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養生養的是什麽?三大寶,像個孩子一樣去做好4點

文化養生談 2024-04-21 08:00:56

在《黃帝內經》爲代表的中醫系統裏,生命的存在至少需要三個要素:精、氣、神。這三者,又被成爲“三寶”。

當然,精氣神之上,內經也還有“陰陽”,但對我們日常養生而言,養生就是要養好精氣神,這樣也才能更好操作,分別也就是養精、養氣、養神。

這裏先提一個簡單的問題:您認爲一個人的一生裏,精氣神最旺盛、最調和的階段是哪個時期呢?

相信一定會有人說,這還不簡單,那不就是青壯年時期麽。君不見20歲上下的小夥子,渾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勁,精氣神自然就最旺盛了。

其實不然,人生中精氣神最旺盛的時候,正是看似弱小的嬰兒時期。

也正因爲如此,在內經以及道家養生典籍裏,曆來就把養生的最高境界稱爲“複歸于嬰兒”。

意思是說,長大了的人、年紀老了的人要養生,就是要恢複到嬰兒時期的精氣神充足狀態。

爲什麽說嬰兒時期的精氣神最旺盛?內經認爲,嬰兒身上有著四個秘密,剛好是成年人做不到的:

1、終日號而不啞:

不管是誰,嬰兒時期最常見的一個動作就是哭,肚子餓了會哭,要撒尿了也會哭,有時候甚至哭得地動山搖,連續半天都在哭。

可很奇怪的事,小小的嬰兒,雖然連續那麽哭嚎,可嗓子卻一直很清脆,很少有嬰兒的嗓子會嘶啞的。

相對來說,成年人如果連續說一個小時的話,比如老師講課,都有可能嗓子嘶啞,更別說像嬰兒那麽連續哭泣了。

嬰兒是怎麽做到連續哭而不啞的呢?我們觀察一下,嬰兒哭泣的時候,手腳四肢都不會閑著,甚至連肚臍眼也會在動。

其次,嬰兒哭泣的時候,還有丹田、膻中、百彙等地方,都會在微微地動著。這些不相幹的部位的動,頻率都是相同而和諧的,可以說,這就是道家的“和諧”。

而長大之後,嬰兒這個狀態就逐漸遠離了,不再像嬰兒時期的精氣神和諧了。

我們需要做的努力,就是盡可能讓自己的精氣神恢複到嬰兒狀態,只要體內的精氣神複歸于嬰兒,健康長壽也就不在話下了。

2、骨弱筋柔而握固:

現代人年紀大了老了,總會自嘲地說自己“一把老骨頭”。實際上,人老了之後,骨頭確實也變硬了。

但嬰幼兒時期,整個身體是多麽的柔軟,自己能啃到自己的腳趾,就連睡覺時都能隨意擺出多種高難度姿勢。

因此,嬰幼兒時期,筋骨確實相對柔弱,但也是最柔軟的。與此同時,嬰兒有一個很有力量的姿勢,那就是握拳,他們真要是握緊了,就連大人也很難扳開。

《黃帝內經》認爲,嬰兒的肝氣很旺盛,腎精也最充足。肝主筋而腎主骨,看上去雖然那柔弱,但沒有損耗到精氣,所以握拳就那麽有力了。

3、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

這句話稍微有點晦澀,裏面的“朘”指的是男嬰的小生殖器,“牝牡”就是指男女性別。

正常情況下,嬰兒當然不知道有男女的交合,但爲什麽生殖器卻也經常勃起?

老子《道德經》的回答就是精氣神充足,原話說“精之至也”,意思是指這就是嬰兒腎精充足到極致的結果。

放在成人養生上,那就要清心少欲,用內經的話說,那就是要“慎房室”,這樣才能保證腎精充盈。

4、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在以前生活水平不高的時候,尤其是在農村,很小的孩子就會隨意放在地上自己玩耍,但毒蟲猛獸都很少去傷害他們,這又是爲什麽呢?

古代有個“狼孩”的故事,凶狠的狼,看到嬰兒也不去傷害他,反倒把他餵養大,

這是因爲,嬰兒時期是人生最純真、最天真自然的時期,即使面對凶狠的猛獸,他也不知道反抗,而是用善意的微笑去面對,于是便能和毒蟲猛獸和諧共處。

而內經認爲,嬰兒爲什麽能做到這種“天真自然”,就是精氣神充足的緣故。想要養生,就得越接近自然的精氣神狀態。

最後,很多人或許更關心怎麽才能達到精氣神充盈的狀態,道家陳抟老祖就曾傳下一個睡眠功法,訣竅很簡單:

龍歸元海,陽潛于陰。人曰蟄龍,我卻蟄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上臥,世無知音。

這段話通俗理解的話,就是說睡覺的時候要側臥,像狗一樣曲著身子,在道家眼裏,龍和狗的睡姿是一樣的。

側臥曲身睡覺的同辦公室,一只手屈臂枕頭,另外一只手放在肚臍眼上,雙腳也是一伸一曲,這樣的睡眠能更好地“煉形”。

其次,睡眠養生先睡心後睡眼,也就是先要收心,讓自己心中平靜,然後才閉眼入睡。

這樣就能保證心神不至于外溢,也不會老想著那些身外之事,心神收斂起來,就是煉神。

最後,睡覺前要把呼吸調勻,保持勻和細長的呼吸,使得氣息自然安定而平和,這就是“煉氣”。

0 阅读:39