤文化被終結,變成了良渚文化;湖南湖北的大溪文化也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屈家嶺文化。有些人認爲這些變化都是因爲紅山文化的南下引起的連鎖反應。如果這個說法是真的,那麽這個時期可能就是古書中提到的軒轅黃帝的時代。

北方族群與南方族群展開了一場農業文明的奇妙交彙。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不畏艱難,不懼挑戰,最終融合成爲一體,創造了燦爛的華夏文明。他們共同譜寫了一曲農業文明的壯麗史詩,讓世界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與輝煌。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